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2025 京津冀都市重阳博览会在梅江会展中心 N2 馆启幕。现场融合产业展示、资源对接、公益服务、消费促进、学术交流于一体,在搭建全国养老服务产业交流合作平台的同时,为老年人带来一场银发盛宴。记者 吴迪 摄
为加快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市政府发布了 " 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到 2029 年," 区级一平台、街道(乡镇)一阵地、社区(村)一场所 " 的养老服务网络基本建成,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形态贯通协调,养老服务要素保障显著增强," 津牌养老 " 服务体系持续健全,多元惠老格局更加完善。
加快构建居家养老服务圈
坚持新建住宅小区与配套养老服务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将养老服务设施纳入项目配套,严格规划审批管理,确保新建住宅小区按标准配建并按协议及时移交。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区要结合城市更新工作,通过补建、购置、置换、租赁、改造等方式,因地制宜补足养老服务设施。严格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 0.1 平方米的标准,分区分级规划设置社区养老服务设施。
依托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站)、农村互助幸福院等载体,推进社区(村)级养老服务网络建设。支持在社区(村)综合服务设施开辟空间用于养老服务,人数较少、面积较小的社区(村)可在党群服务中心设老年活动室,为社区(村)老年人提供养老顾问、老年助餐、文体娱乐、社会交往等服务。
每个街道(乡镇)建设 1 家区域型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服务综合体)、N 家社区型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具备 " 三入四嵌一床位 "(入托、入照、入户,嵌餐、嵌智、嵌康、嵌护,家庭养老床位)等综合服务功能,打破机构养老和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界限,提供居家、社区、机构综合型服务,打通养老服务的 " 最后一米 "。
扩大普惠养老服务覆盖面
巩固家庭养老的基础地位,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为居家失能、慢性病、高龄等老年人提供家庭病床、家庭养老床位等服务的支持政策,发展 " 家门口 " 老年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助急等多样化服务。加强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者培训,推进家庭适老化改造,鼓励发展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推进适老住宅建设,支持老旧小区加装电梯。
社区(村)要把服务老年人作为重要职责,掌握辖区内老年人情况和服务需求,协助开展养老服务。加强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鼓励开展 " 喘息服务 "。
按照兜底保障型、普惠支持型、完全市场型三类推进养老机构分类管理,研究制定普惠支持型养老机构支持办法。鼓励公办养老机构在做好兜底保障基础上,向社会开放空余床位。鼓励通过公建民营、民办等多种方式,新建或改扩建养老服务设施,增强设施服务能力。引导养老机构将专业服务向周边社区辐射延伸,加强失能、残疾、认知障碍等老年人的照护服务,鼓励开展安宁疗护服务。
发挥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在老年病、慢性病防治等方面优势和作用,推进中医药进家庭、进社区、进机构。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签约合作的养老机构内设立家庭医生工作室,方便老年人就近享受基本医疗服务。
挖掘养老服务市场潜力
扩大兜底性养老服务供给,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完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推进老年人福利政策落地实施。扩大普惠养老服务供给,推动建设一批价格适中、方便可及、质量可靠的养老服务机构。
深化推进京津冀养老协同发展。探索建立常住地养老服务供给机制,完善三地养老服务异地结算机制。推动完善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机制,持续深化医保、社保、养老等互联互通,重点推进养老政策、项目、人才、医养、区域、行业协同。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