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中国 5小时前
看完小米YU7的全网首拆后,我觉得再等几个月也值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时间拨回今年的 6 月 26 号。

定位「豪华高性能 SUV」的小米 YU7 正式上市。

后面的情况大伙也都看到了。

销量上,作为阿米的第二款车型,小米 YU7 再次展现了远超 SU7 的市场表现,仅上市 18 小时就狂揽 24 万锁单。

有一说一,这个数据现在再看还是觉得夸张。

但是呢。

关于 YU7 的成功,网络上至今 ... 也还是啥样的声音都有。

有车主说它续航强、质量给力、NVH 逆天。

也有围观者说,它性价比不高、纯靠营销 ...

刚好啊,在时隔四个多月之后,终于有汽车媒体把 YU7 拆了个底朝天 .

来自易车的「小米 YU7 全网首拆」节目,今天早上正式上线。

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机哥,也第一时间前去吃瓜了一波。

看完节目,我觉得 YU7 能成还真没那么简单 ...

小米 YU7,拆了

还记得之前 SU7 的时候,很多人都说「雷总是第一次造车没经验,所以不懂得偷工减料」 。

那如今来到 YU7,又是怎样呢?

先说结论。

从易车这次的拆解来看,小米 YU7 不仅在设计细节上又花了不少心思,内部的堆料这块也明显要比 SU7 那会更加「变本加厉」。

尤其是大伙最为关心的「被动安全」部分。

咱们先把重点放在 YU7 的内部。

拆开蒙皮之后,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 YU7 这根粗壮的铝合金材质前防撞梁。

目字型横截面、1484 毫米的长度、覆盖面达到 74.4%。

这么设计的好处显而易见,即便是在路上面对那种小角度的撞击时,YU7 这根覆盖面够广的前防撞梁也能扛得住,并把撞击的能量传递给吸能盒。

另外,为了应对前向的撞击。

小米 YU7 还特别设计了,比传统口字型承载能力更强的「田字型」诱导槽,以及「一主三辅」传力路径。

就拿第一条辅传力路径来说,小米把同价位都有的全框式副车架设计成了类似「牛角」的形状。

就像打太极一样,当面对冲击时,这种设计不会强行硬刚,而是把能量转移来让车子滑移卸力。

再比如第三条辅传力路径。

YU7 采用的是新能源里很少见的铸铝三角梁设计,目的是提升机舱整体稳定性。

当撞击发生时,可以把能量从一侧塔顶传递到另一侧塔顶。

得益于这几处巧妙设计的存在。

就算特别危急的情况,YU7 也能实现「丢轮保命」。

接着再把目光转移到 A 柱和 B 柱这块。

小米 YU7 在这两个部位都内嵌了 2200MPa 超强钢。

其中 A 柱采用 2200MPa 热气胀工艺,并专门设计了「内嵌式防滚架」。

众所周知。

「超强钢」这个命名,最近这段时间在网上被黑得有点惨,一提就有人喷只是项目名称。

的确,超强钢是一个项目名称不假。

但,只是吗?不存在吧。

它 2200MPa 的强度可是实打实的摆在面前,放在整个行业就是最硬核的量产材料。

对比普通的 1500MPa 热成钢,它的抗拉强度提升了 40%、屈服强度也提升了 24%。

举个手机行业的例子。

把 1/1.56 英寸的 CMOS 称之为「超大底」,确实不合理。

但是把一英寸称之为「超大底」,显然没有任何毛病。

另外,在底盘的前副车架这,小米 YU7 也有一个新颖的设计。

乍一看像是缺少了一根横梁。

实际上呢,小米是把它独立设计在了车身上。

纵观整车结构,它的高强钢和铝合金应用占比更是达到了 90.2%。

说到这,就又不得不提 8 月份在内蒙古赤峰发生的那起 YU7 事故了。

在被水泥罐车正面撞击旋转 180 度,并被推行十多米的情况下。

当时那辆 YU7 出现了啥情况?车主安然无恙自行下车、车 A/B 柱未变形、车门正常打开。

小米 YU7 固若金汤的堆料在最危急的时刻得到印证,也难怪,当时的车主还会再买第二辆 YU7 了 ...

