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乐居财经 徐酒眠
招兵买马、跑马圈地,新大正(002968.SZ)一心想做大做强,只是上市近 6 年仍不尽人意。
10 月 29 日,新大正交出了 2025 年第三季度成绩单。今年第三季度,其录得营收约 7.69 亿元,同比减少 9.66%;归母净利润约为 3267.00 万元,同比增长 29.38%;扣非后净利润增幅 36.36% 至 3047.57 万。
营收连续下滑,净利润却在迎来逆势增长,单看第三季度单季数据,新大正的 " 提质增效 " 战略似乎初现成效了。
拉上时间线,今年前三季度,新大正实现总营收约 22.72 亿元,同比下滑 11.82%;归母净利润约为 1.04 亿元,同比下降 2.97%;扣非净利润约 9595.05 万元,同比微降 0.03%。

全年能否止住营收增长失速、利润持续倒车,仍是未知数。
2021 年以来,新大正的营、利增幅一路走低。2021 年 -2024 年,其营收分别为 20.88 亿元、25.98 亿元、31.27 亿元、33.87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58.40%、24.42%、20.35%、8.32%; 对应期内归母净利润分别约为 1.66 亿元、1.86 亿元、1.60 亿元、1.14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26.57%、11.90%、-13.83%、-28.95%。
没有开发商背景支撑,让新大正在物企中显得特立独行,但也使其面临更多发展瓶颈。在传统物业管理赛道增量萎缩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物企开始向公建领域布局,新大正的传统优势空间正在被侵蚀。
第三方物企要在激烈竞争中突围,必须建立起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新大正也意识到这个问题,而其选择的路径则是收并购。
2022 年底,为切入门槛较高的能源物业领域,新大正曾计划以 7.88 亿元现金收购云南沧恒投资有限公司 80% 股权。但由于项目进展未达预期,且交易双方在业绩承诺延期安排上存在重大分歧,经过近半年的谈判后,这笔收购案最终于 2023 年 6 月宣告终止。
今年 9 月,新大正又抛出重大资产重组方案——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嘉信立恒 75.15% 股权,切入综合设施管理(IFM)赛道,并募集配套资金。
在最新公告中,新大正表示将以 " 股份现金 " 各占 50% 的方式支付交易对价,股份发行价格为 8.44 元 / 股。截至预案签署日,嘉信立恒的审计和评估工作尚未完成,交易价格尚未确定。
嘉信立恒全称嘉信立恒设施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由中信资本于 2020 年投资成立,主要服务于 BMW、SK 集团、哔哩哔哩等跨国公司与大型企业。
经营业绩方面,嘉信立恒 2024 年实现营收 30.35 亿元,净利润 1.26 亿元;2025 年 1-8 月实现营收 20.75 亿元,净利润 8484.94 万元。
若能吞下嘉信立恒,能给新大正带来的增量不容小觑,不仅有利于其进一步拓展业务辐射范围,显著提升在华东长三角区域、华北环渤海湾区域、华南大湾区区域和华西成渝经济带的业务比重。更重要的是,或将推动其实现从单一物业服务商向多元设施管理企业的跨越,进一步打开长尾市场空间。
但这场 " 豪赌 " 也伴随着巨大风险。IFM 领域竞争激烈,且能否与新大正原有业务产生协同效应也有待验证。
事实上,自 2019 年上市以来,新大正始终没有摆脱对收并购的路径依赖。据统计,其上市以来已完成多笔收购,商誉从零元激增至 1.28 亿元。
2021 年,新大正以 9700 万元收购四川民兴物业;2023 年,又相继收购香格里拉和翔环保、瑞丽缤南环境。这些收购虽然帮助公司快速做大了规模,但整合效果却参差不齐。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点是,新大正的现金流状况正在恶化。财报显示,其今年以来经营活动净现金流连续三个季度为负,2025 年第三季度约为 -1.07%。

对于这种净利润与现金流的长期背离的情况,行业观察者表示," 物业行业本是现金流较好的行业,如果经营现金流持续为负,说明公司在产业链中议价能力较弱,或者存在大量的垫资行为。"
与此同时,新大正的应收账款占比持续攀升,截至 2025 年 6 月底,应收账款占营收比重已达 60.2%,应收账款周转率下降至 1.8 次,资金使用效率明显降低。
物业管理行业正经历从规模驱动向质量提升的关键转型期,新大正面临的问题中也有行业共同的挑战。
在资本市场,物企的估值逻辑已经改变,单纯的增长故事不再动人。对于新大正而言,如何在规模与效益、速度与风险之间找到平衡点,将是其能否穿越行业周期的关键。


往期精彩内容回顾
豪赌机器人梦想,这家物企现金流告负
亏了 300 万!陈德力与大商股份 " 闪离 "
物企总裁再就业
郭广昌麾下,来了位物业关键先生
抵债资产退货,物企与关联方变 " 戏发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