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香赟
编辑|海若镜
近期,随着港股创新药市场的回调,大额 BD 交易也难调动起投资者的激情,市场目光正随短期波动,转向医药企业更核心的价值。
复宏汉霖 ( HK:02696 ) 就是这一逻辑的受益者。年初至今,复宏汉霖股价涨幅超过 200%,年内最高点较最低点涨幅一度逼近 500%。
不同于一些最初就做 FIC、BIC 产品的创新药公司,2010 年,复宏汉霖成立时主要瞄准爆款原研药做生物类似药开发,产品线覆盖肿瘤、自身免疫疾病等领域,比如已经获批上市的利妥昔单抗等。生物类似药单品规模相对有限,但胜在能快速取得销售回报、打造口碑。待实现稳定现金流后,再投入到更高风险、高回报的创新药管线。
维持 " 稳收入和高风险 " 平衡的思路下,复宏汉霖因此成为那一批创新药企中较早取得财务回报的公司。
今年上半年,复宏汉霖的总营收为 28 亿元、净利润 3.9 亿元。尽管中国市场仍是主要收入来源,但半年报中格外提到,公司的海外产品利润同比增长 200%,预计 " 今年全年海外产品收入及利润将实现大幅增长,2026 年有望持续高速增长 "。

图源:西部证券
如今,伴随着作为基本盘的生物类似药业务趋于成熟,复宏汉霖的重心也逐渐开始向创新药板块倾斜,这是药企 " 突破增长天花板的唯一路径 "。
从现有管线规划上来看,基于临床需求完成差异化适应症开发,或许是实现目标的重要途径。
比如,公司核心创新药管线 PD-1 药物斯鲁利单抗(下称 "H 药 ")就已布局了曾经 K 药、O 药都做失败的胃癌围手术期治疗,相关 III 期临床已达到主要终点。
近期的中国医药决策者峰会上,复宏汉霖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朱俊对 36 氪分享了重要管线的开发思路及进展。在谈及推动新药出海方面的经验时,他犀利指出,做创新药忌讳 " 倚老卖老 ",最大的经验是 " 不要被经验限制 "。
从新兴市场走向欧美
当前,复宏汉霖已上市创新药品种中最有看点的一款就是 H 药。2024 年,H 药全球销售收入达到 13.126 亿元,占公司总营收的 20% 以上,其中国内市场贡献超过九成的收入。
H 药在上市时间上并没有什么优势,在它之前,国内已有 8 款 PD-1 单抗获批。能实现放量,与其适应症选择有关。H 药是全球首个获批一线治疗小细胞肺癌的 PD-1,中位总生存期达到 17.2 个月,曾刷新全球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记录。
朱俊介绍,复宏汉霖对这款产品的全球销售峰值预测为 50 亿美元。为实现这点,除继续拓展适应症范围外," 突破以美国为核心的海外市场 " 是 H 药接下来的重点目标。
H 药最初获批的海外市场以东南亚国家为主,到今年上半年才在欧盟获批。从时间上看,复宏汉霖旗下其他药物,比如淋巴瘤药物利妥昔单抗等产品也是先在东南亚、拉美等新兴市场上市的。
朱俊解释,从商业回报上说,新兴市场虽然对价格比较敏感,但同类竞争少,有助于打出品牌效应。比如在印度,H 药目前仍是唯一获批小细胞肺癌治疗的 PD-1 药物。该地区现已成为 H 药增速最快的市场之一,希望 " 明年可以赶超中国地区的销售额 "。
另一方面,这也是为了先打造和验证临床开发能力闭环,是 " 构建全球临床能力模型中很重要的一项 "。目前,复宏汉霖已初步具备从临床、运营,到产品申报注册、GMP 生产的全球开发能力。
这时再重点进军难度更高的美国市场,相当于多了一分 " 胜算 "。据了解,H 药在美国计划申报的首个适应症也是小细胞肺癌,桥接试验已完成全部受试者入组,预计明年正式申请上市。
其他在研适应症中,胃癌围手术期和结直肠癌治疗的优先级更高,因为这些都是 "K 药还未占领的市场 "。
以胃癌围手术期为例,手术是治疗胃癌的主要方式,但术后复发现象十分普遍。因此,在术前术后这段 " 围手术期 " 开展干预,帮助患者达到手术指标、确保预后效果更佳,成为行业的研发方向;同时,由于围手术期治疗主要针对早期的Ⅱ / Ⅲ期患者,此前没有有效治疗方案,市场相对空白。
