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起猛了,这年头连 " 面粉袋子 " 都能卖二手了。
如今逛二手平台,你永远猜不到会刷到什么 " 神奇物品 "。有可能是某场演唱会的票根、艺人戴过的口罩,甚至是一张超市小票。而现在,新晋 " 选手 " 登场了:一个贴着 " 十个勤天 " 标签的面粉袋。
卖农产品不稀奇,让人觉得好奇的是,这袋面粉已经开封,只剩下了已经过期的 58.9 克的面粉,真的还会有人要吗?而卖家描述写得干脆:" 出物回血,已过期,不包,所见所得。" 就在大家还在纳闷 " 这也能卖?" 的时候,物主已经在评论区宣布:" 已经出掉了。"

正常来说,同规格的一袋面粉,超市只卖 10 块钱。而贴上 " 十个勤天 " 标签、原价 18.8 元的面粉,在二手平台上最高居然能卖到 300 元以上。网友纷纷留言:" 不知道真正的农民看到是什么感受。"

所以," 十个勤天 " 难道是掌握了 " 点土成金 " 法术的神仙?
如果你觉得一个面粉袋都有人抢已经难得一见,那 " 十个勤天 " 其他农产品被疯抢的场面,绝对能让你一次又一次受到震撼。
2024 年 3 月 3 日,早上七点,杭州的气温还不高,世纪联华超市门口却已排起两三百人的长队,而且是清一色的年轻人。这让平常习惯了早起的大爷大妈们都自愧不如了一波,怎么年轻人比自己 " 抢鸡蛋 " 的热情还旺盛?

所以,究竟是什么让年轻人能起得比鸡还早?无他,唯有自称为 " 新农人 " 的 " 十个勤天 " 亲手种植的农产品。
2024 年 3 月 2 日,联华华商集团宣布," 十个勤天 " 种植的水培生菜将在世纪联华的部分门店上架销售,定价 4.9 元,一人限购一袋,他们亲手种植所赋予生菜的特殊意义也让粉丝们激动不已。

图源:小红书 @主打一个随沅
一位来自江浙沪的 " 禾伙人 "(" 十个勤天 " 粉丝群体专属名称)回忆,当天她从下地铁就开始跑,就像参加城市越野赛一样,为自己尽可能抢占有利的位置。到达超市门口的时候是七点十分,超市正式开门是七点半,但世纪联华门口已经排出长龙。尽管在冷风中等待开门是煎熬的,为了那份 " 亲手种植 " 的生菜,这对禾伙人来说不算什么。
超市正式开门,所有 " 禾伙人 " 都开始了百米冲刺,据说还有人中途摔倒。一进门,她就直奔生鲜区,因为自己并不算第一波到达的,挤进卖生菜的区域之后,工作人员就说," 已经全部抢光了 "。
不仅粉丝跑得快,代买黄牛跑得更快,这位来自江浙沪的 " 禾伙人 " 说," 有一个男的抢了 3 份,应该是黄牛,大家都在讨伐他,最后连包装袋都撕破了。"
正是因为有黄牛,二手平台才出现了一包 4.9 元的生菜炒到 300 元的现象。而这种炒货的行为也让粉丝们群情激愤," 如果加价从黄牛那里买,买到的就只是一件商品,而少了跟他们互动的意义。"
除了出圈的生菜," 十个勤天 " 的农产品矩阵可谓丰富多彩,主要分为十位成员亲手种的水稻、小麦、玫瑰花,以及他们参与研发、与工厂合作代工生产的农副产品,比如玫瑰酪、后米棒、辣椒酱、小龙虾尾等等产品。
所以," 十个勤天 " 到底何许人也?为什么卖卖农产品就火了?
其实,可能你很早之前就听说过 " 十个勤天 ",毕竟这可是当年巴黎奥运会斩获女子十米气步枪冠军的 " 阿条姐 " 黄雨婷,都点名想看的团体组合。
" 十个勤天 " 顾名思义,由 10 个人组成,源于 2023 年的纪实乡村真人秀《种地吧少年》。节目组从报名的 200 多人当中,先初选筛选出 30 个能肩挑手提、吃苦耐劳的选手,最后选出了 10 位能力比较优秀、心态比较踏实的选手组成了节目的 " 种地小队 ",前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后陡门耕田种地。
这十个人里有曾经的《中国新歌声》总冠军,有混过男团但是没出道的秀人,有北影中戏的待役演员 …… 就像庞博当时在脱口秀的段子里说的那样:" 主要是面向在家待业的一帮爱豆。"
和传统偶像不同,他们在《种地吧少年》里永远都是素颜出镜、浑身是泥。第一季里,十个人零片酬在地里干了 190 天,前期租地、买机器的钱是他们自己签字画押借贷的,甚至连吃个盒饭都要跟节目组借钱。" 禾伙人 " 们回忆起来这段,也只能心酸地调侃这个节目堪比 " 内娱缅北实习 "。
伴随着追节目的过程," 禾伙人们 " 就像 " 云养娃 ",看着他们从连洗衣液和护理液都分不清、开局只有破床烂屋,到后来能自己锯木头做擀面杖、铺水泥地、搭玫瑰花架,一步步从 " 农业小白 " 长成了能独当一面的 " 新农人 "。
就这样,在所有明星都抢着代言化妆品、时装、手表甚至汽车的时候,这十个人忙着 " 面朝黄土背朝天 ";其他艺人几乎不分给眼神的农产品,十个勤天说:" 卖!卖的就是农产品。"
有意思的是,他们每个人还代表着不同的农业元素,比如陈少熙 = 鱼塘,鹭卓 = 玫瑰花田,卓沅 = 草莓等等,这种模式不仅让人想起了《复仇者联盟》,不同人有不同的超能力,共同守护着后陡门这片农田。
小 v 是 " 禾伙人 " 之一,她坦言," 其实这些商品在超市随手可得,但作为禾伙人,既然每天都要吃,我肯定更愿意选择 " 十个勤天 " 自己种的,这也算和他们产生了连接吧。"
拼手速,也拼网速。
早期,这类农产品会在淘宝、抖音定时上架,粉丝准时蹲守,不断刷新,基本每次都是秒空。
" 比双十一都紧张。"
后来," 十个勤天 " 开启了直播带货的模式。小 v 介绍,直播的模式一般分两种,其中一种每个节气都会直播一次,主要卖的就是面粉、草莓酱、后米棒等这些自家的农产品。
2023 年是他们第一次带货,卖的是刚从地里挖出来的笋。28 分钟直播,100 万人观看,嫩笋也是在 1 秒售空。销售额虽然只有 4779.2 元,但粉丝忠诚度可见一斑。

