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亚迪前三季度研发投入 437.5 亿元,以技术硬通货撬动全球市场,海外销量增长达 132%,研发投入正进入全球兑现期
文|王达叶
2025 年前三季度,比亚迪以 5662.7 亿元营收、326 万辆全球销量及 233.3 亿元归母净利润的业绩,继续领跑中国汽车行业,核心经营指标向好趋势明显。
继三季报展现出稳健增长后,比亚迪增长动能仍在强化:10 月单月销量达 44 万辆,创下年内新高,前十月累计销量突破 370 万辆大关。持续攀升的销售曲线,为其全年目标的达成锁定胜局。
然而,比规模数字更具深层意义的,是比亚迪 " 技术优先 " 的战略内核。作为 A 股首家万亿市值车企,比亚迪以超越短期利润的研发投入,通过海外业务的倍增效应,转化为可持续的全球竞争力。
研发投入等于三大车企之和
在短期利润与长期回报之间,比亚迪持续加码技术投入。
2025 年前三季度,比亚迪研发投入高达 437.5 亿元,同比增长 31%,远超同期 233.3 亿元的净利润。这一数字,相当于吉利控股、上汽集团、奇瑞汽车研发投入之和,且增速显著领先。
放眼全球,比亚迪 7.7% 的研发费用率稳居行业顶尖梯队,并已连续两年超越特斯拉,本期优势扩大至 109 亿元。
如果拉长时间线,不难发现,比亚迪在过去 14 年间有 13 年研发投入高于净利润,累计研发突破 2200 亿元。在 " 研发高于利润 " 的常态下,比亚迪稳居 A 股与汽车行业的 " 双料研发之王 " 宝座。

(国内主流汽车研发费用对比 制表:财经汽车)
巨额研发构筑了比亚迪对技术自主权的系统掌控。从电池、电控到芯片、智驾,比亚迪已建立起覆盖全产业链的技术护城河。据中汽信科数据,比亚迪在新能源、混动、纯电动三大技术领域的中国专利授权量均位居行业首位。
技术进入复利期
经过持续十余年的高强度研发,比亚迪正迎来系统性收获期。
2025 年,比亚迪密集推出天神之眼辅助驾驶系统、超级 e 平台兆瓦闪充、灵鸢车载无人机系统等颠覆性技术,实现从技术储备到市场应用的快速转化。
" 天神之眼 " 系统装车量突破 170 万辆,成为国内搭载量最大的辅助驾驶系统。9 月单月新增装车 29.5 万辆,智驾功能在国内销量中的渗透率攀升至 91.3%。

今年 7 月,比亚迪在全球率先实现接近 L4 级的智能泊车功能,并承诺对中国市场所有 " 天神之眼 " 车辆在智能泊车场景下的安全与损失全面兜底。
值得关注的是,比亚迪每日生成的智驾数据里程突破 1 亿公里,海量场景数据持续反哺算法优化,形成 " 技术迭代 - 数据积累 - 体验升级 " 的闭环生态。
与此同时,兆瓦级闪充技术将电动车补能效率推向新高度,灵鸢系统则拓展了智能移动生态边界。仰望 U9X 以 496.22km/h 速度登顶全球最快量产车,在纽博格林北环赛道创下 6 分 59 秒 157 的电车圈速纪录,成为中国汽车工业迈向技术高端化的重要里程碑。

海外狂飙,全球兑现
在海外市场,比亚迪正将其技术优势兑换为市场份额与品牌定价权。
今年前三季度,比亚迪海外销量达 70.16 万辆,同比增速 132%,规模已超越 2024 年全年总和,成为比亚迪销量持续增长核心引擎。
爆发式增长背后,比亚迪海外本地化战略成效显著。在日本,比亚迪纯电动车市占率突破 20%,成为最受欢迎进口品牌。

(2025 东京车展比亚迪展台)
在 2025 年东京车展上,比亚迪推出专为本土打造的纯电 K-Car 车型 BYD RACCO。这款车型完全遵循日本独特的轻自动车法规,以 3.4 米以内的精巧车身、侧滑门设计及刀片电池技术,精准契合日本狭窄道路使用场景。凭借 180 公里的 WLTC 续航和 250 万日元的亲民售价,比亚迪直接打入日本国民车的核心市场,拓展日本市场车型布局。
为丰富其在日本市场的产品组合,比亚迪还推出了插电混动车型海狮 06DM-i,并同步发布了专为日本市场开发的纯电卡车 T35,该车型将搭载刀片电池,计划于 2026 年本土上市。
此次高规格参展,彰显比亚迪在日发展进入新阶段:从单一产品输出升级为涵盖双技术路线、商乘两栖产品的全体系生态输出。随着销售网络扩展至 66 家网点,并计划在 2027 年前布局 7-8 款车型,比亚迪正以深度本土化战略,全面参与并推动日本汽车产业的电动化转型进程。

(2025 东京车展比亚迪商用车展台)
在汽车产业深度变革期,比亚迪凭借持续的研发定力赢得全球话语权。2025 年三季报表明,比亚迪的 " 研发主义 " 在全球市场成功兑现,实现了从技术投入向全球竞争力的有效转化。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