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 5小时前
美的致富路,机器人暂未挑大梁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美的正在想方设法把自家机器人推至台前。

首先是字面意义上的推进:天眼查信息显示,美的集团全资子公司广东美的电气有限公司近期发生工商变更,正式更名为库卡机器人自动化(广东)股份有限公司,且将工业机器人制造、智能机器人研发等业务调至经营范围首位,释放出战略聚焦机器人赛道的强烈信号。

当然也有具体落地层面:公司 11 月 3 日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公司 2025 年推出的机器人战略涵盖 AI+ 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整机开发与应用、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三大方向,且已推出多款战略级智能体产品,工业用人形机器人 " 美罗 " 也已进入荆州工厂参与作业,还在核心零部件端实现谐波减速器 8 万台年产能,从技术布局到场景落地全面发力。

科方得智库研究负责人张新原向北京商报记者分析称,企业发力机器人背后的核心驱动因素是技术和效率,技术进步推动机器人智能化与柔性化,降本增效使得应用更普及,当前诸多政策也在支持并加速制造业升级。

而从财报披露的数据来看,机器人业务甚至已经为美的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业绩增长——虽然和主营业务相比,机器人带来的贡献还不是特别多。

01. 领跑者

家电三巨头近期相继披露了三季报,在行业面临需求变化、国补退坡及大宗成本波动等不确定性的大背景下,美的集团以多项核心数据的显著优势脱颖而出。

2025 年三季度单季,美的实现营业总收入 1119.33 亿元,同比增长 10.06%,营收连续季度突破千亿元大关;归母净利润 118.7 亿元,同比增长 8.95%,在国内家电内销市场三季度整体弱势的环境下,仍保持了稳健的增长态势。

拉长周期看,美的前三季度的领先地位更为突出:累计实现营收 3630.57 亿元、归母净利润 378.83 亿元,同比增幅分别达 13.82% 和 19.51%,不仅营收规模远超海尔智家(2340.5 亿元)与格力电器(1371.8 亿元),净利润体量也分别是二者(海尔净利润 173.7 亿元、格力净利润 214.61 亿元)的 2.2 倍、1.8 倍。

业绩领跑的背后,To B 板块的高增长起到了关键助推作用。据三季报数据,前三季度美的三大 To B 业务——新能源及工业技术、智能建筑科技、机器人与自动化,分别实现收入 306 亿元、281 亿元、226 亿元,同比增速依次达 21%、25%、9%。其中,新能源及工业技术与智能建筑科技的增速大幅跑赢了整体营收 13.82% 的同比增幅。

营收贡献占比方面,三大 To B 业务前三季度合计收入达 813 亿元,占同期总营收比例约为 22.4%。给出更全面营收占比的半年报显示,上半年智能家居业务营收 1672 亿元,占美的总营收的比例为 66.58%,而包含三大 To B 业务的商业及工业解决方案业务合计占总营收的 25.7%。

综合几组数据可得,To B 板块虽以高增速成为美的增长的重要支撑,但尚未成为营收基本盘——对比半年报中智能家居业务六成以上的体量,传统优势的智能家居业务仍是撑起美的营收大梁的重心和基本盘,To B 业务则扮演着潜力较大的 " 新增长极 " 角色。

02. 慢增长

尽管美的在机器人赛道动作频频——此次将全资子公司广东美的电气更名为库卡机器人自动化(广东)股份有限公司,可被视作其深化与库卡关联、聚焦机器人业务的延续动作——但从当前业绩来看,该业务尚未成为增长主力,数据层面暂时落后于其他核心板块。

回溯历史,美的与 " 库卡 " 这一名称的渊源可追溯至 2015 年:当年 8 月,美的首次在二级市场购入全球工业机器人 " 四大家族 " 之一的德国库卡集团 5.4% 股份,开启机器人赛道布局;2016 年持续增持至 13.5% 成为第二大股东,2017 年进一步以 37 亿欧元收购库卡约 94.55% 股权,2022 年完成 100% 私有化,彻底将这一拥有百年历史、在工业自动化领域极具技术积淀的企业纳入体系,并借此快速构建起从核心部件到智能系统的机器人产业链。

