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星标,才能不错过每日推送!方法见文末插图
自新冠 mRNA 疫苗问世以来,关于它的安全和有效性的争议从未停歇…… 2025 年 10 月,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发布的研究让人倍感惊讶:接种过新冠 mRNA 疫苗的癌症患者的免疫治疗效果更好,生存期更长,甚至有些原本对免疫疗法效果不佳的患者,反而是获益最明显的。这似乎呼应了之前关于多例新冠 mRNA 疫苗接种后肿瘤自发消退的病例报道。原本为预防病毒而设计的疫苗,是如何在癌症治疗中发挥积极作用的?这一临床现象究竟是巧合,还是自有 " 玄机 "?
撰文 | 李娟

图源:研究者提供
新冠 mRNA 疫苗自投入使用以来,始终缠绕着各种争议,比如其长期安全性到底如何?疫情后还有没有必要继续定期接种?另有人坚持疫苗的唯一用途是防病毒,对任何超出这一范畴的研究都值得怀疑。如今,这些争议在《自然》杂志于 10 月 22 日发表的一项研究面前,又有了全新的讨论维度。
这项由美国佛罗里达大学 Elias J. Sayour 团队主导的研究发现,原本旨在预防新冠病毒的 mRNA 疫苗,能够作为一种强大的通用免疫调节剂,系统性地唤醒抗肿瘤免疫力,成为晚期癌症免疫治疗的 " 得力助手 "。该疫苗通过激活 I 型干扰素信号,将免疫荒漠转化为战场,在疫苗与免疫治疗联用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和黑色素瘤患者中,生存期得以大大延长。
" 最意外的是,获益最明显的,恰恰是那些原本被认为免疫治疗效果不好的患者。"Sayour 在采访中解释," 要是这种方法能让现有治疗效果提升,哪怕只是小幅提升,对患者都意义重大,尤其如果它能适用于不同癌症、不同患者的话。"
对最初设计新冠 mRNA 疫苗的人来说,这无疑是 " 无心插柳 " 的惊喜。有研究者表示:" 和正在研发的肿瘤靶向个性化 mRNA 疫苗比,新冠 mRNA 疫苗成本低得多。这项研究提示,我们有望设计出更优的非特异性疫苗,调动、重置免疫响应,成为适用于所有癌症患者的通用疫苗。"
临床关联确凿:接种疫苗的癌症患者生存期近乎翻倍
在当代癌症治疗的变革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的发现,是近十年最令人振奋的突破之一。这项成果意义重大,其基础研究荣获 2018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如今,多款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药物已成全球医药市场的 " 重磅炸弹 ",每年创造数百亿美元价值,彻底改变了癌症治疗模式。
ICIs 的作用原理是解除免疫细胞 T 细胞上的 " 刹车 " ——阻断 PD-1 或 PD-L1 等检查点,让人体自身免疫系统重新攻击癌细胞,为许多晚期癌症患者带来长期生存希望。但遗憾的是,这份 " 希望 " 并非覆盖所有癌症患者。现实是,不少患者对 ICIs 反应差,甚至完全无法从中获益。

图 1 两种经典免疫检查点—— CTLA-4 和 PD-1 ——以及它们各自的抑制剂(即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如何帮助 T 细胞重新激活、攻击肿瘤细胞。© The Nobel Committee for Physiology or Medicine.Illustrator: Mattias Karl é n | 图源:nobelprize.org
疗效不佳的根源,和肿瘤的 " 免疫状态 " 密切相关。只有那些有大量 T 细胞浸润、预先具备抗肿瘤免疫力的 " 热肿瘤 ",才能对 ICIs 有积极响应。而 " 冷肿瘤 " 则截然不同,肿瘤组织内 T 细胞少,还被髓系抑制细胞、调节性 T 细胞等免疫抑制细胞包围,如同 " 免疫荒漠 ",对 ICIs 天生耐药,成了癌症免疫治疗的棘手难题。