图源:小红书 @乐悠悠
另外一种则是助农直播,定在每年 5 月 18 日," 十个勤天 " 和节目组把这一天叫做 " 爱侬日 "。每一次直播都会联动包括甘肃、海南、西藏、云南、山西、新疆、浙江等等全国多地的农文旅直播间,可以覆盖上百种农产品。
今年的 518 直播中,青海玉树囊谦县的特色农产品 " 芫(yán)根 ",一秒钟就售出了 4 万单。可能在此之前,很多人连 " 芫 " 这个字怎么念都不知道,而在 " 十个勤天 " 的直播间却是 " 一根难求 "。
据 20 社统计和粉丝自行统计,那场直播总销售额达到 9000 多万元甚至破亿,直播后 " 十个勤天 " 带货的商品更是直接霸占了淘宝实时热销榜。粉丝们自豪地晒出截图说:" 家禾们战斗力太强了,直接屠榜!"

图源:@20 社
然而老话常说,"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卖的农产品越来越多,有些问题就像是鞋里的石子儿一样,总有一天让你觉得难受到,不脱了鞋倒一下不行的程度。
迎面而来的问题就是," 亲手种植 " 的卖点能坚持多久?
在节目初期确实是自产自销,但随着粉丝量暴增," 十个勤天 " 种地的速度咋可能追上粉丝抢购的手速?
所以 " 种地吧少年 " 的节目制作公司蓝天下传媒集团和蓝蓝经纪公司自上而下地调整了策略。" 禾伙人 " 黄可告诉我," 现在除了面粉、生菜等少数产品仍是他们亲手种植之外,其他像草莓酱、烧椒酱等等产品,都已经转为代工厂生产,他们只参与研发和贴牌。"
不得不说,商人的脑子还是灵光。这个办法是省事,但是同时质量的风险也转嫁到了 " 十个勤天 " 身上。
第一个登场的就是助农直播中帮扶的重点对象 " 宁乡花猪 "。
这宁乡花猪,其实来头不小,在猪界堪称 " 猪中贵族 " 。它出身湖南宁乡,是中国四大名猪之一。但它的特质就在于天生富态,属于典型的偏脂肪型猪种,瘦肉率大约只有 30%。用养殖户贺桂香(贺大姐)的话说,这猪生长周期长达 10 个月,肌内脂肪分布均匀,香味浓郁,尤其适合炼油或烹饪肥肉菜品。换句话说,它生来追求的就是丰富的油脂和口感。

