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乐网 前天
不想逃离的“鸭科夫”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10 月 28 日,《逃离鸭科夫》开发团队宣布,游戏销量达到 200 万份,距离官宣 100 万销量仅仅过去了 5 天;前几天,游戏的在线人数峰值也超过了 30 万。可以说,《逃离鸭科夫》是不折不扣的成功之作。现在随便打开一些网络媒体平台,许多外国主播也在玩。

好游戏就是该爆卖!

对于这个成绩,我毫不意外,因为光是免费试玩版我就足足爽玩了近 34 个小时,已经远超许多单机游戏的时间总长。以至于从 7 月起,我就心心念念等着正式版降临,好给制作组塞钱。在我心目中,它应该是今年最符合那句 " 闭嘴,快拿走我的钱 " 梗的作品。

满打满算 80 小时(且还会继续增加)的快乐,今年花得最值的 50 块

这段时间里,已经有不少人从多角度分析过《逃离鸭科夫》的优秀、成功之处。本文则会在深度体验、归纳整合的基础上,尽量再聊些别样的乐趣,也许会对朋友们有所启发。

教科书级友善度设计

作为一个老玩家,自从 " 搜打撤 " 这个概念出现以后,我就一直保持着关注和好奇。毕竟换个角度看,我喜欢的 " 生化危机 " 系列的单周目体验何尝不是一种 " 大型搜打撤 ",《这是我的战争》也是同样道理。但是,从 2016 年《逃离塔科夫》上市以来,我绕着 " 搜打撤 " 的大坑踱步了足足 9 年,《三角洲行动》上线后一度想过尝试,最终却没有 " 跳坑 "。

这是因为,此前大部分 " 搜打撤 " 作品都很热衷于让玩家 " 失去 ",无论是强制作战消耗战斗资源,还是死亡丢失搜索所获,游戏中的许多策略也围绕着这一点展开。而在现实中,我们都明白,自己已经失去足够多的东西了——可能是未及道别就搬家的儿时玩伴,可能是少年时代喜欢的杂志突然停刊,熟悉的店铺、母校都会归于尘埃,哪怕被人送错外卖之类的小事,也难免让人心烦。

当然,还有一些因停服而永远回不去的赛博老家

总之,我实在不希望自己在游戏世界中还要经历这些 " 失去 " ——我玩游戏就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彻底满足,就像人去饭馆就是为了吃个饱饭一样。在这个核心问题上,《逃离鸭科夫》做得非常细致,分层次、多维度给出了各种各样的设计,使用合力将游戏友善度拉到了不可思议的高度,确保玩家不会 " 失去 ",乐趣却几乎不受任何影响。

第一点是死亡惩罚设计,也是很多玩家表示肯定的 " 魂 " 系方式——玩家死亡后会留下一个墓碑,复活后可以去捡回装备,如果在途中再次死掉,旧墓碑则会消失。这个设计比传统搜打撤游戏 " 死亡就全丢 " 要友善得多。更何况 " 捡魂 " 本就有 " 魂 " 系作品上千万销量背书,是个久经考验的、可靠的、成熟的惩罚方式,广大玩家都能接受。

死亡后的我、遗失物、墓碑,以及右边的 " 凶手 "

传统搜打撤死亡设计的深层原因,是需要玩家通过各种意外死亡去合理消耗掉资源,避免游戏内的 " 通胀 "。显然,这是个让策划轻松但玩家难过的底层逻辑,也导致许多搜打撤游戏开始想方设法让玩家死亡——比如蹲玩家撤离点且强度颇高的 AI 敌人,或者需要各种门槛才能安全撤离的地图规则,等等。

这就像一些老式网游,由于底层逻辑是通过游戏时间(点卡)收费,于是会做出各种如 " 真实比例世界 " 好让玩家四处跑路消耗时间、降低内容密度的设计一样,在本质上没法或很难去考虑玩家的快乐(或者说正反馈的密度)。而《逃离鸭科夫》作为单机游戏,没有 " 通胀 " 烦恼,自然还是以玩家的快乐为最优先考虑了。

虽然可能与游戏设计相悖,但我只想单纯而安静地囤积资源

第二点是随时可以切换且几乎毫无惩罚的游戏难度选择。经常玩游戏的朋友都知道,大部分游戏设计难度往往和玩家的回报相有关联,毕竟高风险、高回报,也算是一种平衡。但《逃离鸭科夫》的制作者们只是一把拽过所谓 " 平衡性 " 这货摔在地上又掏出双管喷子补了两枪:" 要什么平衡性,我他嘎的要所有玩家都快乐!"

