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发布的 REDMI K90 系列。
不仅 Pro Max 用上了「超级像素」,就连 2599 起步的标准版,也吃上了这项技术。

要知道老大哥小米 17 系列,只有 Pro Max 才有这个待遇。
小米 17 & 17 Pro:我不要面子的吗?

最近就有爆料,除了华星,京东方、维信诺都出样了同款的 RGB OLED 技术,天马也有可能跟进。
包括其他手机大厂,也在布局 RGB OLED 技术。

对此红米产品经理也转发表示:「RGB 一定是屏幕趋势」。

可能不少机友还是有点一头雾水。
这个 RGB OLED 到底是啥玩意儿?

其实在小米「超级像素」的名字还没正式公布时,相关爆料是称其为「Real-RGB OLED」技术。
要捋清楚 RGB OLED 的好处,得从头开始讲起。
在 OLED 普及之前,智能手机屏幕大多用的是 LCD 屏。
传统 LCD 使用的是标准的 RGB 排列。
也就是每一颗像素点里面,包含了红(R)、绿(G)、蓝(B)三种子像素。

且三种子像素的大小都是一样的,整体呈鱼鳞状分布排列。
LCD 屏的发光原理,是背光层 + 红绿蓝滤光片。
使用起来管你这的那的,一个滤光片套上去,背光层负责发光,哐哐用就完事儿了。

但同样的 RGB 排列放到 OLED 屏上。
哦豁,翻车了。
因为 OLED 的原理,是每颗红绿蓝子像素都可以通电自发光。
然鹅,三种子像素的发光效率,完全不同步。
尤其是蓝色子像素,想要在亮度上跟上绿色子像素,就得加大力度通电。
相当于提前透支这部分子像素的寿命。
早期 OLED 的「烧屏」问题,就是这么来的。

最早捣鼓出解决办法的,是隔壁三星。
既然红蓝像素的发光效率不如绿色子像素,那就索性加大红蓝子像素的面积。
那样同单位面积下,电流就能变小,变相解决屏幕寿命的问题。
三星称其为 PenTile 排列。
后续广为人知的钻石排列(Diamond 排列)也是在此基础上升级,但原理都一样。

包括华星的 Pearl 珍珠排列、天马的风车排列、京东方的六角体晶体排列等等。
也都是各家国产屏厂根据 PenTile 排列的原理,加入自己的理解,做出来的类钻排列。

也正是因为这种排列的诞生,有效解决了最基础的烧屏问题。
这,就是国产屏现在能够百花齐放的根基。
但是,我要说但是了。
因为单个像素的面积不变,而红蓝子像素变大了,像素的数量就得相应地减少。
而且变大之后的红蓝子像素还得给不同的单颗像素共享。
这也让每颗像素里,无法使用完整的红绿蓝子像素。
实际屏幕精细度,就得打个折扣。

OLED 即使色彩、对比度、亮度等都比 LCD 好。
但同级别 LCD 的精细程度,就是比传统 OLED 的好。
简单粗暴地理解为,1.5K OLED 的精细程度,跟 1080P LCD 的差不多,也不过分。
可是看在 OLED 都搞出了 1.5K、2K 高分辨率规格,而且其他参数也卷得越来越猛。
大伙对 OLED 像素密度折损的问题,就相对没那么苛刻。
不是看开了,而是真没招了。

但是,我又要说但是了。
我承认阁下的 2K 屏确实清晰,但 2K 渲染带来的功耗,也不是跟你开玩笑的。
屏幕功耗高了,日常使用时耗电量自然跟着增加,这并不是一件好事。
于是小米就着手和好哥们华星一起研究,怎样把传统 OLED 的像素折损问题解决掉。
最终结果就是最开头提到的小米「超级像素」技术。

在这项技术下,每颗像素里,都包含完整的红绿蓝子像素。
不需要相邻像素共享子像素,自然解决了折损的问题。
甚至拿 1.5K 超级像素去对比传统 2K OLED,超级像素的像素总数量还要好一点。

尤其是在字体边缘的显示效果上,超级像素会显得更加清晰锐利,没有彩边的问题。
最重要的是功耗这块,不仅比传统 2K OLED 好很多,甚至比传统 1.5K OLED 还要优秀。

真要说有啥比不上传统 2K 的话。
大概是一些极细的文字或线条,1.5K 超级像素会稍微没有传统 2K 好,有一丢丢发虚。
但讲真,这种场景肉眼上基本看不出来,除非你把眼睛凑得很近去仔细盯着看。
我估计大多数人也不会这样去看手机吧 ……

这种「品」字型的像素排列其实也并非小米首创,之前在 iPad Pro 上也有见过类似的排列。

但大多数只在大尺寸的平板上出现。
真正在手机上实践,还真是头一回。
但为什么没有用一开始爆料传的「Real RGB」,而是叫「超级像素」。

小米相关部门大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透露,Real RGB 的名字还是希望留给真正做到 LCD 那种鱼鳞排列时再用。
换句话说,小米这个超级像素还没做到真正的完美。
但也已经迈出了最重要的一步。
正如开头的爆料所说,各家屏幕供应链都开始卷同款的技术。
相信做到满分的 Real RGB,也只是时间问题。
对此我只想说:搞快点!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