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吉林 11-07
衣服上的吊牌比脸还大,商家:真没招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 这吊牌是要当垫板用吗?做得比脸还大!" 拆开网购包裹,A4 纸大小的硬质吊牌硌得人胳膊生疼。

最近恰逢双十一,在社交平台上,有不少消费者吐槽收到的女装吊牌过大,有的比人脸还宽,材质坚硬到能当书写板。

线下市场少有巨型吊牌

线上商家是为抵制高退货率

这种 " 巨型吊牌 " 在女装电商圈持续发酵,而记者咨询杭州四季青、浙江华贸鞋业服饰城、环北丝绸服装城等线下批发市场发现,线下商家几乎无此类设计,这场吊牌 " 内卷 ",实则是线上电商生态的信任危机缩影。

图片来自社交平台网友截图

巨型吊牌的走红,根源是线上服饰行业畸高的退货率。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2025 年监测数据显示,女装平均退货率在 50%-60% 之间,直播电商赛道更夸张,退货率直接飙升至 80% 以上。

这些退货中,不少并非质量问题。有媒体报道,今年 5 月,就曾出现过学生网购 60 多件演出服,穿后集体退货,导致涉事店铺因频繁退货被平台封禁三个月,损失近万元的事件。更有消费者 " 五一 " 假期穿新衣拍写真、逛景区,卡着 "7 天无理由退换货 " 节点退回的事情,衣服上残留的粉底渍、香水味让商家苦不堪言。

巨型吊牌也算是今年的新鲜产物,是今年 3 月份才开始流行起来的,在 1688 平台上搜索巨型吊牌,排名前几的厂家销量都已经超过了 10 万 +,这一看似颇具争议的物理防御设计,不仅收割了千万级话题流量,更直白揭开了线上女装行业的生存痛点:常年居高不下的退货率,正倒逼行业开启自救。

在商家看来,这是对政策被滥用的无奈反击。" 七天无理由退货本是保护消费者的好政策,却被少数人当成‘零成本白穿 7 天衣服’的工具 ",一位电商卖家的留言道出行业心声,而巨型吊牌不过是 " 实在扛不住后的下策 "。

正常购物却遇 " 信任危机 "

消费者吐槽引发共鸣

巨型吊牌的防御效果虽然显著,但也误伤了不少正常消费者。面对商家的 " 下策 ",有消费者表示能理解,这是商家为了防止衣服恶意退货。也有网友吐槽:" 我是正常买衣服,这根本试穿不了,不买也罢。"

" 我只是想在家试个版型,结果这硬邦邦的吊牌硌得浑身不自在,穿脱都费劲,不会买了 ",有网友在社交平台评论区的吐槽引发了不少共鸣。更让人焦虑的是退货风险,根据《网络购买商品七日无理由退货暂行办法》,商品完好是退货前提,但司法实践中对 " 是否经实际穿着 " 缺乏量化标准,吊牌是否完整常成为争议焦点,尤其是这种巨型吊牌,不拿影响试穿效果,拿了又怕商家不给退。

这种顾虑催生了新的 " 攻防战 ":小红书、抖音上," 无损拆吊牌 " 教程点赞动辄过千,热风枪、卸甲水齐上阵," 本来是正常购物,现在搞得跟做贼一样 ",有网友无奈表示。

正常消费者的委屈不无道理,线上购物(尤其是买衣服)本来就存在一些货不对版的可能,直播间滤镜导致色差、主播用夹子营造的版型效果与实物不符,线上购物无法像实体店那样即时试穿,这也让线上退货率远超线下,行业数据显示,传统线下女装退货率仅为 5%-10%,而线上普遍是其 5-8 倍,而当退货变得处处受限,消费者网购的意愿也会降低。

此外,运费险的普及更让退货成本几乎为零。网经社监测显示,投保运费险的女装订单退货率比未投保组高出 23 个百分点。加上直播间常喊的 " 拍下先锁价,不合适再退 ",进一步助长了 " 冲动下单、到货筛选 " 的消费习惯,让退货率居高不下。

这场关于 " 巨型吊牌的博弈 " 早已超越了防恶意退货的范畴。线上购物的便利与商业的可持续发展并非对立,其实关键在于重建信任:商家诚信经营、平台完善规则、消费者理性消费。信任重新建立,才能让 " 比脸大的吊牌 " 退出历史舞台,让电商生态回归良性循环。

来源:橙柿互动 · 都市快报

编辑:古月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江华 社交平台 效果 服饰 质量问题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