但现阶段,胃癌围手术期治疗以化疗为主,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并发症等问题。免疫治疗方面,K 药、O 药此前虽也想拿下这部分市场,却都因临床效果不佳而失败,一度导致行业对治疗该适应症的可行性产生质疑。
" 但复宏汉霖没有放弃这个领域," 朱俊介绍:" 我们发现许多患者无法完成辅助化疗并非是条件不足,而是因为术后难以承受化疗伴随的毒副作用而选择放弃。我们因此想到,是否可以尝试在术后只用 H 药单药的方案。"
在当时,能坚持这个决定并不容易。因为哪怕是经典的 K 药、O 药,在术前术后治疗中也都要和化疗联用。经过为期 6 年的研究,今年 10 月上旬,复宏汉霖正式公布了相关 III 期注册临床结果,期中分析结果达到主要研究终点无事件生存期,初步证明了胃癌术后以免疫单药替代辅助化疗的有效性,并被独立数据监察委员会建议提前申报上市。
" 我们希望向行业传递一个理念,PD-1 资产并非都是同质化的。当你真的能从患者角度解决问题时,市场一定会给你回报。" 朱俊表示。
出海的最大经验,是 " 不要被经验限制 "
包括 H 药在内,目前,复宏汉霖已在全球范围内推出 9 款产品,其中海外市场获批的有 6 款,覆盖美国、欧盟、澳大利亚、印尼等 60 个国家和地区的 90 万名患者。
谈及在推动新药出海方面的经验时,朱俊认为,做创新药忌讳 " 倚老卖老 ",尤其是在和全球不同的监管部门沟通时,经验有时反倒会成为 " 包袱 "。" 很多时候我们会想,这个事情不要问监管了,肯定不会同意。但实际上,只要沉下心来从患者、药物机制、市场利弊的角度好好分析,敢于向监管机构发问、争论,最终往往会有好结果,监管机构也会被我们说服。"
尤其是在临床开发过程中,能否发掘更有针对性的市场、解决未满足临床需求,成为中国药企在当地市场站稳脚跟的决定性因素。

复宏汉霖已上市及部分后期在研管线(统计截止 2025 年 9 月初)
这个特点,在复宏汉霖后续的创新管线中大多有所体现。以公司核心在研的一款 PD-L1 ADC 药物 HLX43 为例,传统 PD-L1 抑制剂和 ADC 类药物的缺陷都比较明显,前者对大量 PD-L1 表达阴性的患者疗效不显著,而后者的适应症范围较小、毒性强。
" 市场上的同类型产品更多是把 PD-L1 当成靶点,拓展 ADC 的那部分功能。但我们希望把 HLX43 做成一款带有肿瘤免疫功能的 ADC,同时解决 PD-L1 依赖生物标志物筛选,以及 ADC 的适应症范围窄、长期使用后血液毒性积累这三大问题。"
得益于机制创新,复宏汉霖发现 HLX43 在 EGFR 野生型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患者中效果明显,I 期临床的客观缓解率(ORR)为 46.7%,高于现有疗法。在美国,这部分分型的患者有十多万人,是更为大众熟知的 EGFR 突变型患者的 6、7 倍," 是美国肺癌患者中占比最多、但大多数其他双抗品种难以解决的一项适应症 "。
朱俊表示,今年发布了 HLX43 的数据后,不少美国临床 PI 的态度都很积极,希望能参与进 HLX43 的国际多中心临床。
除了 HLX43 之外,复宏汉霖还在重点开发的是联合曲妥珠单抗及化疗用于一线治疗 HER2 阳性晚期胃癌的 HLX22,正在开展国际多中心 III 期临床," 头对头 " 挑战 K 药。
据了解,复宏汉霖在这项研究上的投入已接近 2 亿美元。之所以愿意花这么大力气,是因为 HER2 阳性晚期胃癌患者在确诊时往往已不能做手术,而现有药物治疗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只有 8-10 个月,生存状况十分痛苦。在 HLX22 的治疗方案下,患者 PFS 有了显著延长," 有些病人已经两年未进展,且肿瘤持续缩小 "。
" 如果能实现让患者更长期地带瘤生存,商业回报上意味着针对该患者群体的市场规模可以扩大 3 倍左右,相当于把一片‘浅蓝海’变为‘深蓝海’。" 朱俊表示。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