然而,当这份 " 贵族风味 " 通过直播间,以每斤 50 元左右的价格抵达无数 " 禾伙人 " 的厨房时,很多人都傻眼了。许多粉丝看着手里两斤的猪肉里,有一斤都是肥肉,感觉理想与现实之间隔了一条鸿沟,纷纷吐槽 " 我买的五花肉怎么变成猪板油了!"
面对舆情,养殖户赶紧出面科普,强调 " 宁乡花猪的品种特性就是如此 "。但并不是所有的粉丝都愿意买账,因为焦点在于," 十个勤天 " 以及农户在直播的时候是否把 " 肥 " 这个核心卖点,同时也是核心雷点,讲得足够清楚?毕竟,不是每个消费者都是食材专家。
而这边 " 花猪风波 " 还没有完全平息,更戏剧性的一幕在今年中秋节上演了。" 十个勤天 " 的团队运营方蓝天下传媒公司以 " 十个勤天 " 之名,推出了售价 198 元 10 枚的月饼礼盒。凭借粉丝的热情,在初期,预售多达 10 万单。然而,当实物抵达粉丝手中,开箱直接变成了 " 开眼 "。
首先被吐槽的是包装。粉丝原本希望拿到手的,是以 " 十个勤天 " 在节目第一季所居住的后陡门多功能厅为原型的精致模型,而一拿到手,礼盒粗糙的纸板,高低错落、浮在表面的印花,让粉丝直接发出 " 中秋直接变中元 " 的调侃," 这盒子放在家里,我妈差点把我赶出去 "。

图源:小红书 @雪个
外形是一方面,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月饼口味。有的 " 禾伙人 " 吐槽月饼的外皮口感粉感满满,像在 " 嚼塑料 ",有的 " 禾伙人 " 说灯影牛肉口味吃出湘菜放糖的怪味,生椰拿铁像速溶咖啡,巧克力甜到齁嗓子。这将近 20 元一个的月饼,吃进嘴却是 " 科技与狠活 " 的味道。

" 月饼礼盒退货事件 " 也让 " 十个勤天 " 的 " 路人缘 " 遭受了沉重的一击,无数粉丝熬夜在各平台辟谣,解释 " ‘十个勤天’只管种地,不管做月饼 ",但是大部分不明真相的路人观众的怒火,已经精准地烧到了艺人本身。
不仅如此,蓝天下和海西蓝蓝经纪公司发现,十个勤天光卖农产品的利润,就像指望一亩三分地能种出金条,无法撑起资本的野心。
于是经纪公司开始大力发展其他产品,这下从地里长出来的,不止有庄稼,还有周边。
78 元的帆布包、58.8 元的冰箱贴、49.8 元的笔记本,还有成员自创的潮牌 Holdoumen…… 虽然这些周边已经和 " 农产品 " 本身没有任何关系了,但是其难抢程度却没有丝毫下降。
对粉丝来说,抢购这些周边早已不是普通的消费行为,更像是一场 " 情感仪式 " 和身份认同。
小 v 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吐槽到自己抢后陡门的 " 行李牌 " 抢到心累:" 我每个节气直播都蹲,从入坑到现在,从来没抢到过。"
这些被疯抢的周边的设计灵感,最初都源于成员们在节目中的真实创造,是他们在后陡门生活过的真实印记。无论是以李耕耘定制贴在门上的门牌号为灵感的行李牌,还是赵小童亲自设计的帆布包,在最初都承载着他们想与 " 禾伙人 " 分享生活、靠得更近的真诚愿望。
这些周边因此成了粉丝之间的情感纽带,也成为他们与 " 十个勤天 " 精神联结的实体象征。
然而,当公司意识到这份情感联结能带来更高溢价时,战略重心便不可逆地偏移了。周边开发的本质,是从 " 卖农产品 " 转向 " 卖符号 ",将粉丝对土地与劳作的信赖,逐步迁移到对品牌的全方位追随。只可惜 " 商人重利轻别离 ",当最初的创意被流水线无限复刻,当情怀被明码标价,这份始于真诚的互动,终究把 " 十个勤天 " 从粉丝身边越推越远。
这其中,由成员鹭卓、何浩楠、王一珩主理的潮牌 Holdoumen 尤其典型。品牌名源于他们最初的根据地 " 后陡门 ",理念中带着 " 稳住 "(Hold on)的意味,看似延续了种地时期的坚韧精神,实则已经一脚迈入了潮流服饰的赛道。三位主理人也各司其职:鹭卓参与设计,何浩楠负责供应链,王一珩盯产品版型。
尽管他们声称品牌独立运营,但大抵可以推测出,这仍是公司插手 " 十个勤天 "IP 商业化中关键的一步棋。
而在 10 月,包括潮牌 Holdoumen 在内的所有和十个勤天有关的产品,全部被塞到了 " 勤天小镇 " 里——原本节目录制地被打造成一个粉丝向的文化体验中心,节目中出现的面条、沙棘皂摆得整整齐齐,节目里没有出现的周边产品也一个不落,说好听点是让粉丝圆了打卡的梦,但是看着 " 十个勤天 " 的产品越来越多,不少粉丝在社交平台上抱怨:——

