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胥 植
编辑 | 王 潘
10 月中旬,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的港股 IPO 在同日完成备案,又相继通过港交所聆讯。去年底还在争夺 " 全球 Robotaxi 第一股 " 的两个头部玩家,如今将在 11 月 6 日同时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形成美股 + 港股的双重上市格局。
去年在美股市场落后一步的小马,对 " 第一股 " 显然有更大的执念,尽管港股市场的交锋以平局收场,但 " 暗战 " 已经提前开始。
近日,小马因在香港投资人路演中使用的一份文件中提到竞争对手文远知行与百度萝卜快跑的信息引发了多方争议,其中较为显眼的几个点,一是运营区域,小马仅为文远标注了北京一个城市,为百度萝卜快跑也仅标注了北京和上海;二是已完成单量,显示文远为 0。

10 月 30 日晚,文远知行 CFO 李璇在某分析师群中 " 炮轰 " 小马,正面回应了上述 " 指控 ",并表示这一行为 " 已超出正常竞争范畴,我司保留法律诉讼权利 "。

这或许是双方 IPO 竞争加剧所激化出的矛盾,在这个关键节点上,这份路演资料也折射出争夺投资者的压力——在 L4 仍充满不确定性,且烧钱速度还无法放缓的情况下,多一个融资渠道,就是给未来多上一份 " 保险 "。
需要注意的是,无人驾驶行业刚开始进入规模化应用,目前主流玩家更多还处于各自发育的阶段,在市场层面并不存在太多直接竞争。某熟悉小马和文远的资深投资人陈宏(化名)告诉我们,自动驾驶行业还远没到零和博弈的阶段,各家凭借自己的技术,共同造大 " 蛋糕 " 才是可取之道。
路演风波
像此类误标友商数据的现象,在竞争更为激烈的汽车行业已经不是新鲜事。此前智己 L6 发布会上,官方 PPT 将小米 SU7 Max 的电机参数误标为 " 前 IGBT+ 后 SiC",实际应为前后双 SiC 碳化硅模块,此举遭到小米的强烈抨击,连发三文要求道歉。
不管 " 误标 " 是有意还是无意,车企的发布会等宣传活动,早已演变为了 " 参数竞技场 ",大家惯用的品牌和产品间各项数据对比,核心是为了更直观地体现出自家的优势。现在看来这一风气显然已经从汽车吹向了其他相关行业。
如果说汽车行业参数众多,难免遗漏疏忽,那么对应到此次事件中,文远知行总部位于广州,早已在当地启动 Robotaxi 公开运营,这是行业熟知的信息;而萝卜快跑去年的 " 出圈 ",很大程度上也源于其在武汉地区的表现,不过该路演文件中没有提及。
根据那张路演 PPT 来看,小马提供的部分数据与双方招股书显示的信息不同,比如文远覆盖 11 国 30 城、拥有 7 国牌照的信息未显示;而像车队规模数据,在 " 四线城市 " 的前提限定下,萝卜数千辆、文远超 700 辆的规模也未体现。
除了文远的反击外,路演图上的另一个 " 受害者 " 也连夜下场发声,百度 IRD 当晚发文表示 " 过往面对某友商在资本市场罔顾事实的诋毁,我们不屑回应,如今不实之词愈演愈烈,我方已依法维权 "。尽管并未指名点姓,但考虑到无人驾驶市场的玩家本就不多,又在这样的节点,指向性还是较为明确。
一份路演书引发了三方的口水战,这或许是小马万万没有想到的,但从百度方面的言论来看,小马此前可能就并不是一个温和的对手。
" 批判者 " 小马
小马和文远间的龉龃由来已久。今年 6 月,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CTO 楼天城在公开采访中称,无人驾驶早已实现,全球范围内只有 Waymo、百度和小马智行三个玩家在 " 牌桌 " 上,文远和特斯拉都还没 " 上桌 "。楼天城暗示,从规模化和无人化两个门槛和标准看,其他公司 " 差距落后了两年半时间 "。
对此李璇公开发朋友圈进行了言辞激烈的反怼,列举了小马的起火、软件被美国吊销等运营问题,并表示 " 想学文远就做到位,至少真正落地跑几十辆车再说 "。