图 2 冷肿瘤与热肿瘤的概念以及通过多种干预手段激活免疫系统,让肿瘤从 " 免疫荒漠 " 变成 " 免疫战场 " 的尝试。| 图源:参考文献 [ 2 ]
就在研究者寻求突破时,新冠疫情催生的 SARS-CoV-2 mRNA 疫苗,意外进入癌症研究者视线。临床上,有零星观察发现,少数晚期癌症患者接种新冠 mRNA 疫苗后,肿瘤竟自发消退。这一振奋人心的现象,让长期从事癌症疫苗研究的 Sayour 团队提出大胆猜想:这种抗病毒疫苗,会不会有通用免疫调节能力,能作为 " 助推器 " 增强 ICIs 疗效?
研究团队先开展了大规模回顾性研究,利用美国 MD 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真实世界数据,分析了 2015-2022 年间接受 ICIs 治疗同时接种新冠 mRNA 疫苗的患者的生存期。
在 884 例 III/IV 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研究人员对比了 180 例启动 ICIs 治疗后 100 天内接种 mRNA 疫苗的患者,和 704 例未接种患者的生存情况。他们发现,接种疫苗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近乎翻倍——未接种者中位 OS 仅 20.6 个月,接种者延长至 37.3 个月。接种组 3 年生存率达 55.8%,超一半患者能活过 3 年;未接种组 3 年生存率仅 30.6%。
为排除其他临床因素干扰,研究用严谨统计模型校正了患者年龄、性别、肿瘤临床分期、病理组织类型、关键基因突变、既往治疗史等潜在影响因素。校正后的数据显示,接种新冠 mRNA 疫苗的患者生存获益仍旧显著,且不受疫苗厂家、剂量影响,那些 II 期不可切除、IV 期转移性等不同分期患者都能从疫苗接种中明确获益。
随后,在另一组接受 ICIs 治疗的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中,重复分析也得出类似结论。转移性黑色素瘤是恶性程度极高的皮肤癌,晚期患者对 ICIs 的耐药率也很高。研究团队调查了 210 名接受一线 ICIs 治疗的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记录,其中 43 人在 ICIs 治疗 100 天内接种新冠 mRNA 疫苗,167 人未接种。校正肿瘤突变状态、是否有脑转移或肝转移、ECOG 体力状态评分等混杂因素后,数据同样令人振奋:
接种疫苗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显著延长至 30-40 个月,未接种组为 26.67 个月。由于 2024 年 5 月数据收集截止时,仍有 15 名接种疫苗的患者存活,实际中位 OS 应该更高。此外,接种组 3 年生存率达 67.6%,未接种组为 44.1%;接种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 10.3 个月,未接种组 4.2 个月,虽未达统计学显著差异,但已能清晰看出疫苗对延缓肿瘤进展的作用。
但疑问随之而来:常规疫苗会有如此的作用吗?
研究人员随后设计了关键对照验证,结果发现,只有 " 新冠 mRNA 疫苗 ",且需在 ICIs 治疗前后 100 天的特定时间窗内接种,才能带来这种生存获益。接种流感疫苗或肺炎疫苗的 ICIs 患者,以及接种新冠疫苗但未接受 ICIs 治疗的患者,都没观察到类似益处。这确凿证明:新冠 mRNA 疫苗作为独特的免疫调节剂,能和 ICIs 产生特异性的强大协同效应。
免疫 " 连锁反应 ":从唤醒到攻击肿瘤
如此显著的临床协同效应,背后的科学机制是什么?在患者身上的发现,能在动物模型中重现吗?为了回答这些问题,研究团队选用了对 ICIs 不敏感的小鼠肿瘤模型展开深入分析。
研究发现,新冠 mRNA 疫苗与 ICIs 能产生强大协同效应,关键在于 " 免疫警报 " 信号—— I 型干扰素(IFN-I)。在小鼠模型中,若用抗体阻断 "I 型干扰素受体 "(IFNAR1),联合疗法的抗肿瘤效果就会完全消失;而直接注射高剂量 I 型干扰素,能重现类似治疗效果。这一结果明确表明,IFN-I 是激活免疫反应的必要 " 启动器 "。
那么,新冠 mRNA 疫苗是如何触发这一反应的?
研究显示,尽管疫苗经过改造降低了免疫原性,但仍能强烈激活 IFN-I。mRNA 疫苗的抗肿瘤活性,主要来自机体对 mRNA 本身的先天免疫识别,还和它使用的 " 保护壳 " ——脂质纳米颗粒(LNP)封装技术有关:LNP 的特殊结构,让 mRNA 在细胞中形成类似病毒的 " 高分子量二级结构 ",被病毒识别传感器 MDA5 捕捉,进而触发强烈的 IFN-I 反应。要是用脂质颗粒聚集体(LPA)包裹 mRNA,就无法诱导类似的抗肿瘤效应。

