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咸阳 前天
【长安巷陌】黄土埋身,讣告已至:旬邑坍塌悲剧撕开矿地发展的安全裂痕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远在湖南待产的崔女士,这些天只能通过手机照片凝视母亲的面容。她的母亲——在陕西旬邑县山体坍塌事故中失联的李某某,至今音讯全无。

10 月 24 日,陕西旬邑县清塬镇马来腰村,53 岁农妇李某某在玉米地劳作时遭遇山体坍塌被埋。截至 10 月 31 日搜救已持续 7 天仍无踪迹,最新消息其子女已发讣告,11 月 5 日举行追悼会,目前,官方尚未发布找到其人的正式通报。这场早有预兆的悲剧,撕开了资源开发与民生安全的深层矛盾。

▲抖音主页截图

01

一场早有伏笔的坍塌

10 月 24 日清晨 7 点 40 分,旬邑县清塬镇马来腰村的李某某像往常一样,背著镰刀、骑着三轮车去地里收玉米。临出发前,她还叮嘱残疾的丈夫崔某安:" 周五了,带孩子在镇上住,路远不安全。" 没人想到,这句寻常叮嘱会成为永别。

上午 10 时许,防汛巡查的村干部在玉米地旁的道路上发现了李某某的三轮车,却不见人影,电话也无法接通 —— 不远处的山体已轰然坍塌,形成百米长、数十米高的扇形堆积区,李某某被埋在深约 120 米的沟壑黄土下。

▲央视新闻客户端

事发后,应急、消防、公安等多部门救援人员赶赴现场,但难题接踵而至:垮塌区域为黄土残塬沟壑区,坡度达 50-70 度,地质松散易二次滑坡,大型器械无法进场,只能靠铁锹徒手挖掘,辅以无人机、搜救犬和雷达探测。截至 10 月 31 日,7 天过去,仍未找到李某某的踪迹。" 黄金救援期早过了,现在只求能找回母亲的遗体。" 儿子崔某某在坍塌现场长跪不起,泪水砸在裸露的黄土上。

这场坍塌并非毫无预兆。村民们回忆,早在 2023 年播种玉米时,地里就出现了深不见底的裂缝,有的能塞进半个人。村民向村委会反映后,清塬煤矿仅在 2024 年给过一次赔偿 —— 每亩 1500 元,直接打在土地直补卡上,之后便再无下文。李某某失联前的视频里,她还在用铁锨往裂缝里填黄土:" 家里四亩玉米,每年能挣七八千,是全家的生计,不能撂荒。" 旬邑县政府 10 月 28 日的通报,终于揭开了悲剧的诱因:事发区域位于清塬煤矿采矿区,地下采矿引发的地质形变,让塬面早已布满裂缝;而 9 月以来,当地出现 39 个降水日,累计降水量 431.5 毫米,是常年同期的 2.86 倍 —— 雨水顺着裂缝渗入深层,最终触发了这场毁灭性的坍塌。

▲旬邑县人民政府官网截图

讽刺的是,就在搜救人员徒手挖掘的同时,清塬煤矿的大门外,拉煤的大货车依旧排着长队。企查查信息显示,这家 1986 年筹建的集体所有制煤矿,2025 年麻烦不断:7 月因传感器故障被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陕西局罚款 3 万,8 月因原煤露天堆放污染环境被咸阳市生态环境局罚款 5 万,还新增 6 条被执行人信息(总金额 236.21 万)和 7 月的欠税公告(涉及资源税、增值税等近 275 万元)。但即便如此,煤矿的生产从未中断。

▲信用中国(陕西)截图

▲旬邑县人民政府官网截图

▲爱企查截图

02

陕西矿地矛盾的相似镜鉴

旬邑的悲剧并非个例,在煤炭资源富集的三秦大地上,矿采活动与民生安全的冲突早已留下诸多印记。

2023 年公布的神木市典型案例中,某合作社的养殖场因附近煤矿开采成为采空塌陷区,地面建筑损毁殆尽,养殖业务全面停滞。尽管镇政府曾组织矿方与农户协商补偿方案,煤矿也委托机构完成损失评估,但赔偿款始终未兑现。最终法院判决煤矿赔付农户各项损失共计 2649 万余元,才为这场持续数年的纠纷画上句号。该案法官指出,煤炭企业在拉动地方经济的同时,往往忽视生态修复与民生保障,导致矿农矛盾日益激化。

▲神木法院官方公众号

类似的地质隐患在旬邑当地早有苗头。清塬镇马来腰村村民崔某长透露,他家玉米地的裂缝问题去年就已上报,直到 2025 年 9 月才拿到赔偿款,三家农户共计获赔 2.6 万余元。" 裂缝填了又裂,庄稼不能不种,毕竟这是全家的生计。" 这种无奈道出了黄土塬上农户的共同困境 —— 在资源开发与基本生存的夹缝中,他们往往成为风险的最终承担者。

03

发展与安全的平衡之道

旬邑塬上的裂缝,不仅刻在土地上,更刻在百姓心里。当煤炭从地下被挖出,带动地方经济的同时,如何不让民生安全与生态环境一同 " 塌陷 "?答案,藏在责任的落实与机制的完善里。

▲ AI 生成

(一)企业需守住 " 安全红线 ",而非只算 " 经济账 "

清塬煤矿的案例证明,靠罚款和一次性赔偿,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煤炭企业必须承担起主体责任:一方面,建立常态化地质监测机制,对采矿区及周边土地、房屋进行实时监测,发现裂缝、塌陷前兆及时预警,禁止村民进入危险区域;另一方面,落实 " 边开采边修复 ",按开采量提取专项修复资金,用于填补裂缝、治理采空区,而不是用少量赔偿 " 打发 " 村民。此外,企业还需完善风险告知制度,让村民清楚了解身边的安全隐患,而非等到事故发生才被动应对。

(二)监管要织密 " 闭环网 ",而非 " 以罚代管 "

旬邑县自然资源局早已知晓清塬镇的土地裂缝问题,却仅出具测量报告,未推动整改;镇政府接到村民反馈后,也未采取防控措施—— 监管的 " 缺位 ",让小隐患酿成了大事故。未来,监管部门需建立 " 发现 - 评估 - 整改 - 复查 " 的闭环机制:对采矿企业定期排查,发现违规立即停产整改,而非只罚款不叫停;对村民反映的地质异常,24 小时内响应,一周内给出处置方案;同时,公开监管信息,接受村民监督,避免 " 暗箱操作 "。

黄土塬上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百姓的生计与希望;每一座煤矿的开采,都应兼顾发展与安全。只有守住了安全底线,发展才有意义;只有保障了民生福祉,经济增长才有温度。愿未来的黄土塬,再无坍塌的恐惧,只剩丰收的安心。

来源 / 长安巷陌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陕西 抖音 事故 雷达 村干部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