楼天城并非单纯 " 针对 " 文远一家公司,其 " 批判性 " 还体现在很多方面,例如他此前多次提到 L2 和 L4 是不同物种,"L2 做得越厉害,离 L4 越远 ",主要原因在于技术路线的根本对立和商业化目标的冲突。这一言论也在当时引发了广泛争议,包括李想和多个媒体公开进行过反驳。
事实上,此类争议性言论在智驾行业并不罕见。马斯克多次公开表示激光雷达会降低自动驾驶安全性,让智驾系统变得更差;Momenta 曹旭东也在此前称智驾行业已进入加速洗牌期,市场格局将在明年基本确定,最终只会剩下 2-3 家头部玩家。
客观来说,这些行业和技术判断类的言论并不缺乏合理性,从市场发声角度,吸引更多关注,在当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是无可厚非的。但相对极端的表述,往往容易引发行业或大众的误解,产生 " 非此即彼 " 的错误印象。
另一方面,这似乎也是技术出身高管的一个通病,其背后是技术理想主义和商业现实主义的碰撞,也是 " 技术权威 " 思维下,对不同理念的友商往往带着批判的态度。
小马和文远,一直在技术路线上有着明显差异。小马坚持纯 L4 的布局,文远则更多是 " 两条腿走路 ",以 L4 级 Robotaxi 起家,此后拓展至 L2 辅助驾驶,形成多元的产品布局,同时拓展多场景加快商业落地。一者通过技术构建壁垒,一者以成本控制和全球化布局抢占市场,这是两条不同的路线,胜负手在于谁能更高效地将优势转化为营收和利润。
比如李璇提到文远的 " 一段式端到端 " 量产应用已获博世、奇瑞验证,而小马在无规模化 L2 项目的前提下,宣传文远只有两段式——这可能正是双方技术路线和理念不同所产生的差异性认知。
" 技术洁癖 " 和进攻型人格
作为清华姚班首届毕业生、国际信息学奥赛冠军,楼天城身上叠满了技术大佬的 buff,被誉为 " 世界编程第一人 ",此前在谷歌的无人车团队和百度都工作过——这恰好是其 " 牌桌理论 " 中除小马外的另外两家公司。
有投资人讲过,只要 " 楼教主 " 出面坐下来吃饭,当年清华姚班的同学就愿意加入。小马在创业初期能够受到红杉等机构的追捧,与楼天城和彭军强大的技术背景不无关系。

技术履历直接为楼天城带来了强烈的专业自信," 技术权威 " 的自我认知,正是以 " 裁判 " 姿态定义和批判行业的底气。而其在编程竞赛中形成的 " 对抗性思维 ",也很容易迁移到商业竞争中。
楼天城一直对 L4 的 " 纯粹性 " 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例如在早期拒绝向 L2 转型,担心用户将 L2 误认为 L4,这种 " 技术洁癖 " 让他在评价友商时常常带有审视色彩,也常常造成行业对立。以 " 友商落后我们 2 年半 " 为例,映射出楼天城鲜明的个人价值判断、精确的 " 工程师 " 式表达,但在友商眼中,则大幅强化了攻击性。
高层的个人风格,很容易传导至企业文化,楼天城的 " 进攻型 " 人格,自然会造就 " 战斗型 " 的下属员工和企业作风。因此小马对于文远和萝卜的炮轰,更像是一种长期的 " 进攻 " 习惯,背后是源于对自家技术和实力的绝对相信。
技术路线和商业逻辑的对错,还得留给市场和时间来验证,但对于一个成熟的市场来说,技术的互补性大于替代性,更多元化的玩家才能推动行业更好更快地前进。
对此陈宏总结道," 其实大家专注自己的事情就好,没必要搞拉踩和回击,一来一去反而浪费了双方本来应该放在正事上的精力 "。
微信号|TMTweb
公众号|光子星球
别忘了扫码关注我们!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