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卖惨营销 " 成为一些主播骗取流量与提高销量的手段,这种营销方式不仅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扰乱了市场秩序,还对消费者权益构成侵害。对此,省消费者协会发布提醒,向消费者警示 " 卖惨营销 " 的可能带来的风险,并进行相关消费提示。
省消协从 " 卖惨营销 " 核心行为的违法风险向消费者进行提示。" 卖惨营销 " 中精心编造的悲惨剧情、人物身份和销售缘由,本质上是伪造事实、隐瞒真相的行为。其目的是营造虚假的紧迫感和同情心,诱导消费者基于错误认知做出购买决定。该行为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若经营者故意告知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消费者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一些商家通过虚构 " 卖惨 " 情节博取消费者同情,刻意隐瞒商品的真实状况,借机销售无生产日期、无质量合格证、无生产厂家的 " 三无产品 ",以及假冒伪劣或质量不合格商品,导致消费者在信息不完整甚至被误导的情况下作出购买决定。该类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消费者在遭遇此类情况时,应积极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对此,省消协提示广大消费者:
1. 核实故事真实性。对直播间中宣称的 " 悲惨遭遇 "" 紧急求助 " 等内容,可通过网络搜索、官方渠道查询等方式核实其真实性,切勿轻信片面之词。
2. 警惕道德绑架话术。对 " 不买就是冷漠 "" 支持一下可怜人 " 等话术保持警惕,理性判断是否真正需要该商品。
3. 深入了解商品或服务信息。购物前应深入了解商品或服务的详细信息,包括品牌、产地、规格、材质、使用方法、售后服务等,多参考其他消费者的评价和反馈。对于明显高于市场价的 " 爱心商品 ",应对比其他平台或渠道的价格,避免因同情心而冲动消费。
4. 留存交易证据。保存直播录屏、商品宣传页面、支付记录等凭证,以便维权时使用。
5. 通过官方公益平台捐赠。如需献爱心,建议选择正规公益机构或官方认证的助农平台,确保善款或消费行为落到实处。
6. 举报违法违规行为。如发现直播间存在虚假悲情营销、价格欺诈等行为,可向平台或市场监管部门举报。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记者:李佳琪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