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豪门 PE 现身。
昨日(10 月 30 日),欧洲老牌投资机构 Ardian 正式宣布在香港开设新办公室,进一步加强在中国及亚太地区的业务布局。投资界了解到,该办公室位于香港中环国际金融中心二期。

新办公室开幕典礼现场:Ardian 团队及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余伟文(中间)、香港金融管理局外汇基金投资办公室首席投资官(私募市场)黄信成(右一)。
大多数人对这家 PE 并不熟悉。起初只是跨国保险公司安盛集团的一个业务部门,直至 2013 年独立而来,如今资产管理规模 1920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1.3 万亿元)。这些年,Ardian 凭借 S 业务声名远扬。而十多年前,Ardian 就在北京成立团队。
目之所及,大幕徐徐拉开。
PE 开设香港办公室
正在招人
这一幕酝酿已久。
今年 1 月,一家名为 Ardian Hong Kong Limited 的公司注册成立。这正是由 Ardian 设立的香港子公司。彼时就有消息传出 Ardian 正向香港证监会申请牌照,并计划招聘 8 至 9 名负责销售、投资和合规的员工。
随后 8 月,据香港证监会(SFC)披露,该公司获得证券交易(1 号)、就证券提供意见 ( 4 号 ) 以及提供资产管理 ( 9 号 ) 牌照。简单来说,持有这些牌照意味着 Ardian 获得了在国内市场开展业务的 " 通行证 ",可以开展证券交易、投资顾问、资产管理一条龙服务业务。
如今,Ardian 香港办公室来了。对方介绍,此次扩张彰显该公司对中国及亚太区客户的长期承诺,将进一步加强在该地区的业务布局。
开业现场,Ardian 香港团队负责人正式露面——姚斌超(Jason Yao)。据领英资料,姚斌超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同时还有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 EMBA 和欧洲工商管理学院 MBA 学位。此前,他曾任职于麦肯锡公司担任商业分析师,2011 年加入 Ardian。

姚斌超最初在新加坡办公室工作,之后调任北京,担任北京办公室负责人,从无到有带领 Ardian 北京团队拓展中国市场,在推动公司私募二级与一级市场平台在中国的发展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目前,他也是 Ardian 大中华区负责人。
" 香港是亚洲主要金融中心,也是连接中国内地市场的超级枢纽。" 姚斌超表示," 新办公室将为我们提供更强大的平台,以便更好地联系客户、与金融界建立新的合作关系,并加速我们在这一市场的投资策略。"
那么,香港团队如何开展业务?Ardian 介绍,该办公室将主要通过其私募二级市场与一级市场投资及共同投资业务,以进一步支持 Ardian 在该地区的投资。官网显示,目前其香港办公室正在招人。
13000 亿,回顾三十年成长史
追溯起来,起初 Ardian 只是全球知名的跨国保险公司安盛集团旗下的一个业务部门。1996 年,Dominique Senequier 受托组建一个安盛内部投资私募股权的实体(APE),这便是 Ardian 的前身。
此后几年里,在 Dominique Senequier 的带领下,APE 业务拓展速度飞速,相继组建了并购基金团队、启动成长型投资策略。1999 年,APE 又正式推出 S 基金投资业务,并在伦敦和纽约开设了首批国际办事处,在全球范围内拓展业务版图。
一个关键的时间点是 2013 年。当时欧洲金融监管日益强化,不少保险公司和银行陆续开始寻求分拆或出售其持有的基金公司,Dominique Senequier 瞅准时机,带领员工收购了 APE,Ardian 由此诞生。
近三十年历史,Ardian 已经成为一家全球知名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公司,资产管理规模 1920 亿美元,为全球超 1860 个客户提供投资管理或咨询服务,主要包括私募股权、实物资产和信贷三大业务板块。
其中,私募股权板块的管理规模最大,达 1340 亿美元,占 Ardian 总管理规模的 72%。该板块的细分投资策略也最多,包含了 S 基金、母基金、共同投资基金、并购基金、成长型基金等。
印象深刻一幕是今年初,Ardian 宣布第九期旗舰 S 基金 ASF IX 已成功募集到约 300 亿美元的资金,不仅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单只 S 基金,也创下了整个私募股权行业有史以来最大单只基金的规模纪录。
而 Ardian 与中国市场的渊源,也是从 S 基金开始。
2012 年,在 S 基金在国内还处于荒芜时,还未独立出来的 Ardian 就在北京开设办事处,开始投资中国市场。目前,Ardian 北京办公室已经组建了一支 7 人团队,寻求 S 交易机会。

不过,由于 S 交易大多在水下完成,这些年来关于 Ardian 在国内投资进展的公开消息并不算多。早在 2021 年,姚斌超就曾在清科年会上透露,Ardian 在中国投资的基金已有 40 多支,投出资金约 30 亿美金。
资料显示,通过私募二级市场与一级市场投资,Ardian 已在亚洲投资达 43 亿美元,覆盖近 200 只基金,当中完成了 12 宗涉及亚洲卖方的私募二级市场交易,交易总额达 66 亿美元。同时,其在亚洲的共同投资组合亦包括 11 项现有投资,其中就包括 Leqee、康基医疗等国内项目。
时至今日,Ardian 在大中华区已拥有近 50 家长期客户,包括保险公司、主权财富基金、私人财富投资者以及捐赠基金。其中许多合作关系已持续超过二十年。该地区客户的承诺金额已达 118 亿美元。随着香港办公室的落成,Ardian 在中国的团队规模扩大至 20 人,据悉未来还将继续扩充。
中国资产重估一幕
Ardian 落地香港,这一幕并不意外。
过去外资布局国内资产第一步,往往就是去香港。尤其今年以来,香港的热闹有目共睹。一个个超级 IPO 在港股诞生,老铺黄金、泡泡玛特、蜜雪集团组团成为 " 港股三姐妹 " ……外资机构纷纷入场抢筹。
如此一幕,被视为中国资产重估大潮下的一缕缩影。
从年初 DeepSeek 爆红带动全球重估中国 AI 产业链价值,到新消费和创新药等新叙事的不断涌现,海外投资人愈发认识到," 最好的资产在中国 "。
背后的逻辑是,中国科技企业的突破性创新和政策支持,以及多层次的人才储备,形成中国独特的创新生态,吸引海外资金的兴趣。" 过去他们问‘中国还能投什么’,现在变成‘如何不错过下一个 DeepSeek ’。"
犹记得今年 6 月,汉斯(上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完成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其股东为全球知名房地产运营商 Hines。
随后,开德时璞(上海)私募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在中基协完成基金备案,这是 KKR 旗下境内私募投资实体。
全球富豪也来了——据悉已有超过 200 家家族办公室在香港设立或扩展业务。
" 世界正重估中国科技资产。" 不止一位外资投资人感触。今年以来,创投圈明显感受到外资 LP 正对中国资产表现出强烈的关注意愿。来自中东主权基金、东南亚家办、欧洲养老金的调研团队,正密集在长三角、大湾区等创新氛围浓厚的区域调研。
甚至投资人跟我们聊起,以往持观望态度的国际资本如今在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领域重新流露出 "FOMO" 心态,不愿错过中国科技崛起的机会。
这是以往并不常见的一幕。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吴琼,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510/556694.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 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