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 AI 遇见银发族 | 图源:IT 时报
作者/ IT 时报 孙永会
编辑/ 潘少颖 孙妍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之一。由民政部、全国老龄办发布的《2024 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显示,截至 2024 年年末,全国 60 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 31031 万人,占总人口的 22.0%;全国 65 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 22023 万人,占总人口的 15.6%。全国 65 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抚养比为 22.8%。
因此,养老无疑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议题,如何让养老变 " 享老 "?如何让银发一族从 " 有 " 到 " 优 "?伴随 AI 市场的爆发,上海这座有温度的城市,让这一群体有了更多的选择,越来越多的智慧适老化产品走向市场,为他们带来了安全和便利。
会下象棋的 AI 伙伴、会摇尾巴逗趣的机器人、通过舌象问诊的中医人工智能设备……今年重阳节前夕,《IT 时报》记者实地探访了全国首家 "AI+ 养老 " 体验馆,沉浸式体验了从 " 智慧助老 " 到 " 情感伴老 " 的全景。与此同时,记者还与上海本地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的服务商进行了对话,深入了解老年群体的实际需求。
"AI+ 养老 " 体验馆
" 黑科技 " 飞入寻常百姓家
走进龙台路 199 号一楼的 " 晞颐 · AI 体验馆 ",200 多款 "AI+ 养老 " 的产品令人应接不暇,这里的面积达 500 平方米。一旁的介绍栏显示:" 晞 " 取自《诗经 · 秦风 · 蒹葭》" 白露未晞 ",寓意科技如晨光滋养生命;" 颐 " 源自《汉书》" 颐养天年 ",直指养老本质。
整体来看,体验馆设有 AI 生活探索舱、漫游世界、新品发布厅、未来冒险家俱乐部(社群中心)、陪伴机器人、AI 未来生活家(智能样板间)等分区,集聚了一批养老领域的黑科技产品。

在陪伴机器人展区,《IT 时报》记者注意到,这里汇集了 AI 情感陪伴机器人、智能陪伴机械狗、全屋移动陪伴机器人、解压机器人、疗愈尾巴机器人等产品。其中一款便是灵通机器人的产品 " 小念 ",据相关负责人早前公开介绍,这是全球首款 AI 具身人形桌面机器人。她如同潮玩手办般置于桌面,能听懂人的情绪,还能高情商地跟人对话,给人带来 " 情绪价值 "。

" 小念 " 以 DIY 素体为基础,支持自由改装面容、服饰,还能用声纹克隆复刻专属声线。此外,搭载 34 个自由度微型伺服舵机,动作灵活自然。配合人格养成系统,每次互动都会悄悄成长,切换魂卡就能化身软萌妹、职场精英等不同角色。
智能防抖手环、助眠仪、科技 3D 眼镜……在 "AI 生活探索舱 ",长者可以体验操作极简化的智能产品,涵盖辅视辅听、按摩养生、安全守护等方面。AI 未来生活家板块则打造了完整的 AI 适老之家,床椅机器人、助起沙发、纳米助浴等适老化产品,智能炒菜机、智能枕头、智能门锁等家用小物品,还有智能氧舱等黑科技产品,让科技隐形、无感地融入生活,提升安全与便利。
" 未来冒险家俱乐部 " 则是基于兴趣的活力社群,长者可以加入 " 乐龄创客坊 " 学习 3D 打印,给孙子做玩具;或者加入航拍社群,拓宽视野;也可以通过游戏和体验,感受美好生活。