出家门之前随便改,任何人都能获得符合自己情况的舒适

于是,游戏中所有的物品掉率、售价、强度等数值,都不会受到游戏难度的干扰,也不存在难度越高、掉率越大的刻板设计。死后的 " 捡魂 ",如果玩家觉得自己很难在既定难度抵达,也可以直接切换到低难度去捡,没有任何惩罚、折扣。

尤其更加让人感到包容的是,当玩家选择最低难度时,其他难度中存在的视野遮蔽也会关掉,等于是官方给了透视功能。这对很多热衷搜刮囤积的玩家来说简直是莫大的理解,根本不必听音辨位、像玩恐怖游戏似的吓唬自己,而是安心享受获取的快乐。

没事何必拿什么原汁原味的 " 真谛 " 难为玩家,让人家自己选便是

我觉得,这才是单机游戏,或者说电子游戏的真谛,它本该是一个你买了之后完全属于你自己的快乐幻想乐园,而不是你花了钱还要被策划套上枷锁,不许这个不许那个。

不过,严谨地说,游戏里还是有一点数值与难度相关的,就是 " 方块 " 这个资源,游戏难度越低,它掉落就越少。但方块资源主要和一些高级升级、高级道具有关,而它们在低难度下不算必要,高难度才用来增加一定的容错。因此,《逃离鸭科夫》最终反而有着自洽的、无需刻意做出的平衡性。

这个空间伤害在低难度可以硬吃无压力,高难度就不一样了

第三点是轻快的流程,各方面都让人玩得 " 不艰难 "。以游戏单局时长这个量化参数为例,《逃离鸭科夫》中,玩家大部分正常外出搜索的时间是游戏内的早 6 点到晚 10 点这 16 小时,相当于现实中的 16 分钟;只要玩家主观希望,基本都能在这个周期内返回安全屋。

反观 " 塔科夫 " 等前辈作品,它们每一局往往至少 20 分钟起步,有的要 30 分钟,甚至更久。就算抛开敌人战斗强度压力之类的部分,光是这个 " 保持高度注意力 " 的时间长度,对不少玩家来说确实已经有点艰难。比如说,15 分钟基本就是我一个中年玩家的上限,再长虽然也能坚持,但那就不属于 " 快乐打游戏 " 的范畴了。

早期地图节奏更快,可能 10 分钟(下午 5 点)就可以回去了

再加上战斗强度等部分,《逃离鸭科夫》就更能与其他作品在 " 轻松化 " 方面拉开对比。比如,玩家可以隔墙用近战攻击偷人的,很多时候可以拿来卡住 AI 后 " 不讲武德 "。这本来应该是个问题,但又符合自古以来很多单机游戏特有的 " 善意小 Bug"。

制作组知道吗?当然知道。改了吗?没有——管它对的错的,给玩家带来快乐的东西为啥要改?毕竟这可是准许玩家用厕所里搜来的粑粑向敌人投掷的制作组,电子游戏要的就是这种 " 非现实的快乐 " 啊!

" 可使用 "

顺便一提,《逃离鸭科夫》这种轻快的游戏内容输出节奏,让我想起另一款同样大卖的佳作《潜水员戴夫》。甚至一对比会惊讶地发现,《潜水员戴夫》何尝不是一种水下 " 搜打撤 " ——两者都是在友善度上拉满,给玩家带来的快乐也异曲同工。

字数所限,这里就不再详述各种细节设计了,比如让杀敌不会浪费的羽毛收集抽卡、近战武器不会死亡掉落等等。总之,在 " 友善度 " 设计上,《逃离鸭科夫》是近些年做得最好的作品之一,它真心想让更多的人体验到 " 搜打撤 " 这个玩法的快乐,而不是非要搞什么 " 最优秀最硬核的玩家才有资格体验我们精心打造的神作 "。这种贯穿全篇的温柔友善,让我不由得回忆起小时候玩经典款 RPG 时翻箱倒柜的快乐—— " 这整座城市但凡有一个抽屉里留下东西,都是我莫大的疏忽 "。

我知道我是 " 囤积癌 " 晚期,并谢绝治疗

搞怪也不忘进步迭代

虽然《逃离鸭科夫》有着看似胡闹的背景设定,但系统框架、数值设计还是比较严谨硬核的,高难度完全能够满足挑战需求。与此同时,它还有一些非常到位的新设计,能够让玩家体验到便利,一定程度上也印证着 " 天下武功,唯新不败 " 的道理。

比如友善的死亡惩罚机制,只做到类 " 魂 " 就够了吗?不,制作组还 " 多迈了一步 ",跳出游戏内的范围,在游戏外层面给了 " 回档 " 功能,支持玩家回溯到死亡那次之前的进度。说真的,我第一次二连死的瞬间整个人血都凉透了,虽然有 " 老玩家的机智 ",每天备份存档文件夹以备不时之需,但我死亡的时间也是现实玩了一天的收尾阶段,一整天白打也很让人痛心。

不剧透,玩了的都知道我这死亡地点是 " 必吃榜 " 前排

随后,正打算覆盖存档时,我才发现,官方已经提前一步做好了回档功能——可回溯的时间点多达 10 个,有一种强烈的 " 比玩家自己还珍视这个存档 " 的诚意。那个瞬间,我仿佛看到一只祥云普照的仙鸭从天而降,温柔地问我:" 孩子,这套装备是你掉的吗?咱就当这次失误压根没发生过吧。" 然后就挥挥手让我的宝贝全回到了身上。它甚至还安慰我 " 成绩差也不要哭,没关系的,人总是要快乐地活 " ——这种失而复得的体验,我很难不快乐鸭!

