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红色影视剧的镜头定格城市风景,那些承载故事的取景地便成了连接历史与现实的纽带。屹立于松花江边的青年宫,便是这样一处因光影而更具魅力的 " 打卡地 ",64 年的岁月沉淀中,它不仅是城市的文化地标,更在多部影视剧中留下了独特印记。

哈尔滨青年宫的诞生本身就充满热血故事。1958 年,共青团哈尔滨市委动员青年集资 210 余万元(在当时是一笔巨款),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努力,于 1961 年 5 月 4 日建成并投入使用——从一开始,它就镌刻着 " 青春 " 与 " 奉献 " 的底色。
这份独特气质,让它成为影视剧组的 " 宠儿 "。1995 年,峨眉电影厂拍摄的《中俄列车大劫案》上映,不少观众便被荧幕上的青年宫建筑风格吸引,大回廊、圆形大厅化作 " 俄罗斯内景 ",让观众在紧张剧情中,间接瞥见了这座建筑的庄严与华丽。更具情怀的是 2005 年的电视剧《青年宫的故事》,该剧由曾是青年宫艺术团学员的王劲松执导,聚焦上世纪八十年代文艺青年的成长,镜头里的青年宫,既是故事发生的舞台,也是一代人青春记忆的载体。
值得一提的是,这座建筑不仅是 " 影视背景板 ",更是名副其实的 " 艺术摇篮 "。自建设以来,青年宫常年开设青少年艺术培训班,著名导演杨亚洲,影视明星刘丹、王劲松、郭金、原华,央视主持人邹德江,歌手孙悦、陈红等,都曾是这里的学员——从这里走出的艺术人才,又以影视作品反哺了人们对青年宫的认知。
如今,64 岁的哈尔滨青年宫依然矗立在松花江边。当观众循着《中俄列车大劫案》《青年宫的故事》等影视剧的足迹来此打卡,触碰的不仅是独特的建筑肌理,更是一段段与青春、艺术、历史相关的鲜活记忆。这里的每一块砖瓦,都在诉说着光影内外的动人故事,等待着更多人前来聆听、探寻。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记者:申志远 于秋莹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