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花姐谈花花世界
继北漂、沪漂之后,近几年 " 港漂 " 正流行。
离内地近,能感受多元文化,且女性友好,加之高才优才计划的实施,许多人前去试水。几年光景,有些人像贝壳中的砂砾,被孕育成珍珠;有些人水土不服,萌生退意。
香港是否宜居,是否能托举你成为港剧 " 大女主 ",我们从 4 位女性的生活中一窥究竟。
" 在 8 平米的劏房,渴望更大的未来 "
高楼林立的街角,是几栋破败的旧楼,老旧到没有电梯。许多旧楼的居民都把自己的住房打上隔断,装修为几间 " 劏房 " 出租,以获得更高的租金收入。
从劏房的窗口往外望,是代表香港繁荣的中环地段,而窗内的劏房,就像 " 微缩景观 " 般狭小,闭塞。
思萌 27 岁,每天从 0.8 米宽的床上醒来,在狭窄的厕所洗漱、为自己煮两颗水煮蛋。背上背包,她快步走在街上,像每个本港人一样,朝气满满又略显匆忙。步行去公司只要 20 分钟,这是她当初看中这间劏房的原因。
加上读研究生的一年,思萌已经独立在港生活 3 年了。在香港做 HR,月入 25000 块。" 并不算多高的收入,但每月可以存下 15000 元,是过去在深圳工作月薪的 2 倍 "。
思萌曾在深圳打工一年,换了 2 份工作,一份是给一家进出口公司做销售,为回复国际客户,她经常需要加班。" 公司是给业绩提成的,默认不给加班费,周末也要随时待命。每个月拼死拼活收入 8000 块。" 后来病了一场,因为连续加班一个月,思萌高烧了 2 个礼拜。" 病刚好点,公司就叫我回去上班,让我觉得非常没有人性,就提出了辞职。"
为了反 " 卷 ",思萌选择来香港试试。
香港职场没有 " 加班文化 "。" 下班和周末的时间完全属于自己,假期也多,请假也不用不好意思。" 每天下班拎包就走,非常自由。但如果遇到工作多忙不完的时候,她也会留下来加班,全凭自觉。
" 虽然职场不卷,但在香港生活,心态就会不自觉的卷,因为生活成本太高了。"
跟所有港漂一样,2 万 -3 万收入是在香港生存的 " 起始线 "。思萌的劏房有 8 平米,月租 5400 元,在深圳同价位可以租到至少 80 平米的房子。" 住久了会觉得压抑,所以会尽量到户外运动、散步,减少在房子里的时间。" 思萌的楼下有一条海滨走廊,一到晚上,很多居民都会下来运动。思萌也会倚着栏杆遥望对岸的灯火辉煌,构想着自己的未来。
思萌的目标是留在香港,要面临的是赚更多的钱和换一处更大的房子。" 香港人的努力是刻在骨子里的,许多中老年人还在工作,还在拼。我虽然可以省钱,但是想要过更好的生活,还得多赚才行,人不能原地踏步。"
" 香港是一个让人有冲劲,又能看到机会的城市,如果你年纪轻轻换过几份工作,在内地一般会认为你不稳定,好高骛远。在香港却恰恰相反,会认为你有多种职业尝试,多种经验,是加分项。"
" 香港给予每个人平等的机会。但也要靠自己不断去选择方向,付出努力。" 思萌总结道。
" 从沪女到港女,我学会了强大内核 "
作为香港的支柱行业 " 金融业 ",吸引着来自全球的顶尖人才,在这都是精英的圈群里,女性生存并不容易。
不婚主义盛行。" 过去都在卷装备,拼名牌,现在流行冻卵,甚至有公司提供的员工福利就有,女员工冻卵,公司付钱。" 金融女光鲜亮丽的背后,仍要与结婚生育斗智斗勇。
作为上海独女,35 岁的叶捷从小到大都没有谈过恋爱。" 我更喜欢独处 ",叶捷说。父母看她从小到大都没交往过男朋友,一直怀疑她的性取向,并时不时逼婚。为了远离父母的唠叨,叶捷选择来香港打拼,至今已在中环工作 5 年了。
高强度、高压力、快节奏的工作,充斥着叶捷的生活。" 有时候一星期只能睡 8 小时,工作很卷,但香港女生们却很精致和自律。慢慢地,我也融入其中了。"
每天 7 点起床,晨跑一会,9 点准时上班,中午吃沙拉,下班偶尔去酒吧喝一杯。每个金融女都过着 " 时间表 " 一样规律的生活。" 工作之外的时间就投资自己,运动、买新衣服,做些美容。" 每个月可以存下来 5-6 万,再努力点就可以考虑买房了。
在香港,选择独身的女性很多,据港府最新人口调查显示,在适婚年龄阶段(25 至 64 岁),香港未婚人口数量惊人地达到了 126.4 万,其中女性人数显著多于男性。
" 没有人会在意你是否独身,或性取向是否正常。在这里,做自己就好了。" 叶捷从未觉得自己奇怪,只是在内地她的独身理念未被认同,总被贴上 " 剩女 " 标签。
在香港,叶捷就像一头孤独的鲸鱼遇到鲸群一样,觉得自己找到了 " 懂她 " 的环境。" 现在的女生越来越强,她们有着自己的事业与爱好,能够给足自己安全感与情绪价值。婚姻对她们来说,如果不是 1+1 大于 2 的选择,她们更愿意自己生活。"
" 喜欢就 dating 一下,不喜欢就分开。" 在香港,叶捷与一位外国男士在爬山时认识,互有好感。约会几次后,外国男士提出可以同居试试,叶捷拒绝了。" 一方面不想发展的那么快,另一方面,我更喜欢独居。" 面对婚姻,叶捷更加清醒。" 养孩子可能不如养条狗。"
" 更有钱的话会考虑环球旅居,香港就像一个中转站,从这里我看到了更大的世界。"
" 香港环境给予女性宽广的成长空间,与更多元化的发展路径。很多女性榜样在催人上进,港女大多自立、美丽,有强大的内核。这值得我们学习。" 叶捷表示。
" 香港只是一段风景,不会是我的家 "
"43 岁了,在北京我都躺平了,却跑到这里来卷。" 宝妈林琳一直对老公决定港漂表示不理解。" 北京的教育条件很好了,孩子努努力就可以考上好大学,为什么非要来香港呢?"
