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31 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中国同辐(HK01763,股价 19.36 港元,市值 61.93 亿港元)获悉,公司正式发布高丰度 13CO(碳 13 一氧化碳)气体及尿素系列产品,并将扩大相关生产线及产能,标志着我国打破了尿素呼气诊断原料 13CO 气体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10 月 31 日,中国同辐碳同位素产品发布暨稳定同位素基地二期项目建设在安徽桐城启动。
该项目建成后,预计形成年产 2000 公斤高丰度 13CO 气体、4000 公斤 13C(碳 13)尿素原料药的生产线,以及其他覆盖胃肠道疾病治疗药物原料药生产线。
国内幽门螺杆菌检测攻克原料供应难题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寄生在人类消化道中的微需氧革兰氏阴性杆菌,呈螺旋或 S 形,一端带有鞭毛,能在胃中强酸性环境中生存并穿过黏液层,到达上皮表面并牢牢连接,避免被胃排空。
2024 年 11 月,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世界胃肠病学杂志》)刊发的论文指出,我国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为 42.8%,意味着约有 6 亿人胃中藏有幽门螺杆菌,绝大部分胃癌病例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幽门螺杆菌收录在一类致癌物清单中。
为了降低我国胃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可通过筛查并治疗幽门螺杆菌实现胃癌早筛早诊早治,其中,尿素呼气试验是我国指南共识首荐的幽门螺杆菌的检测方法,其无痛无创、快速简便的优势,成为我国临床医师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尿素 13C 呼气试验的核心原料是 13CO 气体,我国曾长期依赖进口。
记者从现场获悉,中国同辐旗下中核海得威所属安徽中核桐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徽桐源)一期项目自 2018 年开始建设。13CO 富集技术难度很大,项目技术团队经过技术攻关,打破了国外长期的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推动了我国稳定同位素产业的自主可控和高质量发展。
产业应用更显潜力
2018 年,安徽桐源落户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专注于高丰度稳定同位素 13CO 气体研发与生产。
今年 10 月,安徽桐源启动二期项目建设,预计将建成年产 2000 公斤高丰度 13CO 气体、4000 公斤 13C 尿素原料药以及其他覆盖胃肠道疾病治疗药物原料药生产线,标志着我国在医用稳定同位素碳领域实现全产业链自主可控。《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走访项目现场获悉,中国同辐碳稳定同位素基地二期项目目前已动工,正进行钻井勘测。
中核集团总经理助理孟琰彬介绍,中国同辐碳稳定同位素基地二期项目启动建设将提高我国高丰度同位素的自主保障水平,强化在核医疗源头材料领域的支撑能力,增强我国在同位素领域的全球竞争力。
13C 技术的价值不止于幽门螺杆菌检测。在医疗领域,13C 标记丙酮酸等衍生产品研发正推进,可应用于肿瘤疾病的磁共振成像。
此次突破是落实国家规划的生动实践。《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 2035 年推动国产同位素国际化。中国同辐碳稳定同位素基地二期项目将助力中核集团履行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链 " 链长 " 职责,强化供应链安全。
每日经济新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