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 前天
大多数人不知道的中国精怪真相:狐仙竟是古人智慧的化身?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精怪似乎总是出没在中国古人身边。这些人类以外的生灵从何而来?他们到底是什么?人类如何看待他们?他们又如何看待人类社会?

作为灵性的存在,精怪在与人类的接触中展现出千奇百怪的性格,精怪世界也有一套和人类相似却又并不完全相同的运作逻辑。但归根结底,这些由中国古人所叙述的神奇故事,本质上仍是其对现实世界状况与问题的想象性延展,体现了其对人类自身与具象外物之间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诸怪纪》,严优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作为严优 " 中国神幻叙事研究三部曲 " 的收官作,对中国古代笔记、小说等书籍里的精怪故事进行了类型化的梳理,从精怪助人、精怪报恩、精怪作祟、精怪复仇、精怪与人类的感情、精怪的秘密等十几个方面进行趣味探讨,用鲜活灵动的语言,展现出中国精怪世界的丰富面貌,探寻中国古人潜藏在这个幻想世界背后的现实讽喻、精神寄托与思想根源。

>>内文选读:

精怪具备一定 " 灵性 "

精怪,尤其是中晚期精怪,在精变后会具备一定灵性,有时甚至接近神性。能够在不同的躯壳之间切换(化身),这本来就是人类不具备的本事了。而中晚期那些通过修炼成精的精怪,甚至拥有更多超越人类的能力——化物、招财、延寿、辟邪、除妖、行云布雨,等等。狐精就是这方面的典范,上述本领它们都具备。所以当它们祟人时人们称其为狐妖、狐魅,而当它们展示奇迹或与人为善时,人们就会尊其为狐仙,视作神明—— " 北人祀狐 ",此之谓也。

精怪会与人类产生交集

精怪故事里,精怪们有意或无意进入人类的世界,与人类产生了交集,这样才会被人类捕捉到它们的信息。

大多数精怪故事中精怪与人类都是有接触的。这些接触或浅或深,对人类生活产生了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接触浅的,如精怪出来调皮小捣乱。接触深的,如精怪与凡人发生交接——祟人型交接导致病 / 亡恶果,恋爱型交接则导致美好或伤感结局。

也有少数故事中,精怪并不与人类发生直接接触,人类只是作为旁观者,目睹了精怪显形、显能的过程和结果,见证了精怪界的奇迹,如本书鱼精化蓝衣妇人在水上与雷电龙火激斗故事。这类故事仍旧沿袭了 " 他世界 " 叙事,心理基础是猎奇、搜异、隔岸观火。这类故事中,人类生活有时并不会受到精怪活动影响,有时却又难免吃到 " 挂落儿 "。

精怪信仰的思想根源

精怪信仰的思想根源,首先是万物有灵,其次是万物可变(自变 / 自我演化),再次是万物互通或万物互化(他变 / 跨物种变化)。

万物有灵是活物论,万物可变是发展观,万物互通是交换律 / 互渗律。万物有灵、万物可变、万物互通的观念是一以贯之、同脉同气、相辅相成的,它们是神话思维,也是童话思维,都产生于人类的童年期。在人类童年期构建起的这个幻想世界里,一切都是活的,不仅树木花草、猫狗牛羊,便是锅碗箕帚,也都有自己的生命,都能与人类互动。随着人类思想与能力的成熟,神话思维经历筛淘,作为深层基因在人类文化中沉淀并残存下来。

后起的精怪故事虽然神性渐弱,人性渐增,但原始观念的种子和核心还在,于是,精怪故事里处处是灵性的流动与互渗,持续为后世提供丰饶的思想土壤和审美价值。

万物有灵思想导向了原始动植物崇拜,叠加上祖先崇拜,又进一步导向了远古图腾崇拜。中国美学中 " 情不情 " 的理论,可视为古老万物有灵观的余绪和变调。人的情感投射到外物上,山水万物便尽皆生动有情。万物相通,人与自然无碍沟通的底层逻辑,就在于共享的 " 灵 "。

至于自变和他变,更是中国人的哲学思想基底。《易经 · 乾》曰:"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 贾谊《鸟赋》说:" 万物变化兮,固无休息。" 变化是宇宙的本态和恒态。万物互化,自由变形," 灵 " 穿梭于不同的皮囊,是中国神幻叙事中神仙精怪的看家本领。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奇迹 书籍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