值得肯定的一点是,从半年报到三季报,美的旗下机器人业务对整体营收的贡献比例从 6% 微微上涨至约 6.22%,考虑到美的整体业绩增长趋势,尚处早期的机器人相关业务并未掉队,但也只是勉强跟上而已。

从营收规模与占比来看,占总营收 6.2% 的比例不仅远低于智能家居业务,也略低于三大 To B 业务的其余两项,在公司业务矩阵中仍处于小众位置。

而该业务 9% 的同比增速,不仅大幅低于新能源及工业技术(21%)、智能建筑科技(25%)等其他 To B 板块,也不及整体营收 13.82%、归母净利润 19.51% 的增速,成为三大 To B 业务中唯一 " 跑输整体 " 的板块,当前发展节奏与美的整体增长步频尚有差距。

东莞证券研报指出,机器人作为美的集团布局的新产业,目前已成立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并结合自身多元化产业经营优势,主要聚焦三方面推进。一是深耕机器人核心零部件领域,重点开展核心零部件的研究、开发与应用,筑牢产业链技术基础;二是推动家电机器人化升级,在传统家电产品中融入机器人技术与 AI 能力,具体包括视觉识别、机械臂运用、人机交互技术等,提升家电产品的智能化水平;三是发力机器人整机开发,在完成整机研发的同时深入挖掘应用场景,积极布局核心技术。

在场景落地层面,机构预计美的人形机器人 2025 年下半年就将进入线下商业类门店场景。张新原向北京商报记者进一步分析称,机器人业务要成为制造业增长主力,其实还需要跨越诸多应用端门槛:首先是技术成熟度,包括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的稳定性,确保在复杂环境中可靠运行;其次是成本效益,初始投资和维护费用需与企业预算匹配,投资回报周期要合理;再次是易用性和集成性,机器人系统应易于部署和操作,与现有生产线无缝衔接;最后是安全与法规合规,需符合行业标准,保障人机协作安全,并适应数据隐私等法律要求。

张新原认为,只有克服这些障碍,机器人才能从技术概念转化为实际生产力,驱动制造业增长。

03. 潜力股

尽管机器人业务当前表现难称 " 惊艳 ",但随着美的在领域内长期布局的逐步落地,未来可能的价值兑现已经埋下伏笔。

业务落地层面,机器人进厂不再是纸上谈兵:根据披露,公司工业用人形机器人 " 美罗 " 已经开始进入美的洗衣机荆州工厂,并开始参与信息收集、设备维护、固定巡检等任务,以及参与设备上下料、物料搬运等标准化作业流程。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向北京商报记者分析称,工业机器人主要集中于汽车制造、3C 电子、物流仓储及高危作业领域,汽车制造中支持多品种、小批量柔性制造,3C 电子领域承担精密组装与检测任务,物流仓储环节实现高效分拣搬运,高危场景则替代人工提升安全性;消费级机器人则渗透家庭服务、商业服务及娱乐互动领域,满足日常需求与沉浸式体验,这与美的布局工业工厂、线下商业门店的方向高度一致。

产能层面,公司 2024 年底谐波减速器年产能已达 8 万台——作为工业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谐波减速器的规模化产能,为后续机器人业务的批量生产、成本控制奠定了基础。

研发投入上,美的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超 430 亿元,2025 年上半年研发投入达 87.67 亿元,同比增长 14.4%。高于整体营收的研发增速,意味着美的正将更多资源投向机器人等领域的技术研发,为突破积累势能。

北京商报记者就相关问题通过多渠道咨询美的集团,截至发稿时未能得到回复。

从布局来看,产品、产能、研发的三重铺垫已就位,随着技术成熟与场景铺开,美的机器人业务有望逐步兑现潜能,只是大约还需要一段时间。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王天逸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机器人 美的 自动化 新能源 广东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