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11 月 1 日晚,作为 2025 天津歌舞剧院音乐季的重要演出之一," 河海乐韵 · 中西和鸣 " 融汇音乐会亮相天津大剧院。本场音乐会由天津歌舞剧院艺术总监、著名指挥家李飚执棒,携手天津歌舞剧院管弦乐团、民族乐团及北京民族乐团的艺术家们,以专业素养与热忱引领全场观众沉浸于音乐世界。

本场音乐会曲目堪称 " 经典与创新的碰撞 ":施光南作品回顾管弦乐联奏《希望》,以镌刻时代印记的旋律直抵人心,每一个音符都承载着对美好期盼的深情倾诉;交响组曲《阿斯玛》中的经典乐章《马铃儿响来玉鸟唱》,将浓郁民族风情融入交响韵律,仿佛能窥见山间铃响、鸟雀欢鸣的灵动景象。下半场,乐队协奏曲《聆听刘天华》以现代交响语言重现民乐大师的艺术精髓,让经典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此次演出是京津冀民乐联盟自 2023 年成立以来的又一次重要合作实践。舞台上,京津冀艺术家们共同完成这首致敬作品。
乐队协奏曲《聆听刘天华》为中国民族乐队与西洋管弦乐队而作,是作曲家邹野对民族音乐先驱刘天华的深切致敬。天津歌舞剧院是国内为数不多同时拥有管弦乐团与民族乐团的大型综合表演艺术团体,这次两团以大型编制同台演出,实属首次且极为难得。
"《聆听刘天华》演奏起来并不容易,因为它是一个大型的民乐队和大型的交响乐队合在一起演奏的乐队协奏曲。这次演出,120 多人的庞大阵容同时在舞台上表演。" 邹野表示," 刘天华是教育家,二胡演奏家,他借鉴一些西方的方式来教学二胡曲。我将他生前创作的很多二胡曲、琵琶曲编写成了三个乐章,形成乐队协奏曲,致敬刘天华先生。"
天津歌舞剧院艺术总监李飚表示,这是第一次在天津的舞台上,由两支不同的乐团共同呈现著名音乐家刘天华的作品。" 这个作品的音乐语言更加丰富,希望借助这个作品,把天津歌舞剧院的音乐季搞得越来越丰富多彩。我们邀请了北京民族乐团的三位打击乐家和河北交响乐团的演奏家,与天津歌舞剧院同台表演。"
说起民乐与交响两个乐团同台演奏,李飚戏言:" 人太多了。两支乐团融合在一起,做到你中有我中有你,所以对民乐的要求就会非常高。刘天华的民乐作品很多不是传统的民乐写法,演奏技巧上也有别于传统,把很多民族音乐精髓的东西国际化。在这部《聆听刘天华》当中观众都能够听到。"
在李飚的初印象里,《聆听刘天华》在演奏的时候,交响乐团与民乐团同台仿佛在 " 打架 "。但是排练过后他发现,有些旋律是需要交响乐团给民乐团让路的。" 民乐的乐器大多是木头、竹子制作而成,在音量上,交响乐团需要向民乐团靠近。两支乐团在排练时都很新奇、兴奋。"
音乐会最令人期待的 " 高光时刻 ",当属作曲家邹野为天津歌舞剧院创作的原创作品——《向海 - 天津》第一乐章《城市之光》的首演。天津歌舞剧院党委书记、院长郑芳表示," 天津,这座‘因河而生、因海而兴’的城市,既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摇篮,更是连接内外的交流枢纽。天津歌舞剧院特别委约邹野先生创作此曲,正是希望以音乐为笔,为这座城市构筑一座精神丰碑:既缅怀过往的辉煌岁月,也描绘当下的蓬勃生机,更昭示未来的无限可能。"
邹野这样描述《城市之光》这一乐章: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乐章,旋风般跳跃的节奏,明快向上的旋律如这个城市的脉搏,涌动着、翻腾着。当世纪钟早晨敲响五点时,海门大桥升起,随着万吨轮从桥下穿过,整个城市迎来新的一天,城际高铁飞驰、市民们乘着各种交通工具赶往各自的工作岗位、机关、学校、科研单位,工厂车间无不跳动奔涌着激情的律动。乐曲的高潮表现在节庆的日子里,千万市民聚集在解放桥两岸,随着这座百年老桥的升起,市民们也深深地融入这座城市给他们带来的精神、文化、物质生活的幸福之中。
" 天津歌舞剧院一直以来的创作理念就是,希望可以有更多的作曲家为天津创作作品。描写天津美好的景色,描写天津的人民,描写天津的情怀。" 李飚告诉记者," 邹野老师是国内著名的作曲家,曾经为天津歌舞剧院创作过施光南老师的组曲,其中就有他挖掘出的施光南老师的小提琴协奏曲重新配器,观众都非常喜欢。特别高兴我们能够再次合作。"
郑芳院长告诉记者:" 近年来,天津歌舞剧院致力于挖掘津派传统文化内涵,打造津派文艺作品。通过多元的艺术形式,多维的表达方式,用文艺院团特有的形式讲好天津故事,将天津故事传播得更远。"
(津云新闻记者 吴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