既然聊到了车门正常打开。

那么,YU7 的门把手设计,无疑也需要好好聊一聊。

从拆解视频来看,YU7 的门把手内部留有机械拉线,一旦开始工作就会把车门由电动解锁切换至机械解锁。

那为什么,之前网上又有一个视频说,YU7 在小电瓶断电的情况下车门从外部打不开呢?

很简单,这是一个触发逻辑的问题。

从小米官方的介绍可以找到,小米 YU7 的车位机械拉线,只有在「出现碰撞信号时」,才会启动。

而之所以不把它设计成「断电就启动」,则是为了防盗考虑。毕竟如果车子长时间不使用导致小电瓶亏电,你也不能让车门随意被打开吧。

至于内部,小米 YU7 的机械拉线则是无论有没有电,都可以正常工作。

既然聊到安全,电池防护,肯定也是现在新能源车型里被大伙重点关注的部分。

从 YU7 这次的电池包来看,小米也比 SU7 那会又下了更多的功夫。

为了保护这块贵重的电芯,小米不仅给它采用了电芯倒放结构 + 14 层电池防护 +17 层高压绝缘防护 + 底部防弹涂层。

在最外的一圈,甚至还有 4 根横梁 +1 根防刮底前梁在为它保驾护航。

正所谓。

「安全是最大的豪华」。

作为一台定位「高性能豪华」的 SUV,小米 YU7 首先拉满规格的部分,就是它的被动安全。

至于再说回「高性能豪华」,那就属于 YU7 的「看家本领」了。

Max 版后电机为转速 22000rpm 的 V6S Plus,加上 Brembo 卡钳。

这是它能在浙赛成为 SUV 总圈速的第五名、百万内最速 SUV 的资本。

而双腔空簧 +CDC 减震则是兼顾操控与舒适,让看起来像「买菜车」的 YU7,也拥有征服各大赛道的操控。

而在对驾驶质感同样影响重大的 NVH 这块。

虽然之前机哥看过很多,YU7 车主在好评这一块的表现。

包括不少关于 NVH 评测的榜单,YU7 也常常名列前茅。

但,只有看到这次 YU7 被拆空之后。

才能深刻体会到,小米在这一块的堆料到底有多离谱。

简单举几个例子——

地板采用毛毡 +EVE 层 +PU 发泡的三明治结构,后座地板设有橡胶涂层;

车身前端动力总成外部包裹声学材料;

前轮拱罩采用毛毡 +EVE 层 + 毛毡 + 吸音棉组合;

后备箱配备隔音罩与 PU 发泡材料,轮胎等各个角落遍布隔音棉 ...

加上全车双层夹胶玻璃和超高车身强度。

只能说,这哪里是小米有什么独门秘籍啊,这完全都是靠烧钱堆出来的啊。

最后再简单聊一嘴外观。

YU7 的车漆除了做得好看之外,对品质的把控,也能从这次的拆解里可见一斑。

顶级原料在经过多道工艺加工后,最终呈现出来的样子不仅饱满没有色彩,平整度也是放大镜都找不到毛病的存在。

我想,这应该也就是为什么明明产能严重不足,小米都不加入代工厂模式的原因之一吧。

只能说,小米汽车超级工厂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如果说啊,之前各大媒体以车主对于 YU7 的体验,早已证明了 YU7 是一台兼顾驾驶与舒适、续航和智能化顶满的好车。

那这次易车对它的全面拆解。

无疑又一次证明,它在车身结构用料、电池防护等方面也堪称顶级。

大概也是基于如此全面的表现,它才能在被认为是「冲动消费驱使」的首销之后,依然能留住那么多用户。

说到这的时候,机哥顺带着又去看了眼 YU7 交付情况。

截至 9 月份的时候,YU7 已经冲到了 20W 以上 SUV 的销量第二。

产品力一再被验证,产能的问题也正逐步得到解决。

明年的 YU7,妥妥的还是一台大杀器啊。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小米 a柱 易车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