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谢美浴
编辑 | 付影
来源 | 独角金融
历时半年,东海证券(832970.NQ)总裁之位尘埃落定。
10 月 29 日晚间,东海证券发布公告,正式聘任公司董事长王文卓为执行委员会主任(总裁)。这意味着,在代理总裁职务六个月之后,王文卓将董事长与总裁两大要职集于一身。
业绩层面,东海证券在今年上半年表现亮眼,实现营业收入 8.15 亿元,同比增长 38.07%;归母净利润 1.06 亿元,同比增长 231.01%;主要得益于投资收益同比扭亏为盈至 1.15 亿元,2024 年同期为亏损 0.41 亿元。
然而光鲜之下亦有隐忧,东海证券投行业务仍显疲软,手续费净收入仅 0.55 亿元,同比下滑 56.58%,成为整体业绩中的一块短板。
在高管变动与业绩变奏中,东海证券再度站回 IPO 起跑线。10 月 15 日,中信建投已经报送了第十四期东海证券上市辅导工作进展情况报告。王文卓董事长、总经理 " 一肩挑 " 后,会如何推动东海证券 IPO 进程?
1
董事长王文卓兼任总裁,
上半年净利润增长 230%
根据公开资料,王文卓出生于 1971 年,现年 54 岁,硕士学位,在金融行业深耕多年。曾在中国人民银行系统内历经多岗位锻炼,随后相继担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常州市中心支局副局长、常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等要职。
2024 年 2 月,王文卓出任东海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宏观调控、地方金融与国资管理的复合背景,为其推动证券公司的深度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王文卓上任以来,东海证券业绩持续向好。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 14.69 亿元,同比增长 125.94%;归母净利润虽然与 2023 年亏损 4.92 亿元相比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 2348.71 万元;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8.15 亿元,同比增长 38.07%;归母净利润 1.06 亿元,同比增长 231.01%。

图源:罐头图库
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投资收益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的显著提升。2025 年上半年,东海证券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同比增长 48.4% 至 3.25 亿元;投资收益同比扭亏为盈至 1.15 亿元,2024 年同期为亏损 0.41 亿。
不过,东海证券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值也较高,为 1.79 亿元。中国投资协会上市公司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支培元指出," 这反映出其投资收益的‘含金量’可能不足。这一现象与上半年股票市场强势、自营业务弹性释放的行业背景相关,但需警惕市场波动对未实现收益的冲击。若未来市场回调,这部分浮盈可能缩水,影响业绩稳定性。"

图源:东海证券半年报
此次王文卓兼任总裁,源于半年前的高层人事变动。今年 4 月 29 日,东海证券发布公告称,公司职工董事、执行委员会主任(总裁)杨明因个人原因,辞去其在公司、公司控股子公司及参股公司的全部职务。与此同时,公司执行委员会委员高宇也因个人职业规划调整辞去职务。
同日,东海证券决定由王文卓代行总裁职责,期限最长不超过 6 个月。如今代行职责期限一到,王文卓正式身兼董事长、总裁两项职务。
实际上,券商行业中董事长、总经理 / 总裁 " 一肩挑 " 的情况并非个例。
除了东海证券外,今年 3 月,财达证券公告称,公司董事长翟建强到龄退休,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张明将出任董事长,并接棒翟建强在公司的其他主要职务;7 月,五矿证券宣布由郑宇担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履新后实现董事长、总经理 " 一肩挑 "。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指出,该结构通常出现在两类场景:一是高管交替过渡期,用 " 一肩挑 " 保证战略延续;二是公司处于战略转型关键期,需要核心领导人集中资源推动改革。
" 对东海证券而言,王文卓同时执掌董事会和经营层,有利于统一内部思想、压缩决策链条,在冲刺 A 股上市、推进业务转型时减少内耗、加快落地。但潜在风险是权力过度集中可能削弱内部制衡,后续需通过强化合规、审计与独立董事职能来弥补治理缺口。" 柏文喜表示。
2
投行业务收入下滑 57%,
投行团队半年缩水 21 人
在整体业绩增长的情况下,东海证券亦有 " 烦恼 "。
一方面,东海证券于 2025 年 8 月收到了证监会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此项处罚源于公司在 2023 年 2 月 6 日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的事件。
根据处罚决定书,该案涉及东海证券在金洲慈航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5 年重大资产重组项目。证监会认定,东海证券在该项目中出具的相关文件存在重大遗漏、虚假记载,在独立财务顾问业务中未勤勉尽责。
基于上述违规事实,证监会对东海证券责令改正,没收业务收入 1500 万元,并处以 4500 万元的罚款,合计罚没金额高达 6000 万元。
东海证券半年报显示,公司于 2025 年 7 月 3 日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已据此确认行政罚款。上半年东海证券营业外支出 5993.93 万元,同比增长 14780.41%,主要原因即行政罚款增加。

