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 10-31
渗透率不及预期,手机AI助手的困境与突围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 其实 AI 助手的渗透率低于我的预期。" 最近,OPPO ColorOS 智能助理部总经理万玉龙在接受《晚点 LatePost》采访时说。万玉龙坦言,尤其是从日活比来看(日活用户数 / 安装用户数),手机 AI 助手仍落后于 DeepSeek、豆包、元宝等独立 AI 应用。

自 2023 年 AI 大模型竞赛打响以来,几乎所有手机厂商都在推出各自的 AI 助手。但现实是,体验普遍不尽如人意,用户仍在等待一个真正强大、可信的 AI 助手。 

进入今年秋季旗舰新机发布季,AI 助手再次成为厂商们的正面战场。无论是小米、vivo、OPPO、荣耀还是华为,发布会几乎都把 "AI 能力 " 置于 C 位。这既是营销的关键词,也是下一轮竞争的起点。

从近期密集的新机发布会可以看到,手机 AI 助手有三种进化趋势值得关注:

1、更深的理解力:AI 能识别更多屏幕信息,但有的触及隐私边界。监管开始有所关注。

2、更强的行动力:AI 开始参与本地生活,能识别餐厅、全平台比价、写点评。

3、更高的互通性:不同 AI 助手之间有更多交流与协作。

IDC 最新数据显示,在第三季度、各家新品发布前,vivo 以 1180 万台出货量、17.3% 的市场份额居国内第一;苹果(1080 万台)与华为(1040 万台)分别位于第二名、第三名,小米以 1000 万台排列第四,OPPO 与荣耀并列第五。

在今年的新机发布会上," 个性化 " 几乎成了所有厂商的关键词。通俗理解,AI 要与每个人的屏幕内容有更多交流。

万玉龙在前述采访设想道 :" 系统级的 AI 应该能够感知用户当前所见。如果此刻你正在刷小红书、遇到不懂的问题,直接问手机就能得到答案;看到喜欢的内容,也能一键交给 AI 去整理。"

这种屏幕理解能力正在成为共识,一个具体改变是电话。

vivo、OPPO、华为、苹果几乎同时在新系统中上线来电识别功能。当用户接听陌生人来电时,AI 根据对方的通话信息识别,是否属于刷单返利、虚假机票退改以及冒充公检法等多种典型诈骗场景。同时,AI 检测到路人注视手机屏幕时,也可能发出提醒,一些银行、办公等敏感应用,可以直接进入防窥模式。

另一个重点升级是 " 记忆 "。vivo 和 OPPO 都在 AI 助手中加入记忆功能,用于自动总结屏幕内容、提炼笔记,甚至生成账单。比如,OPPO 在 ColorOS 16 中推出了 "AI 一键闪记 ",用户选择后,AI 可以通过截屏方式总结小红书内容,并保存记录。B 站的长视频也能通过这种方式分析,按时间段生成摘要。

"AI 自动记账 " 引起的用户讨论度更高。用户在 AI 设置里开启 " 一键闪记 " 后,只需长按 AI 键,便可识别当前界面,系统自动生成账目,无需再手动输入。 

但 AI 记账涉及每个人的金钱交易,无疑会面对隐私问题。万玉龙在前述采访解释称,OPPO 的应对方法是在手机本地处理脱敏数据,尽可能降低隐私泄露风险。" 终端厂商有一个优势,就是端上有算力。所以我们可以在手机端上部署一个小模型,确保用户的敏感信息只做本地处理。"

不过,这一方案似乎并未完全化解合作方的疑虑。ColorOS 16 上线初期," 一键记账 " 同时支持微信、支付宝和云闪付,但 10 月底,不少用户发现微信已从支持列表中消失。

OPPO 官方客服对此回复称,由于微信应用限制,自动记账相关功能暂不支持使用。如果要记录微信支出,需要手动记录账单。 

21 记者从多方了解到,目前监管部门也在关注 AI 助手采用截屏识别,并执行自动化操作的情况。

在荣耀更新的 MagicOS 10,以及 OPPO 更新的 Color OS 16 中,AI 助手都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 " 看见 " 功能——可以打开摄像头实时对话。