图 3 新冠 mRNA 疫苗的结构简单示意图。| 图源:参考文献 [ 3 ]
小鼠动物模型显示,在 IFN-I 的强烈信号驱动下,免疫系统会发起针对肿瘤的 " 连锁反应 ":
第一步,全身先天免疫被全面激活。血清中 IFN α 和 1 型辅助性 T 细胞趋化因子(如 CXCL10)水平快速升高,这些信号促使淋巴器官中抗原呈递细胞(APCs)快速激活。关键的是,这些被 " 病毒警报 " 唤醒的 APCs,会在淋巴器官中高效呈递肿瘤相关抗原,成功把原本针对病毒的免疫程序,转化为抗肿瘤免疫。
第二步,适应性免疫 " 扩军升级 "。mRNA 疫苗与 ICI 联用后,负责直接清除肿瘤的 CD8 ⁺ T 细胞数量快速增加,并进入活跃状态。研究者发现,这些 T 细胞不仅在血液和淋巴器官中增殖,还会大量渗入肿瘤组织。在黑色素瘤模型中,肿瘤内部的 PD-1 ⁺ CD8 ⁺ T 细胞比例,从不足 6% 飙升至超过 60%,展现出强烈的免疫动员。进一步检测证实,它们能识别并攻击多种肿瘤抗原,是 " 精准作战部队 "。
与此同时,肿瘤细胞自身也发生变化—— PD-L1 水平显著升高。PD-L1 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作用靶点,这意味着,mRNA 疫苗的免疫激活,实际上为 ICI 药物打开了更多 " 攻击窗口 ",让免疫疗法更能发挥作用。在疫苗激活免疫、T 细胞充分动员的基础上,ICIs 保证 T 细胞的杀伤活性持续释放,最终协同实现肿瘤消退、患者生存期显著改善。
健康人实验验证:疫苗激活免疫 " 快而准 "
这一机制在人体内是否成立?
研究团队邀请了健康志愿者参与实验,追踪他们接种新冠 mRNA 疫苗后的免疫变化。每位志愿者在接种前后的多个时间点采集血液样本,分析血清中 250 多种免疫因子的变化。
结果显示,接种后 24 小时,I 型干扰素(IFN α)水平大幅飙升——比基线值高近 280 倍,是所有细胞因子中变化最剧烈的。同时,IL-6、IFN γ 等炎症信号分子也在短时间内上调,说明机体进入 " 高度警戒 " 状态。不过,这场免疫 " 风暴 " 来得快、去得也快:一周后,所有指标都恢复正常。
从血液细胞层面看,疫苗接种后的 6 至 24 小时内,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髓系细胞被迅速激活,它们表面负责免疫识别的 PD-L1 分子大量增加;自然杀伤细胞和 T 细胞也进入活跃状态,出现短暂的免疫应答高峰。这种反应虽然迅速,但 7 天后,所有细胞都回到基线水平,体现出人体免疫系统的自我平衡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辉瑞 BNT162b2 的刺激效果,明显低于莫德纳的 mRNA-1273。这是因为两款疫苗中 mRNA 剂量不同,说明干扰素反应强度与剂量呈正相关,也提示 LNP-mRNA 自身有可调节的免疫激活潜力。
肿瘤样本验证:新冠 mRNA 疫苗是 " 冷肿瘤 " 的 " 增敏剂 "
上述发现让研究者提出大胆假设:既然 mRNA 疫苗能短暂激活干扰素通路,那它能不能在癌症患者的肿瘤组织中 " 唤醒 " 免疫反应,从而让肿瘤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更敏感?
为验证这一假设,研究团队分析了 2315 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病理样本。结果十分瞩目——活检前 100 天内接种过新冠 mRNA 疫苗的患者,肿瘤中 PD-L1 的表达水平高于未接种者,且更易达到临床治疗的重要阈值(PD-L1 ≥ 50%)。达到这一标准的患者,无需联合化疗,单药免疫治疗就能获益。相比之下,流感疫苗或肺炎疫苗没有带来类似影响,进一步说明这种效应是新冠 mRNA 疫苗特有的免疫现象。
研究者随后扩大分析范围,比对了超过 2800 份涵盖不同癌种的病理报告。结果显示,活检前 100 天内接种新冠 mRNA 疫苗的患者,肿瘤 PD-L1 平均水平比未接种者高近四成,而流感疫苗同样没有类似作用。

