每天的早高峰,大概是对打工人情绪稳定性的终极考验。前一秒刚立下 flag" 今天心态要好 ",后一秒就被堵成停车场的马路逼到破防——红灯一轮又一轮,喇叭声此起彼伏,连苍蝇都飞不进去的缝隙里,全是喷薄而出的怒气和烦躁。
好不容易挤进医院的大门,又仿佛进入了另一场 " 情绪炼狱 "。急促的呼叫声、此起彼伏的病人询问和飞奔的脚步,让医护人员的神经时刻绷得像一根弦。在这样的高压环境下,愤怒就像暗流一般潜伏其中,稍有不顺,就可能点燃那根导火索。
愤怒不只是 " 上头 ",
血管也会跟着 " 炸毛 "
其实,这口 " 气 " 比想象中还要危险得多。一项发表于《美国心脏协会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的研究 [ 1 ] 显示:哪怕只是短暂的愤怒,也会通过破坏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来损害血管内皮细胞,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在情绪评估上,VAS(视觉模拟量表)压力评分是一种既直观又实用的工具。参与者只需在一条连续的刻度线上标出自己的主观感受,就能量化原本抽象的 " 压力感 "。这种方法常被用来捕捉人们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微妙变化。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 VAS 评分,对四组参与者在五个不同时间点的情绪强度进行了追踪测量。结果显示,四组之间的评分差异十分明显。愤怒组、焦虑组和悲伤组在各自的情绪诱导下,评分都出现了显著上升。

那么,VAS 评分上升后,对健康意味着什么呢?在几种情绪状态中,愤怒是 " 杀伤力最强 " 的那个。研究人员通过反应性充血指数(RHI)来评估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简单来说,RHI 反映的是血管在短暂阻断后能否迅速 " 扩张回弹 " 的能力。数值越高,说明血管功能越好;一旦数值下降,就意味着血管弹性和反应性减弱。而内皮功能障碍正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以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早期环节,是心血管健康的 " 风向标 " 之一。
结果显示,当受试者愤怒后,血管的反应真的受到了影响。

换句话说,愤怒不仅让人 " 上头 ",也让血管 " 紧绷 ",内皮依赖性舒张能力明显下降,为后续心血管风险埋下隐患。
相比之下,焦虑和悲伤的 " 破坏力 " 似乎要温和得多。

另外,当人感到愤怒或焦虑时,血压会在短短几分钟内明显上升,而悲伤却几乎不动声色。

可以看到,愤怒和焦虑带来的血压波动几乎是中性组的五倍。
这些情绪状态对血管的 " 刺激 "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差异?
研究者认为,这可能与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密切相关。当人陷入愤怒或焦虑时,身体会立刻进入 " 战斗模式 ",此时交感神经被激活,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迅速飙升,心脏开始加速跳动,外周血管也随之收紧,血压自然水涨船高。相比之下,悲伤则像是另一种 " 慢节奏反应 ",此时副交感神经占据上风,心率放缓、血压趋于平稳,身体更像是在试图自我安抚,而非准备迎战。因此,悲伤并不会像愤怒那样显著推高血压。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表明,短暂的愤怒情绪就足以损伤血管内皮,降低血管舒张能力,同时短时升高血压,为心血管风险埋下隐患。焦虑和悲伤虽然也会带来一定生理变化,但相对愤怒而言,破坏力要温和得多。
拯救情绪,也是拯救心脏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把 " 愤怒 " 这种情绪彻底删除。因为情绪本身是人类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愤怒并非天生有害,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管理它。压抑愤怒可能会让人内耗,而失控的愤怒又可能伤人伤己。那有没有办法,让情绪既能被释放,又不至于 " 伤心 "?
一项发表于 Psychosomatic Medicine 的小型随机对照试验 [ 2 ] ,或许能给出一点启发。

在接受 CBT 的患者中,心理训练不仅仅是 " 劝人冷静 " 这么简单。这组参与者学会了记录并分析自己的情绪、思维与行为,觉察愤怒背后的原因;同时,还通过安抚性自我对话、积极思维转换以及社交技巧训练等方式,重新塑造对压力与冲突的反应。这是一种让人逐步掌控情绪、重建自我平衡的过程。
从结果来看,CBT 的确带来了一些 " 可见的好处 "。在 3 个月的随访中,接受 CBT 干预的患者,其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也就是说,愤怒管理不仅让人心情更平稳,心脏在舒张期也 " 放松 " 得更充分,功能恢复得更好。
看来,愤怒虽 " 伤心 ",但并非无解。通过巧妙的情绪管理,我们可以学会与之共处。当怒火上头时,不妨先深吸一口气,给自己一点缓冲的时间;或者暂时离开现场,找个安静的角落,让情绪慢慢沉淀下来。
善待自己,爱生活,得从爱自己开始~
仍需指出的是,研究 [ 1 ] 在受控的环境下进行单次情绪诱发,因此研究结果可能无法反映真实世界中长期或重复情绪暴露对血管健康的累积影响。研究 [ 2 ] 样本量较小且仅纳入愤怒控制力低的特定患者,这使得结果难以推广至更广泛的人群。
参考资料:
[ 1 ] Shimbo D, Cohen MT, McGoldrick M, Ensari I, Diaz KM, Fu J, Duran AT, Zhao S, Suls JM, Burg MM, Chaplin WF. Translational Research of the Acute Effects of Negative Emotions on Vascular Endothelial Health: Findings From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J Am Heart Assoc. 2024 May 7;13 ( 9 ) :e032698. doi: 10.1161/JAHA.123.032698. Epub 2024 May 1. PMID: 38690710; PMCID: PMC11179860.
[ 2 ] Schmidt KES, de Quadros AS, Eibel B, Aires AM, Gottschall CAM, Moura MRS, Schmidt MM. The Influence of Cognitive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for Anger Management on Endothelial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Recent Myocardial Infarction: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Psychosom Med. 2022 Feb-Mar 01;84 ( 2 ) :224-230. doi: 10.1097/PSY.0000000000001039. PMID: 34840289.
撰文 | 木白
编辑 | 木白
●
●
●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立刻下载梅斯医学 APP!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