把玩家可能迫切需要的事情整合进官方功能,便于使用,就是好文明

开玩笑地讲,也许回档功能会是未来一些相似类型新作该考虑加入的标配了。它可以成为一种确保所有人都能体验游戏快乐的保护性设计。

另一个被许多玩家津津乐道的新设计是钥匙系统。对于大部分普通钥匙,玩家可以在基地建造一个识别器,将捡到的钥匙进行录入之后,就可以不再携带钥匙开启对应的门,便利程度超高,对传统的要带一大把钥匙的形式形成了降维打击——这便利的基础功能甚至让我回想起初代《生化危机》,游戏会主动提示玩家一些钥匙可以丢掉,来节约珍贵的道具栏,节约往返安全屋的时间,果然佳作总是有相似之处的。

这个东西真的太先进了……

这个设计内在驱动的逻辑,就是 " 只要玩家忙活一次 " 的理念,只需要拾取钥匙一次就可以了,不必反复刷,是制作组懂得重视玩家个人时间的体现之一。我们还能在很多佳作找到该思路的痕迹,比如 " 魂 " 系列的近路门、《明日方舟》的作战记录功能等等。

《逃离鸭科夫》就是在这些会影响玩家体验的小地方做了各种 " 便民基础设施建设 ",不一定十分充分,但已经足够,并且还在继续完善。更让人动容的是,制作组对各种迭代进步设计的态度显然十分积极,正式版第一时间就开放了 Mod 功能,敞开胸怀迎接天下豪杰的建议,并且不少还真的颇有启发。

钓鱼点都放在玩家便于抵达的位置

我印象较深的一个是 " 护航 Mod",玩家可以消耗资金雇佣友军,尤其在阵亡回去捡尸体的时候,格外提升友善度。甚至于,这个 Mod 的便利让我觉得不限于 " 搜打撤 " 类型。

在创意工坊漫步后,我感觉《逃离鸭科夫》的各路 Mod 和功能凑在一起,已经和《魔兽争霸 3》地图编辑器有几分相似了,也许其中就会孕育出什么新鲜设计出现在未来的游戏中,就像 " 搜打撤 " 的诞生经历那样。也就是说,《逃离鸭科夫》未来依旧存在潜力。

官方公告,不必多言

兼容并包的文化内核

无论是友好轻松的设计,还是积极欢迎 Mod 的态度,还有玩家经常提及的 " 制作组听劝 ",已经让《逃离鸭科夫》成为一款好游戏。在此基础上,从游戏中塞着的各种跨界彩蛋和设计里,我更多能感受到的是一种二三十年前的复古感,老派玩家以及亚文化群体的思考方式——讲究包容、共识、分享,而非把各个圈子筑墙隔离开来。

一个典型体现是 " 维达 " 这个 Boss。玩家推进到农场镇会遇到他,全黑外观加上凶狠压迫力,基本让人能一眼看出是恶搞 " 星球大战 " 的黑武士,击杀的成就写作 " 打逝维达 ",是黑武士名字 " 达斯 · 维达 " 的谐音梗。而我浏览一些视频时发现,原来这个 Boss 同时还糅合了《逃离塔科夫》里一个叫 Killa 的 Boss,后者也出现在大型超市中且武器同为 RPK 机枪,所以维达也让不少《逃离塔科夫》玩家非常亲切。

即便是为了拍照选了低难度,还是很有压迫感

这个设计可以同时让两批爱好者喜欢,且建立了彼此认知的桥梁。《逃离塔科夫》的玩家通过与这个 Boss 对枪,理解了黑武士在 " 星球大战 " 中那恐怖的压迫感,而 " 星球大战 " 爱好者也通过与这个 Boss 周旋,知晓了《逃离塔科夫》中的 Killa 是多么令人畏惧——这种两个成型群体互相了解的美好景色,我似乎很久没看到过了,而这也是《逃离鸭科夫》玩梗玩得让人感觉舒服的地方。它不像一些游戏单纯——甚至有点刻意地——展示制作者的个人喜好,而是在建立相关作品和爱好者之间的快乐桥梁,展示梗的重点还是在玩家身上。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让《逃离鸭科夫》没有把自己限制在《逃离塔科夫》的 " 衍生品 " 范围里,只取悦 " 硬核铁杆搜打撤 " 或者 " 喜欢枪械游戏的玩家 ",而是借着适合物品收集形式的梗,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比如 " 暴走街机 " 这个 Boss,我第一次看到的时候差点笑出声,虽然一时没法判断到底是不是恶搞《功之怒》,但亲切感足以驱使我赶紧送它两梭子。

" 这是不是你?"

