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31 日消息,昨天小雷刷小红书时,突然刷到条热帖,楼主在北京王府井地铁站乘电梯时拍了张蕉内广告,配文直言夸张吓人,吸引眼球。
小雷一看,满屏肉色保暖衣配上密集重复的 " 暖暖暖 " 大字,模特还都是遮着眼的锅盖头造型,隔着屏幕都觉得眼睛发花。
这事儿发酵得飞快," 蕉内地铁广告被指辣眼 " 的相关话题很快冲上热搜,阅读量直奔 2316.4 万,显然不是发帖网友一个人觉得不对劲。

图源:小红书
有网友吐槽,盯着那排 " 暖暖暖 " 看久了会头晕重影,还有人说带孩子经过时特别尴尬,地铁里老老小小啥人都有。这种贴身衣物的密集视觉冲击,确实没考虑到公共空间的接受度。说白了,大家不反对卖保暖衣,但也不能用 " 硬怼脸 " 的方式强行输出。
争议闹大后,大家都等着蕉内给个说法。结果客服就一句 " 如果造成不适,会上报公司 ",地铁方也只说 " 会记录反馈 ",这种标准流程式的回应,跟没说一样。
更有意思的是网友吵成了两派:有人骂这是 " 视觉污染 ",甚至说有种 " 被视觉强暴 " 的感觉;另一派却觉得是小题大做,说商场里更暴露的奢侈品内衣广告没人骂,这是双标。
其实我倒觉得,核心问题根本不是 " 露不露 ",而是 " 场合对不对 "。
美术馆里的先锋艺术再出格,那是观众自愿去看的;但地铁是公共通道,没人想上班路上被迫接受 " 视觉轰炸 "。

蕉内一直说自己在 " 重新设计基本款 ",当年靠无标签内裤出圈时多懂用户啊,怎么这次反而忘了广告的本质是沟通,不是自我表达?
有网友说得好:" 这已经不是视觉污染了,更像是一种视觉霸凌 "。
耐人寻味的是,有人扒出这广告创意疑似抄了三得利几年前的 " 生生生 " 广告,连密集文字的套路都一样。
可人家卖啤酒的广告没这么强的生理不适感,蕉内偏要选肉色 + 紧身的组合,还放在人流密集的地铁站里,这不就是故意追求争议吗?

图源:SPACE MEDIA
营销圈总说 " 黑红也是红 ",蕉内这波确实省了千万广告费,毕竟骂声也是流量。但老用户怕是会失望,以前觉得它靠产品力说话,现在怎么开始玩起了博眼球的套路。
更讽刺的是,就算骂声一片,蕉内的保暖衣该卖还是卖。有网友说 " 一边骂辣眼一边回购 ",这恰恰说明产品力确实能兜底,但品牌调性也在掉分。
要知道蕉内创始人曾说,锅盖头造型是为了让大家聚焦产品而非模特,可现在大家注意力全被 " 诡异画风 " 吸走了,反而没人关心保暖衣本身好不好穿。

其实小雷觉得,创意设计和空间分寸感从来不是对立面。蕉内想强调保暖衣 " 像第二层皮肤 " 的 " 热皮 " 概念没问题,但完全可以换种温和的方式,比如拍点普通人穿它过冬的温馨场景,不比硬搞 " 阴间画风 " 强?
公共空间的广告,该有的边界感不能丢。美术馆里的另类设计是艺术,但地铁里的强迫观看就是不适。毕竟让人舒服的创意,才真的能记在心里。咱们花钱买的是产品,不是糟心的视觉体验。
现在这事儿还没下文,蕉内和地铁方都只说 " 反馈上报 ",没提具体整改计划。不知道是真会调整,还是打算冷处理。
你们要是见过这则广告,或者有过类似的地铁广告尴尬经历,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