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核心板块 " 艺术天空 " 系列两天内举办 20 场活动,一系列高品质、国际化的艺术演出以 " 零门槛 "" 公益票价 " 形式,走进沪上多个公园、商圈和社区,深入城市肌理,拓宽着艺术与大众之间的连接渠道。
滴水湖畔奏响 " 泥土之声 ",自得琴社共谱中西合鸣
意大利 GOB 陶笛七重奏乐团(以下称 GOB 乐团)应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 艺术天空 " 惠民活动邀请,专程赴上海交流访问。乐团在临港新片区滴水湖畔献上专场音乐会,又走进浦东自得琴社,参与了一场古琴雅集,与中国民乐艺术家展开深度对话,上演生动的跨越国界与文化的艺术交融。

上周六,夜幕初临,湖光潋滟,GOB 乐团的七位音乐家用陶笛奏响亨德尔的《沙巴女王》,以复调技法勾勒出巴洛克时期的华丽织体,仿佛重现了古代宫廷的盛大仪仗。随后,《费加罗》《缆车》《我的太阳》等意大利经典旋律接连上演,带领观众穿越亚平宁半岛的悠长岁月。当《那不勒斯塔兰泰拉舞》以热烈的节奏点燃现场,观众的热情随之高涨。一曲中国民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更展现了陶笛的跨界魅力,高、中、低音陶笛巧妙配合,模拟出竹笛的清亮与马头琴的悠扬,令观众惊叹于 " 泥土乐器 " 所蕴含的辽阔意境。返场曲《鸟儿的歌声》中,七支陶笛惟妙惟肖地模仿布谷鸟、夜莺等鸟鸣,清脆的旋律在晚风中回荡,为音乐会画上诗意的句点。

来到自得琴社,在社长朱里钺的带领下,意大利音乐家们近距离接触了古琴、琵琶、中阮等中国传统乐器。在即兴合作环节中,两国艺术家以陶笛与中国民乐共同演绎《茉莉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陶笛的醇厚与古琴的深沉、琵琶的灵动交织共鸣,碰撞出奇妙的音乐火花,现场掌声不断。随后,意大利音乐家们聆听了古琴名曲《流水》,并学习 " 挑 "" 勾 "" 抹 " 等基本指法,体验这拥有三千年历史的古老乐器的魅力。
亲子剧场点缀美好生活,交响快闪点燃街头狂欢
中西方艺术互鉴的景象,在申城的各处迸发,让艺术成为市民美好生活的一部分。周末的两天里,备受期待的 " 周末亲子魔幻剧场 " 在普陀区光新无限演艺中心欢乐启幕。本次活动创新性地采用 " 公益票价 + 商业剧场 " 模式,以 30 元、50 元的亲民票价,吸引了众多家庭走进剧场。来自中国、德国、英国、喀麦隆等 8 个国家和地区的优秀演出团体轮番献艺,为市民带来了一场跨越国界的魔幻艺术之旅。首日演出中,国际魔术师的近景魔术秀以精妙的硬币转移、物体消失等戏法,瞬间点燃了小观众的热情。上海木偶剧团原创的《小人国与大人国》凭借灵动的木偶和富有教育意义的剧情,赢得了阵阵掌声。压轴登场的非洲舞团《非洲舞,一起跳!》则以欢快的鼓点和热情的舞步,邀请小观众上台共舞,将现场气氛推向欢乐的海洋。

次日的演出同样精彩升级。德国第五车轮剧团带来诙谐幽默的轻喜偶剧《西部牛仔》,其融合了俄罗斯提线木偶技艺与德国喜剧基因的表演,让观众沉浸于荒诞又治愈的冒险中。英国何塞 · 纳瓦罗剧团的非遗偶剧《仪式剪刀舞》则巧妙融合了秘鲁传统剪刀舞与木偶艺术,为观众带来了独特的南美文化体验。" 以前带着孩子看一场剧动辄几百元,这次 30 元就能看国际水准的演出,太值了!" 带着全家来看演出的吴先生感慨道。活动开票后反响热烈,充分展现了市民对高品质、低门槛亲子文化活动的渴求。
" 艺术天空 " 系列活动不仅限于剧场。此前,张家界(国际)爱乐乐团在黄浦区城市草坪广场举行《你好,中国》音乐会,免费向数百名预约市民游客开放,用中外经典乐曲展现文化交融的魅力。这个周末,同一支乐团又在南京路步行街的世纪广场上演 " 友好音乐快闪秀 ",恢弘的交响乐声融入街头烟火气,路过的市民纷纷驻足,不少亲子家庭甚至随音乐翩翩起舞。
法国沉浸式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日前于思南公馆的露天广场上演时,再现了 " 阳台相会 " 的经典画面。自然光与老建筑的回响为演出增添了别样韵味,实现了 " 零门槛享艺术 ",也为思南公馆商圈带来惊喜浪漫和热闹人气。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