林琳的老公是 " 小镇做题家 ",读大学、找工作在北京、读硕士去了香港,和所有 " 北漂 " 一样,林琳的老公喜欢在变动中寻找机遇。
鸡娃先自鸡,林琳老公从香港读硕士回来,就开始筹备举家迁往香港。让孩子来香港读书。" 高考不管是考香港的大学,还是考内地的大学,都有加分,我们辛苦点,为孩子做个 Plan B。" 这是林琳老公的理由。
1 年前,林琳搬来香港。北京的房子 150 平,香港的房子 60 平月租金 2 万。虽然和所有 80 后一样是 " 港剧迷 ",但林琳并不喜欢住在香港," 过不完的夏天,冬天又很阴冷,房子又小。无比想念四季分明的北京。"
最重要的是,在北京已经躺平的林琳到香港又要卷起来了。不会粤语、英语也几乎忘光光,初来乍到的林琳兵荒马乱。从选学校、接送孩子上下学、送补习班,到归置屋子、做饭、处理家中琐事。林琳 " 被迫 " 扛起家中大小事。
" 你知道北京人性格中最宝贵的是什么吗?就是有种松弛感。这点我老公身上没有,他总是焦虑。"
" 虽然我老公总说,孩子的未来他不操心,孩子想干嘛就干嘛,但如果孩子真的平庸,他也不会同意的,总在暗中规划。我想,孩子在北京更努力一点,不一样能考上好大学吗?现在内地发展迅猛,香港还有那么香吗?"
林琳的老公则表示,人到中年,自己也面临着收入减少的压力,来香港不止为了孩子,也是为自己换个环境,寻找新的突破," 毕竟 40 多岁的年纪,在香港正是当打之年。"
" 我觉得努力比选择重要,而我老公觉得选择比努力重要,这就是我们的分歧所在。"
呆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林琳老公很快适应了香港的节奏,而林琳却总在 " 状况外 "。
" 没什么朋友,唯一好友是位同来港漂的上海妈妈,每天送孩子上下学的时候我们可以交流一会。" 林琳说," 剩下的时间就是忙孩子,忙家里的事,也不怎么逛街,觉得生活没什么乐趣。"
此外,因林琳与老公都是独生子女,家中父母也是接近 70 岁的年纪。" 长期不在父母身边,无法照顾父母。" 林琳说," 有一次,妈妈打电话来说爸爸在家里晕倒了几分钟,她打了 120 带爸爸去医院,她说当时没跟我说,怕我担心。" 但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要被迫 " 独立 ",都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了。
" 等孩子上大学了,我就回北京。" 林琳说," 老公如果喜欢可以留在香港发展,孩子考上什么学校全凭他自己,我回到喜欢的环境里继续躺平,毕竟家人年纪越来越大了,以后都等着我去照顾。"
" 香港只是一段风景,不会是我的家。" 林琳说道。
" 我在犹豫,是否转成香港永居 "
48 岁的沈怡来港已经 7 年了," 马上就要转永居了,但我却很犹豫,想消掉内地身份证又觉得不舍得。"
沈怡有两个孩子,女儿已经读大学了,儿子才读初中。老公是英国人,投资赚了很多钱,他们也在香港花千万元买下了一处百平米的房子。
" 当时买房子最看重的是有一个 20 平米的露台,每天在这里吃饭,看日落都特别惬意。"
" 别看现在悠闲,最开始来香港的时候也很迷茫。"7 年前,沈怡的老公不想在江浙发展,而沈怡已经开了一家美容院,拥有了一份小事业。但为了老公与孩子的生活与发展,沈怡选择陪他们一起过来。
" 从找学校开始,一切都是亲力亲为,当时弟弟刚上幼稚园,考察了不下 20 家幼稚园,才为弟弟择好校。"" 刚开始,每天还要送弟弟上学,租的房间小住不下菲佣。自己就是菲佣。"
" 还要给孩子们补习,完全没有自己的时间。" 在一年的过渡期后,沈怡的生活和老公的事业都上了轨道。
" 香港是个机遇蛮多的地方。" 沈怡老公逐渐拿到 200 万年薪。" 那时起,我们就开始筹备买房。有时候我们闲逛时,看到漂亮的楼盘就会想是否要在这里安家。"
" 我没有一直做家庭主妇,还想回到职场。" 因有工作经验,沈怡曾应聘过美容顾问," 面试气氛很好,HR 不在乎你的年龄,只要你的能力与工作匹配就可以。" 在工作过程中,她发现香港女性年轻爱美,有很强的保养需求。在摸清门道后,沈怡也想复制自己在江浙的创业经验,在香港试看看。
在自己的存款与丈夫的帮助下,沈怡从一间居民楼小美容院开起,直至做成了一家社区美容中心。
两个孩子都算学有所成,她与丈夫的事业也各自开花。但在是否要转成永居的时候沈怡却犹豫了。" 香港永居有很多好处,比如出国、医疗等,但始终觉得在这里的生活像一场梦,还是对家乡抱有留恋。"
而对于孩子是否转成永居。沈怡表示," 让他们自己决定吧,未来是他们的人生。"
文中人物全为化名。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