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网 前天
“60后”“70后”为课堂注入不一样的活力 老年大学变身“青春加油站”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9 时左右,西青区大寺镇远洋万和城社区活动中心已热闹非凡。50 岁的杨静和一群 " 老同学 " 早早来到舞蹈教室,压腿、转身、对镜练习,为即将开始的民族舞课做准备。" 学好了,下次镇里搞文化活动咱们又能上台了!" 她一边擦汗一边笑着说。

这不是她一个人的期待。在这所开办刚满一年的社区老年大学里,像杨静这样五六十岁的 " 新面孔 " 正成为课堂主力。他们中有 "60 后 ",也有 "70 后 ",有人一周五天 " 泡 " 在学校,也有人同时报了三门课程,风雨无阻。

从 " 刷手机 " 到 " 舞起来 "

她找回了笑容

" 我以前可是‘手机重度用户’,一天能躺沙发上刷五六个小时。" 杨静边说边比划," 现在,手机都没时间看了。" 她笑得爽朗,很难想象曾深陷抑郁情绪。

转机发生在 2023 年秋天。一次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办事,她被教室里传出的歌声吸引,推门一看:30 多个同龄人正跟着老师练声。" 那一刻,心里突然亮了。" 她当场报了舞蹈、声乐和模特班," 从那天起,我一节课都没落下。"

" 心情好了,身体也得到锻炼,从躺着看手机变成了站着跳舞。" 她高兴地说," 现在好多人见到我都说我变年轻了,气色也好,还瘦了一圈!" 今年春节家庭聚会,她主动跳了支舞,赢得满堂彩。" 以前哪敢想象?现在觉得生活才刚刚开始。"

" 严肃干部 "

学会了开怀大笑

隔壁声乐教室里,58 岁的张继红正专注地跟老师练气息。退休前,她在单位做行政工作," 整天绷着脸,不会笑。" 她说,那种严肃仿佛长在了身上。

变化是从加入合唱团开始的。" 练声要打开口腔,唱歌要舒展身体,笑着笑着,人就放松了。" 最让她骄傲的是,今年春天,她和团员们登上了天津音乐厅的舞台。" 以前都是买票坐在台下看演出,没想到这辈子还能站在聚光灯下当主角。"

满足求知需要

让晚年不设限

" 老年大学不是简单地打发时间,而是要真正满足大家‘求知若渴’的需求。" 远洋万和城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谢双双介绍,去年社区整合资源引入专业教师,在原有文艺团队基础上建起老年大学,开设合唱、民族舞、太极、手机视频剪辑等 18 门课程,还创新推出 " 行走的课堂 ",组织参观博物馆、纪念馆。

这些 "60 后 ""70 后 " 学员,正悄然改变老年大学的生态。他们更愿意尝试新事物:国画班有人主动学起了装裱,手机班组团研究视频剪辑,合唱团自发组织分声部加练。他们的学习动力排名前三的分别是:满足求知兴趣、提高生命质量、拓展社交圈。" 他们给课堂注入了不一样的活力。" 一位舞蹈老师观察," 更敢提问,更愿意挑战难度。" 每天,教室里充满了歌声与笑声,有学员感慨:" 你说这是老年大学?我觉得更像我们的‘青春加油站’。"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抑郁 舞蹈 博物馆 天津 声乐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