图 4 该研究分析覆盖不同癌种。 | 图源:参考文献 [ 1 ]
进一步的生存期分析验证了之前发现的临床关联,PD-L1 水平的增高带来了实际临床获益:接受 ICIs 治疗的患者中,接种新冠 mRNA 疫苗的癌症患者的总体生存期显著延长,死亡风险降低。尤其是 " 冷肿瘤 " 患者的生存获益反而最显著,甚至超过 PD-L1 高表达的群体。也就是说,疫苗似乎在 " 重新规划 " 免疫系统,让原本 " 沉默 " 的肿瘤区域被识别、被攻击。
未来可期:还需临床试验进一步确认
综上,这项研究勾勒出一个全新的 " 肿瘤增敏 " 模型。原本为预防感染设计的新冠 mRNA 疫苗,在此扮演了意想不到的角色:免疫系统的全局 " 唤醒者 "。更重要的是,这项成果提出了全新思路——系统性先天免疫调控可作为提高肿瘤对免疫治疗敏感性的有效途径。
由此看来,那些原本用于抵御病毒的现成 mRNA 疫苗,或许能被重新定位为 " 抗肿瘤免疫增强剂 "。如果这一机制能在未来的临床试验中得到验证,那么这种低成本、可快速实施的新策略,或许能让更多对免疫治疗无反应的 " 冷肿瘤 " 患者,迎来新的生存希望。目前,研究团队正在筹备开展随机临床试验,希望能够获得好结果。
参考文献
[ 1 ] Grippin, A.J., Marconi, C., Copling, S. et al. SARS-CoV-2 mRNA vaccines sensitize tumours to 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 Nature ( 2025 ) .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5-09655-y
[ 2 ] Yuan, X., Xiao, Y. & Yu, D. Turn cold tumors hot by reprogramming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Nat Biotechnol 43, 466 – 470 ( 2025 ) . https://doi.org/10.1038/s41587-025-02597-w
[ 3 ] Ramachandran S, Satapathy SR, Dutta T. Delivery Strategies for mRNA Vaccines. Pharmaceut Med. 2022;36 ( 1 ) :11-20. doi:10.1007/s40290-021-00417-5
[ 4 ] https://www.science.org/content/article/surprise-bonus-covid-19-vaccines-bolstering-cancer-treatment
[ 5 ] https://theconversation.com/covid-19-mrna-vaccines-could-unlock-the-next-revolution-in-cancer-treatment-new-research-258992
注:本文封面图片来自版权图库,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相关阅读
1
2
3
4
5
近期推荐
1
2
3
4
5
特 别 提 示
1. 进入『返朴』微信公众号底部菜单 " 精品专栏 ",可查阅不同主题系列科普文章。
2. 『返朴』提供按月检索文章功能。关注公众号,回复四位数组成的年份 + 月份,如 "1903",可获取 2019 年 3 月的文章索引,以此类推。
找不到《返朴》了?快加星标!!

长按下方图片关注「返朴」,查看更多历史文章

微信实行乱序推送,常点 "在看",可防失联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