图源:小红书 @吱唔朱(接中)
" 完全是借势赚钱啊。"
2024 年 6 月 7 日,十个勤天官宣了全国 21 场巡演,票价从 388 元到 1588 元不等,这也标志着他们正式从 " 田间地头 " 迈向了 " 舞台聚光灯 "。
不过,问题也随之而来。十个人中并非人人都擅长唱歌,为了 " 情怀 " 硬着头皮也要上,最后也难逃脱路人对现场 " 跑调 "" 五音不全 " 的审判。

图源:小红书 @蛋挞王子
作为亲历者,小 v 参加了首轮巡演的成都站,她坦言:" 我去看他们,很大程度上不是为了听歌,看十个人在一起就满足了。"
然而,也正是从巡演开始," 禾伙人 " 内部出现了明显的分化。
一部分粉丝像小 v 一样,秉持 " 只要十个人在一起,干什么都行 " 的团粉心态;而也有一部分 " 禾伙人 " 明确表示:" 喜欢你们就是因为你们可以种地,唱歌跳舞我另有人选。"
这种分歧并不令人意外。正如小 v 在采访中理性指出的:" 有些人有点一厢情愿地把他们定义为‘新农人’,但本质上他们还是娱乐圈的人。参加节目不是为了成为农民,而是为了有一个被看见的机会。"
可问题在于,当 " 被看见 " 之后," 十个勤天 " 之后的路到底要怎么走?
第一季爆火之后,赞助商纷纷上门。新浪科技统计发现,《种地吧》第二季的赞助商多达 16 家,包括安慕希、华润三九医药、海尔、金龙鱼、劲仔、绿源、蕉内、和路雪、豪士、雨洁、清风、麦富迪、拉面范、欧莱雅、立白、微众银行。黄可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吐槽到," 看第二季的时候就像在广告里找节目一样,四五分钟一个植入。"
而真正的转折点是第二季结尾。节目组毫无征兆地宣布下一季可能招聘新人,随后 " 种地吧少年 " 官博直接发布了招聘启事,岗位要求是 18~30 岁男性。

图源:公众号 @八卦芒果
" 禾伙人 " 看到立刻炸开了锅,火速找官博讨要说法。节目初期没流量的时候,是粉丝在各平台做数据、二创、拉赞助,才把节目推上热搜。如今 " 十个勤天 " 的 IP 爆了,节目组却想 " 换血 " 了?
一夜之间,官博掉粉 100 万,并且被推上了热搜第一。在粉丝的压力下,官方最终妥协。
坏消息:" 十个勤天 " 变成了 "5.5 个勤天 "
蒋敦豪要追求音乐梦想,李耕耘和赵一博要进组拍戏,李昊因为音综节目的录制只能断断续续参与,陈少熙也因伤退出录制。面对这样的局面,有粉丝无奈地说:" 如果把这十个人拆开,我为什么不去看农业频道?"
更值得玩味的是," 十个勤天 " 的热度也蔓延到了他们的家人和亲戚朋友身上。
成员赵小童的家人在青岛开了一家主题咖啡店,迅速成为粉丝打卡圣地。今年一月,黄可特意前往这家店参加她人生中第一次粉丝线下应援活动。她回忆到," 咖啡的价格挺公道的,没有因为是成员的店就乱定价。"