另一方面,东海证券的投行业务持续缩水。根据历年年报,2019 年至 2022 年,东海证券投行业务净收入分别为 3.08 亿元、3.42 亿元、3.62 亿元、4.69 亿元,在全国券商中排名中等偏上,投行业务也是东海证券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而 2022 年之后,东海证券投行业务收入持续下降,2023 年、2024 年分别为 3.36 亿元、1.99 亿元。2025 年上半年,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继续下滑,同比下降 56.58% 至 0.55 亿元。
与此同时,东海证券投行人员也迎来缩减,2025 年初,公司投行人员为 148 人,占比 7.11%。而截至 2025 年 6 月末,投行人员缩减 21 人至 127 人,占比下滑至 6.67%。

2024 年,东海证券股权承销项目 1 单,金额为 6.94 亿元,为 2024 年 1 月上市的再融资项 目;债券 ( 含企业债 ) 总承销数量 107 只,承销金额 261.18 亿元;资产支持证券总承销数量 2 期 ( 8 只 ) ,承销金额 8.27 亿元。此外,Wind 数据显示,近一年,东海证券仅保荐了安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一家企业,但 2025 年 2 月已撤回 IPO,撤否率 100%。
事实上,2024 年 4 月,东海证券还曾因自营、投行等业务被罚。具体来看,一是自营业务风险控制组织架构不合理,风险管理不到位,权益类业务内设风险限额管理未能有效执行;二是 2020 年 10 月至 2021 年 3 月,未能即时完成子公司东海投资公司监事的任免工作;三是部分投行项目中,未建立完善的包销风险评估与处理机制等。与此同时,杨明作为东海证券总裁,因未能有效落实公司的合规管理目标被警示。
针对提振投行业务,柏文喜建议东海证券," 聚焦长三角、新能源、先进制造等区域优势产业,做深做透‘小专精’赛道,形成差异化品牌;与控股股东常州国资、地方政府基金协同,强化‘投资 + 投行 + 研究’联动,提高项目转化率;加大债券、新三板、北交所等审核周期短、竞争相对缓和的业务投入,稳住基本盘;引进或内部培养具备产业背景的保荐代表人,优化激励考核,稳定团队。"
3
三年未圆上市梦,
仍在上市辅导期
东海证券成立于 1993 年,前身为常州证券,截至 2024 年底拥有 17 家分公司,69 家证券营业部;截至 2025 年上半年,东海证券资产总额 570.98 亿元,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资产 97.21 亿元。
从股权结构来看,截至 2025 上半年,常州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东海证券第一大股东,持有其 26.68% 股份。第三大股东银川聚信信德资产管理 合伙企业 ( 有限合伙 ) 所持 8300 万股股权已全部质押,第九大股东袁宗顺所持 5500 万股股权也全部质押。

对于王文卓而言,当前最迫切的愿望或许是推动东海证券上市。
早在 2007 年,东海证券就有过 IPO 想法,但是进展并不顺利。2012 年初,证监会受理了东海证券的改制申请,但不久后便中止了审查,一直到 2013 年才得以改制成功,由东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更名为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15 年 7 月 27 日,东海证券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正式挂牌。
至于为何选择新三板而非主板挂牌,当时市场分析,从联讯证券(粤开证券原名)、九鼎投资(九鼎集团原证券简称)等在新三板挂牌的金融机构来看,在新三板挂牌也会受到市场追捧及认可,融资规模方面没有太大差别。首次公开发行(IPO)暂缓,为争取上市速度部分机构选择在新三板挂牌。

不过东海证券并未打消在主板上市的想法。2022 年 3 月,东海证券与中信建投签订了辅导备案协议,拟在上交所主板上市,同日向江苏省证监局提交了上市辅导备案材料,3 月 15 日江苏证监局对材料予以受理,公司进入 IPO 上市辅导期;但一年时间还没到,东海证券就因金洲慈航 2015 年的重大资产重组项目被证监会立案。
根据东海证券公告,10 月 15 日,中信建投已经报送了第十四期东海证券上市辅导工作进展情况报告。报告显示,2025 年第三季度,中信建投继续对东海证券进行上市辅导,辅导工作主要通过专题会议、日常沟通及资料审阅等方式进行,重点围绕公司治理、规范运作、财务会计及内部控制等方面持续梳理和核查。
报告中提及,东海证券此前因在金洲慈航 2015 年重大资产重组项目中未勤勉尽责,于 2025 年 8 月收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东海证券表示目前公司经营情况正常,财务状况稳定,该事项未对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柏文喜指出,根据相关规定,IPO 企业需要具备良好的合规记录和内部控制体系,而东海证券此次因未勤勉尽责被处罚,可能会被视为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缺陷,使东海证券的 IPO 审核进度受到一定影响。
支培元则认为," 此次行政处罚的落地,标志着针对金洲慈航事件的调查正式终结,清除了公司 IPO 道路上的部分不确定性。但此事暴露出的内控缺陷,会使监管机构会重点关注公司是否已有效整改、财务影响是否充分消化,以及治理结构是否健全。东海证券需通过实际行动证明其已从处罚中吸取教训,并具备持续合规经营的能力。"
如何平衡短期业绩与长期合规、如何重振投行业务,最终推动东海证券圆梦 IPO,是王文卓身兼双职后仍需面临的挑战。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