显见的是,AI 重塑了 " 养老 " 的定义和范围。
家居适老化服务
安全、便捷、实效
" 一个都不能少 "
根据上海市民政局 10 月份更新的《居家适老化改造服务和产品建议清单》,在适老化家装改造项目中常见这些智慧产品:在电路改造方面,包含智能防漏电插座等;在智能安全检测方面,则包含紧急呼叫器、SOS 双向通话设备、跌倒检测设备、睡眠伴侣(毫米波雷达睡眠健康检测)、生命体征检测设备等。
以跌倒 " 卫士 "(毫米波雷达跌倒监测)和前述的睡眠 " 伴侣 " 为例,它们如何守护老人安全?
好美家斜土店装饰中心经理顾蔡金早前接受《IT 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室内安装摄像头会侵犯住户隐私,使用毫米波雷达的优势在于保护隐私的同时,辐射也较小。在功能上,睡眠 " 伴侣 " 不仅可以实时检测呼吸频率、心率、体动等生命体征,还可以定时生成睡眠质量报告,记录入睡情况、体动翻身、离床情况等。此外,如果住户出现长时间离床未归等异常情况,设备就会自动向后台及家属小程序发送报警信息。
那么,社区与居家养老场景的适老需求如何精准对接?智能产品怎样才能真正走进银发群体生活?
德际凯艾(上海)咨询公司(以下简称德际凯艾)是本批改造服务的服务商之一,这家公司还是海尔康养的上海总经销商,起步就将立足点锚定在社区养老与居家养老场景,背后依托海尔康养做品牌背书。
10 月 28 日,德际凯艾——海尔康养上海总经销商正式入驻上海第一百货商业中心的百联繁花里,消费者可在此体验智能电动床的舒适呵护,或是体验智能坐浴器如何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洗澡提供助力。
" 我太清楚同辈人的生活习性和真实需求了。" 该公司的顾问乔学明是名 "60 后 ",他一语道出了适老服务的核心逻辑。
他认为,适老服务不是单纯卖产品,而是 " 服务 + 产品 + 服务 " 的完整闭环。具体来看,前半段 " 服务 " 是精准洞察老人需求;中间的 " 产品 " 是基于需求筛选或定制的适老工具;后半段 " 服务 " 则是产品落地后的指导、维护与迭代," 少了任何一环,适老都落不到实处 "。
谈及当下备受关注的 " 智能适老 ",乔学明提出一个观点:" 所谓智能,必须回归人性的体验,如何将服务与智能相结合,从而让老年人接受,不是取决于产品的智能属性有多高,而是要解决他们的根本需求。"
基于对需求的理解,他为智慧化适老产品划定了四大标准:安全、便捷、实效、价优。" 安全是底线,比如设备是否防磕碰、数据是否能保护老人隐私;便捷是关键,操作步骤要少,不用老人费脑子记;实效是核心,不能只是看起来有用,要真能帮老人解决养老中的痛点;价美则是保障,要让普通老人消费得起。" 乔学明如是说。

记者手记
养老需要 AI,但更需要 " 适老 AI"
探访日,"AI+ 养老 " 体验馆在工作日下午 3 点左右迎来人流高峰。琳琅满目的产品让人心生好奇,并驻足观看,但也有消费者觉得颇有困扰之处。
" 我觉得有的操作步骤稍显复杂,我都可能要摸索半天。" 来自贵州的王敏(化名)不到 30 岁,是其中一名体验者,站在 AI 象棋的产品前,只见她前后捣鼓了一会儿。这是一款叫作 " 元萝卜 AI 下棋机器人 " 的产品,尽管旁边附有 " 上手体验吧,扫码观看教学视频 " 的提醒,但全盘掌握仍需一些时间。
" 对于不熟悉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长者来说,是不是意味着到超市买一副象棋更为便捷?" 王敏提出疑问。
就此,《IT 时报》记者有两点观察:其一,极致简化或是硬道理,如同前述乔学明所说,便捷是这类产品的关键;其二,要关心长者的实际需求。
毕竟智慧养老的最终目的,不是用机器替代人类,而是让科技成为支撑老年人自主、尊严、快乐生活的力量。
排版/ 季嘉颖
图片/ IT 时报
来源/《IT 时报》公众号 vittimes
E N D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