随后,在搜索掉落物时,我看到了肯定不属于《功之怒》的奇怪粉末,好奇心也驱使我去按图索骥,才知道它来自《铁甲小宝》。虽然我的童年是《恐龙特急克赛号》不是《铁甲小宝》,但这不影响情绪上的认同和对作品增加的双重尊重——我甚至在玩一个游戏的时候感受到了强力推荐!因为《逃离鸭科夫》的设计,我会相信《铁甲小宝》肯定是个很棒的作品。于是在我的柜子里,来自《铁甲小宝》的和平星就放在《国产凌凌漆》的杀猪刀旁边吧!

让我强烈感受到这种老派的、纯粹玩家视角的地方,就是 " 在游戏里打游戏 " 的红白机彩蛋了。游戏中,玩家可以通过搜索收集拼凑出一套红白机,官方支持 3 个卡带游戏,分别是 " 贪吃蛇 "" 黄金矿工 " 和 " 泡泡龙 "。而作为显示器的电视甚至分别存在黑白和彩色两个状态——黑白电视!?会把这东西搬出来的必须是有过经历的老玩家啊!

这个彩蛋比以前直接在场景里互动的街机更迭代一步,能换游戏卡了

上世纪 90 年代,电子游戏刚刚进入国内的时候,除了街机外,还经常以包机房的形式出现,有点类似网吧,不过使用的是家用主机。虽然当时彩电已经比较普及,但黑白电视机的生命力仍然很坚挺,在 90 年代甚至本世纪初都有人在用,所以,很多包机房出于成本和市场细化的考虑会部分使用黑白电视机。玩家选黑白电视机会比彩电便宜点,毕竟当年很多游戏其实不需要彩色画面也能操作。

但有一些例外,比如需要判断颜色的方块消除类游戏,就像《逃离鸭科夫》致敬的《泡泡龙》,如果用黑白电视玩,玩家只能通过十分微小的灰度差异去判断颜色,必须眼力过人。因此,这件事也成了某种 " 中二 " 表达的重要途径,如果哪个家伙在包机房能用黑白电视玩《街霸格斗方块》打出高分,那是绝对令人肃然起敬的强者,类似于今天一些靠单手甚至不用手打游戏的极限整活狠人了。

真实的黑白电视机其实比左边要稍微好辨认一点,但意思到了

至此,我忽然明白了《逃离鸭科夫》中这种虽然胡闹却不凌乱的快乐轻松包容氛围是怎么来的。这真的太 "90 年代 " 了,那个并不完美、但文化上又什么都有的热闹时代,那个可以在中学生的书包里同时看到韩国明星海报、《大众软件》、法国钢琴家磁带和日本漫画的时代。那时候,无论哪种爱好都首先要服务于每个完整的人,而不是将人异化为贴着标签的钱包,被各个 IP 圈地。同时,每个爱好者也都以开放的态度接受各种不同的文化元素,寻找其中值得自己喜欢的部分,认同并分享下去。

这或许也是制作组 " 听劝 " 的内在根基之一——有一个包容开放的文化成长环境作为土壤,才更可能孵化出让所有人快乐的佳作吧。

就像我常说的:" 人什么都吃才更健康,精神食粮也一样。"

我还不想逃离

为了写完这篇稿子,我已经长达 2 年(度日如年)没有回我温馨的鸭科夫地堡了。诚然,《逃离鸭科夫》并不是完美的,它还有一些小 Bug,比如尿素袋某些情况会吞掉存放的枪械;也有一些缺点,比如很多人都提及的不能好友联机,暂时不支持手柄等等。但这些都是些小问题,甚至这短短几天里非官方 Mod 联机已经出现了。总之,它的未来可以参考至今还在线的《求生之路》,也许会更加有趣。

官方:恭喜通关,你成功跑掉了。我:不,我才不要!让我回去!

本文扯了六千多字,大约出现了 21 次 " 快乐 ",希望这科学朴素的数据能让读者朋友明白,我只是希望每一位玩家有空都能来 " 鸭科夫 " 逛一逛。它很好地做出了电子游戏最原初的乐趣,嘎嘎有意思——我不接受还有玩家不知道这块宝地的世界线!

我也很喜欢游戏中的周星驰电影梗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降临 单机游戏 生化危机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