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柴旭晨
编辑 | 王小娟
在整个阿里集团的战略倾斜下,高德继续来放大招了。
11 月 5 日,高德宣布与小鹏达成合作,小鹏 Robotaxi 将接入高德平台,共同为用户提供 L4 级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在同一天的小鹏科技日上,小鹏董事长何小鹏宣布,要在明年要推出三款 L4 级 Robotaxi 车型。
" 一拍即合 " 不仅只有战略官宣,双方顺势抛出时间表,何小鹏表示自家 Robotaxi 明年就要在广州等多个城市开启试运营。高德 CEO 郭宁提出更大野心——未来双方将出海,把 Robotaxi 服务推向全球。
显然,高德与小鹏这次铁了心,要把 Robotaxi 这个 " 未来科技 " 火速落地进大家的日常生活。在高德内部,高德或已明确将 Robotaxi 业务定为战略级业务,未来或将成为公司新增长引擎。
值得一提是,Robotaxi 刚刚出现时,很多人仅仅把它看作一场科技表演,即便一年前马斯克亲自下场造出 Cybercab,大多人也仅将之视为提升特斯拉股价的一环。
但和前几次 " 讲故事 " 不同,Robotaxi 正向大规模商业化的路上快速潜行,除了百度的萝卜快跑之外,越多的务实派巨头也开始陆续下场。
9 月,哈罗出行、宁德时代与蚂蚁集团三方联合推出前装量产 Robotaxi —— HelloRobot1,并在湖南株洲试点投入 200 辆车,计划 2026 年实现万辆级部署;10 月滴滴自动驾驶对外宣布,旗下无人驾驶网约车已进入示范应用阶段,目标明年底前在多个区域推出 Robotaxi 服务。
而作为吉利系智驾业务的核心载体,千里科技也在本月初正式披露自动驾驶路线图,计划未来 18 个月内在全球 10 座城市规模化提供 Robotaxi 运营服务,单一城市部署超千辆 Robotaxi。
这背后的助推剂是单车成本下降、政策法规松动、运营效率突破,规模效应和毛利率开始呈现。
目前,激光雷达、算力平台和域控芯片的成本已显著下降。小马智行招股书披露,其第七代平台 BOM 成本较上一代降低约七成,市场预计其整车成本有望降至 20 万元 / 辆。要知道,早期一辆采用改装方案的 Robotaxi 成本大约在 45 万元。
另一边,智驾技术的迭代也在 AI 大模型的推动下加速。文远知行、小马智行等 Robotaxi 明星玩家都提到,数据的复用,令其能为不同城市提供快速扩张能力,城市间迁移周期缩短至数周级。
经过几年的发展,Robotaxi 的技术愈发成熟,各地的支持力度也越来越大。去年起,多座城市开始放宽 Robotaxi 的试点范围与运营时段。深圳就率先向部分企业发放 " 全市范围 " 无人驾驶商业运营许可。
当技术不再是唯一的护城河,商业化的曙光也便逐渐浮现。
据高盛直言,中国因庞大的电动汽车保有量、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被视为自动驾驶发展的关键引擎。其预计,到 2030 年,中国 Robotaxi 运营车辆将超 50 万辆,2035 年中国 Robotaxi 市场规模将升至 470 亿美元。
可以说,Robotaxi 的经济账终于快要跑通了。然而,整个行业却受困于高昂的运营成本和 " 供需错配 " 的商业化难题。
东方证券测算,以武汉等城市为例,Robotaxi 单车月营收约 2 万元、运维成本约 1.6 万元。扣除车辆折旧、保险等固定支出后,亏损率约在 20% 以内,已逼近盈亏平衡线。若车辆平均每日运行超过 10 小时,同时车队规模超过 500 辆、日均订单量突破 5000 单,才可能进入正现金流区间。
显然,这对 Robotaxi 公司的运营效率提出更高的要求。
百度、滴滴等公司早年就开始涉足 Robotaxi 的运营,但坚持自建渠道。这些公司在 C 端互联网市场积累了数亿活跃用户,在生态运营上选择封闭模式,试图以自营 Robotaxi 车辆抢占市场。
Robotaxi 玩家即将面临来自百度 " 全栈模式 "、滴滴 " 自营 + 平台 " 以及 Waymo 等 " 技术巨擘 " 的激烈竞争。但不是所有 Robotaxi 玩家能前者一样,构建自己的垂直帝国。
如何把 C 端服务运营好成为了各家 Robotaxi 公司面临的最大挑战。在这个行业亟需 " 破局者 " 的关键时刻," 局外人 " 高德地图高调入局,把自己变为 Robotaxi 的聚合打车平台。
2017 年,高德在网约车行业首创了聚合打车模式。凭借开放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聚合网约车平台。对整个行业而言," 不造车 " 的高德可能是一个理想的 " 最大公约数 "Robotaxi 平台。
何小鹏直言,我们一旦把 Robotaxi 的运营能力做好,通过生态合作的方式,那就不是百或者千为单位的 Robotaxi,我们期望是万、十万、百万的 Robotaxi。
另一面,高德也有自己的焦虑——当 Robotaxi 的综合运营成本低于 " 人类司机 " 时,现有的出行格局将面临重构。如果当其他自建 Robotaxi 车队的平台(如百度、滴滴或吉利等主机厂)形成规模化运力,高德的竞争力也将被分解。
可以说,高德的入局也是为了保住在未来出行领域的 " 入场券 "。同时,多年来积攒的用户资本、覆盖全球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资源,也终于能迎来变现时刻。
更不容忽视的是,高德背后站着的是整个阿里生态。高德的 Robotaxi 平台,将与菜鸟的无人配送场景以及饿了么等本地生活服务,构建一个覆盖 " 人流 " 与 " 物流 " 的未来城市交通网络。
或许,高德的真正野心是成为自动驾驶时代的 " 安卓 ",一个定义行业标准、连接亿万终端的 " 出行操作系统 "。而在阿里体系的托举下,这个新故事离实现似乎并不遥远。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