为了方便用户调出 AI 助手,荣耀 Magic8 系列机身右侧加入了一枚物理 "AI 键 ",长按可进入 AI 助手的视频通话。打开后,AI 助手会直接通过摄像头看见外部世界。

21 记者在 10 月 21 日到线下门店体验,荣耀销售人员演示了这样一个场景:走到餐厅门口,用户询问 " 这家店怎么样?"AI 助手便能基于摄像头画面和位置信息,从大众点评检索商家信息、比对团购套餐,甚至自动生成打卡笔记与评论内容。 

除了 " 看见 ",AI 还开始 " 比价 "。荣耀介绍称,新版本的 AI 助手具备跨平台价格检索功能,能够在京东、天猫、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实时抓取商品价格,并自动匹配优惠券,以列表形式展示。 

OPPO 则提到,AI 助手视频通话的主要场景是逛街探店、看展答疑。同时支持声纹识别,在嘈杂的环境中听清用户指令。

从去年年底智能体的爆发开始,手机厂商开始在系统各个地方加入碎片化的 AI 功能。但用户并不知道怎么用,用起来也不够方便。比如,何同学在 iPhone 17 系列首发体验视频中就感叹:" 体验了很多手机系统中的 AI 功能,最大的感受就是这些功能很像 4399 小游戏合集,加起来也没有 ChatGPT App 好用 "。

与物理世界交手,似乎是一个更有预见性、更回应用户需求的趋势。但这也意味着,涉及本地生活的 App 更难和用户直接打交道了。第三方应用和手机 AI 助手的 " 合作联盟 " 能不能稳定持续,会是接下来的问题。

另一方面,当 AI 能自动生成点评和打卡时,数据的真实性与商业信任也需要被重新思考。 

a16z 合伙人 Justine Moore 和 Alex Rampell 在近期的分析文章中指出,优质的商业信息是 AI 继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尤其是商品评价。当前 AI 能总结互联网内容,但难以客观分辨虚假或水军营销。未来互联网的 AI 生成内容会更常见,无论是人还是 AI,找到 " 优质 " 和 " 真实 " 信息都将变得更难。

过去一年,手机 AI 助手最核心的技术瓶颈始终未解:难以顺畅地调用外部能力,完成更复杂的多步任务。

在网页端,已有 MCP(Model Context Protocol)、A2A(Agent-to-Agent)等开放标准,帮助不同 AI 之间相互沟通、共享上下文。但在移动端,还没有形成类似的主流协议。这意味着,手机 AI 助手依旧无法直接 " 命令 " 第三方 App 去点外卖、发红包或规划路线。

21 记者此前报道,早期手机厂商的方案 ",是依赖 " 无障碍功能 "。AI 通过读屏、分析截屏图像、模拟点击来控制手机,就像一个 " 隐形的用户 "。但这种方式在便利与风险之间摇摆,它能直接操作所有 App,也涉及高权限调用与隐私风险的争议。

随着智能体概念的落地,可能有新的协作范式。今年开始,从支付宝、美团到淘宝,越来越多的 App 开始自建 AI 助手,同时许多手机厂商都在强调 A2A 布局,让各个 AI 助手之间交接工作。

万玉龙在前述采访中提到,虽然移动端尚无主流的协作方案,但许多第三方服务是通过 " 智能体 " 和 A2A 协议实现通信,让 AI 可以把任务 " 交接 " 给另一个 AI 去完成。

华为在鸿蒙系统 6 的更新也提到,小艺会调度多个智能体协同完成任务。目前首批 80 多个鸿蒙应用智能体已经上架小艺智能体广场,包括大麦、京东,范围覆盖了教育医疗、娱乐互动、生活服务等领域,可以协助用户制定旅行计划、值机选座、点外卖等任务。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ai oppo vivo 渗透率 华为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