黄可 摄
而现在即使她已经处于半脱粉状态,这次线下应援的经历依然让她印象深刻。其中,最令她触动的不是咖啡,而是在店门口的一段偶遇。
" 在咖啡店我对一个陌生女孩笑了一下,她立刻认出我是‘禾伙人’。" 就这样,两个素未谋面的粉丝站在冬日街头,从十个勤天聊到生活困境,畅谈一个多小时。"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我喜欢的不仅是他们十个人,更是这份因他们而生的、真实的情感连接。"
然而温情之下,裂痕仍在扩大。
" 十个勤天 " 宛若 " 乌托邦 " 的团体形象之下,实则隐藏着一个复杂的利益共同体。十位成员在成名前就已经分属不同的经纪公司,节目的核心版权掌握在平台方爱奇艺手中,团队的商务合作则由制作方蓝天下传媒统筹。这种 " 多方割据 " 的局面,意味着每一份合作都牵扯着复杂的谈判与利益分配。
更为直观的矛盾则体现在成员内部资源的显著分化上。在团体活动之外,那些签给了更有实力的经纪公司的成员,有的接连登上了各大卫视的跨年晚会,并开启个人巡演,有的签下音乐综艺;而其他成员则曝光寥寥,个人发展差距日益拉大。
这种结构性的问题,也体现在最核心的经济利益上。尽管十位成员是 " 十个勤天 " 这个品牌无可替代的灵魂,并在他们自己提议成立的十个勤天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中担任董事等职务,但是事实上,公司的全部股权却由节目总导演与副总导演持有,成员们本人并不持股。这种 " 打工者 " 而非 " 所有者 " 的身份,也让他们在资本面前,始终处于一种被动和弱势的地位。
当巡演、潮牌、个人综艺逐渐占据日程,合体时间被压缩,第三季甚至只剩寥寥几人常驻时,那份让粉丝最初入坑的 " 群像魅力 " 也在无形中被稀释。
小 v 不无遗憾地表示:" 我们是追群像的,为什么叫‘十个勤天’,就是因为是十个人。少了一个,那就是‘九个勤天’了,感觉肯定不一样。"
这也引出了一个商业化逻辑的悖论,即当公司试图将他们推向更商业化的赛道时,粉丝爱的却始终是那片土地上的十个少年。巡演可以开,潮牌可以做,但若失去了 " 十个人一起在田间劳作 " 的底色,这个 IP 还能走多远?
而这不仅是 " 十个勤天 " 的困境," 高开低走 " 似乎已经成为了国内综艺 IP 的魔咒。
回想《极限挑战》第一、二季,评分高达 9.3、9.4,凭借不按剧本出牌的 " 男人帮 " 和充满市井智慧的环节,一度被封为内娱真人秀天花板。
那个时候的观众,每周都像开盲盒,期待下一秒会有什么出人意料的神展开。可后来呢?嘉宾换血,灵魂人物离去,节目风格从 " 挑战规则 " 变成了 " 遵守规则 ",尽管加入了许多当红明星,却再也找不回那份原汁原味的真实与野性。豆瓣评分断崖式下跌,成了粉丝口中 " 最熟悉的陌生人 "。
曾有人一针见血地评价:" 观众想的是新颖有趣的节目,而节目组想的却只有生意。"
一旦一个 IP 被资本正式接手,它的命运齿轮就开始无情转动。创新的成本太高,复制的性价比最高。于是,制作方不再琢磨如何让节目更好看,而是钻研如何让招商更顺利、如何把同一个模式套用在更多嘉宾身上。情怀成了最好卖的周边,而初心则成了最先被丢弃的包袱。
这也形成了一个诡异的循环,资本需要快速回报,于是加大曝光、塞入广告、开发衍生,透支 IP 价值;过度商业化导致节目质量下滑,观众口碑反噬;为了挽回颓势,资本只能注入更多资源,进行更粗暴的复制,从而加速 IP 的衰老。
种地吧少年的节目口号叫做," 相信土地的力量 ",而在这个循环里,除了粉丝,几乎没有人在意土地的力量,大家只关心流量的价格。
十个勤天从土地中走来,最终也似乎难以逃脱这条被资本铺设好的、通往娱乐圈的修罗场。
或许正如小 v 所说:" ‘十个勤天’这个 IP 存在过,就永远存在。但是他们不可能一辈子绑在一起,各自发展是必然。"
而 " 十个勤天 " 一路走来的酸甜苦辣,最终成了资本摇钱树最好的肥料。
参考资料:
1. 凤凰 weekly,《1.4 亿人次观看直播," 种地吧 " 三年,让乡村振兴成为现实》,2025.5.30
2.Sir 电影,《流量来了,这国产 9 分不能变味啊》,2025.4.3
3. 澎湃 ` 新闻,《从默默无闻到舞台中央,看 " 群像 " 的力量》,2025.1.7
4. 最人物,《掉粉 100 万,第一综艺塌房了》,2024.8.3
5. 十点人物志,《再见了,极限挑战!》,2022.6.23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