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全球新能源趋势影响,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逐步提升,带动充电桩行业正迅速崛起。
据央视新闻报道,2025 年 1-9 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 232 万辆,同比增长 52%,随着越来越多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家用充电需求上升,充电桩企业出海大潮袭来。
充电桩存在巨大市场缺口
Iea 报道称,自 2022 年以来,公共充电桩数量翻了一番,超过 500 万个。2024 年,全球新增公共充电桩超过130 万个,较上年增长超过 30%。

图源:谷歌
虽然充电桩设备连年快速增长,但是全球新能源汽车快速普及,电动汽车销量增速远超充电桩建设速度,导致车桩比过高。
目前在欧洲市场,电动汽车销量增长速度是充电桩安装速度的 3 倍以上,总体汽车与充电桩占比超 15:1。
ACEA 数据,到 2030 年,欧盟大约需要 880 万个充电桩,按目前速度只能建成约 160 万个,缺口高达 720 万,市场空缺非常大。
针对欧洲各国对充电桩的分布情况来看,欧盟约 70% 的公共充电桩集中在荷兰、德国和法国。在荷兰,每百公里道路有 47.5 个公共充电桩,而在波兰,每 250 公里道路才有 1 个。充电桩集中在少数国家,许多地区充电设施极度匮乏。

图源:谷歌
2022 年美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 296 万辆,虽车桩比为 18:1,但美国公共充电桩建设滞后,其充电桩以交流慢充为主,2021 年北美新增快充桩仅有 25.8%,远达不到用户使用量。
综合全球市场来看,泰国 " 零排放汽车(ZEV)" 战略,越南、印尼等东南亚地区发布充电桩法律法规,阿联酋等中东市场对充电桩的要求提升,加速充电桩市场快速发展与完善。
中企悄然布局充电桩出口

自 2020 年以来,公共充电桩数量的增长约三分之二发生在中国,目前中国在全球充电桩市场占有约65% 的份额,越来越多中国充电桩企业正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eBay 的数据显示,国产充电桩在德国站的销量过去三年激增了超过 600%,中国充电桩产品在欧洲市场非常受欢迎。
泰盛能源、华为、盛弘股份、星星充电、双杰电气、特来电、道通科技等头部企业率先发力,纷纷将海外赛道作为核心战略布局方向,推动中国储能产品与技术向全球市场渗透。

如,泰盛能源从" 慢充到快充、从快充到超充、从单体到储充 "覆盖60 多个产品系列,逐一突破技术难关,通过攻克车型兼容性、运营商协议适配等技术难题,其自主研发的云平台已接入2 万多台充电桩,销往欧洲、东南亚等全球50 多个国家和地区。
而道通科技则覆盖家用交流桩、商用交流桩、直流快充桩等全场景产品,以高兼容性、智能化技术为核心卖点,全球实车测试的车桩兼容性达到99%。2025 年,其拿下北美最大商用停车场充电桩项目,提供5 万个交流充电桩,合同金额达2.38 亿元。
与此同时,中国充电桩的出海矩阵正呈现出全场景产品与智能化趋势的鲜明特征。
从 " 单点出海 " 到 " 系统输出 ",从兼容多车型充电到完善快充技术,不断丰富的产品线,中国充电桩通过构建全场景产品矩阵,精准匹配海外不同市场需求。
充电桩出海机遇与挑战

图源:Business Research Insights
Business Research Insights 数据显示,2025 年全球电动汽车充电站和充电柱市场的规模达 48.7 亿美元,预计以 41.42% 年复合增长率到 2034 年达 1102.5 亿美元。随着新能源汽车续航提升和用户对快速补能的需求增加,快充桩需求激增。
中国企业虽然在充电桩出口具有较大的供应链优势,但全球各地尚未形成完全统一的充电接口标准,中国充电桩企业要实时更新产品,以构建技术壁垒,完成从卖产品到布生态的转型。
中国企业可扩大充电功率,智能有序充电、充电机器人等方面,针对海外充电难题,精准布局;在本土化市场,需优先调研完成相关出口认证,如欧洲需 CE 认证,美国需 UL 认证,且认证周期长、成本高。
未来,充电桩市场增长潜力仍然迅猛,作为蓝海领域,感兴趣的卖家可在东南亚、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布局,扩大出口商机。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