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 T 恤更重要的是人设、文化,和故事,是直男特别能接受的内容变现。
直男为什么爱穿影视飓风?
这年头,双 11 不单是促销大节,也经常是粉丝经济秀肌肉的时刻。
前有在零食赛道、男装赛道展露头脚的十个勤天,后有影视飓风。影视飓风的服饰品牌 STORMCREW,10 月 27 日才入驻天猫,已经能在服装赛道和各大品牌掰掰手腕。
10 月 15 日至 24 日的双 11 第一波段新商家 TOP 榜中,STORMCREW 飓乐部位列第五名。
首先是在 10 月 10 日,影视飓风的创始人 Tim 在和 UP 主 LKs 的对谈中透露,电商已经成为了影视飓风的核心收入来源。
仅一件 T 恤,销量就超过了 20 万单。去年,影视飓风的年营业额已经超过了 1 亿。
甚至,在 10 月 22 日的时候,影视飓风还宣布,由于 STORMCREW 的订单量销售超出预估,将各平台陆续调整为半歇业状态,并在 4 天后恢复销售(现已恢复)。

虽然听起来不少,但其实,这个数字对于任何一个正经的服装品牌,都不算一个大数目(比如,前几年衡量一个新消费品牌是否成功的标准是年销量 10 亿)。
不过,对于中国自媒体而言,这确实是一类新的收入渠道。
从两年前开始,影视飓风就像发布新手机一样发布新衣服,向消费者介绍了特别详细的产品参数和设计理念。
虽然理论上只是上新周边,但从那个时候开始,已经让人有种他们是想要正经做品牌的感觉。

飓风今年秋冬发布会上新的三合一冲锋衣
不过,他们的产品不可能脱离影视飓风的内容和人设独立存在。
仔细看影视飓风在抖音的门店,其实就是他们本人,以及喜欢数码科技的目标受众的日用品:
相对硬核的有拍摄要用到的补光灯、口袋灯、柔光镜、三脚架等;相对日常的有箱包、运动水壶,以及最近大爆出圈的男装,甚至还有内裤。总的来说,承包了 " 直男 " 的日常生活。
这些产品,大部分都体现了影视飓风爱科技、注重性能的特点。在此前,影视飓风的数码产品一直口碑不错,并且因为价格相对合理,是很多人推荐新手拍摄使用的入门产品。
另外,秉持着尊重消费者的态度,他们也一直在提高产品的价值感。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2024 年影视飓风推出的三合一冲锋衣,部分批次的羽绒内胆在清洗的时候出现 logo 脱落的问题。
在今年,他们特意免费给去年购买了三合一冲锋衣的客户寄送一件新的羽绒内胆来 " 赔罪 "。

评论马上表示:" 希望我今年买的冲锋衣,logo 也能被洗掉。"
而 T 恤产品的迭代过程,更是符合技术控直男们的取向要求。这款 T 恤的出现,起源于 2022 年影视飓风的《一级调色入门》视频,模特穿的黑色 T 恤引发了 " 求链接 " 需求。他们就推出了一款号称在 " 不同光线环境下都不会产生色偏 " 的 " 上镜灰 "T 恤。
并且,他们还把开发过程量化呈现给了用户:
前后打样 27 次;采用 280g 重磅纯棉面料,经 100 次机洗测试验证耐用性;领口添加 3% 氨纶防变形设计等等。
到今天,这款全新升级的 " 凉伴 "T 恤,集合了凉感、抗菌、速干、防螨、防晒的卖点,还具备之前的优点,双 11 售价 79 元(原定价 110 元),不管你是路人还是粉丝,都能 " 交个朋友 "。
T 恤就是时装界的自媒体
当然,卖 T 恤这个事情,文化人一直干得挺成功。说得直白点儿,T 恤就是时装界的自媒体。
上一个最会利用这个媒体的是陈年。9 月 25 日,雷军在采访中谈及凡客诚品 VANCL 创始人陈年,说他在 50 多岁的年纪还能从零干起,今年做到了抖音前三。
陈年迅速在凡客直播间上架了 " 正是闯的年纪 "T 恤,接住了这波流量。
T 恤被称为文化衫,是因为过去几十年一直在做文化的载体。T 恤最早作为内衣出现,后来,大家逐渐发现这种衣服外穿也非常方便舒适。
1951 年上映的电影《欲望号街车》中,马龙 · 白兰度在外穿 T 恤的造型,引来了全球观众的效仿。

1970 年代,T 恤开始具备反叛的属性。背景是丝网印刷技术的成熟,往织物上印图案变得方便又便宜。
在个人没有表达渠道的时代,任何你想表达的东西,都能在 T 恤上找到。" 标语 T 恤 " 最火的时候,美国一年卖了几千万件。
在这个过程中,T 恤也找到了商业化的方向。从 60 年代的摇滚乐队,到 90 年代滑板、冲浪等小众运动,乃至后来的音乐节甚至酒吧,直到现在的自媒体,T 恤一直是各种文化的载体,也是最有效的粉丝变现工具,只要有粉丝就能卖 T 恤。
不过,T 恤在当代人的生活中,不再是单独的表达工具,而变成了最为日常的基本款,特别是男装。
这背后最重要的推手就是优衣库,2004 年,优衣库推出了 "UNIQLO T-Shirt Project" 系列,此后 20 年,这个系列和众多设计师合作,和各种 IP 联名,不仅创造了 T 恤销量奇迹,也把优衣库从增长乏力的困境中解救出来。
T 恤走向大众,完成了自身的符号化,不再需要乐队或是标语的加持,普通的印花就能表达对舒适、自然穿着的认可。
T 恤也成为切入时装,特别是男装最有效的单品。因为 T 恤早就成为衣橱里的消耗品,我国作为 T 恤的消费大国,每年消费 T 恤超 30 亿件。
前几年日本有机构对 T 恤的一项市场调查结果显示,18~49 岁的消费者中,1 年内购买的 T 恤的平均件数为 "2.8 件 ",而 1 年内扔掉的件数平均为 "1.7 件 "。
也就是说,T 恤的购买决策成本非常低。

当然,消费者在 T 恤的选择上仍然是有态度的,据麦肯锡 2025 年发布的消费者研究报告,超过 70% 的年轻消费者会综合比价,追求极致性价比。
年轻人不再被动接受品牌叙事,而是主动参与价值共创。在追求性价比的同时,也乐于为价值共鸣买单。
很多人都乐于把自己喜欢的动画、电影、乐队,穿在身上;也有人喜欢把 "50 岁正是闯的年纪 " 印在 T 恤上;更有的人,可能就是喜欢用 T 恤开个玩笑,比如老外穿件正面印着 " 老外来了 "、反面印着 " 老外走了 " 的 T 恤。
年轻人可以不讲究穿搭,但多少会讲究态度。影视飓风 " 像测评相机一样测评 T 恤 ",也是把 " 追求极致 " 的态度从做视频带到了做 T 恤中。
当然了,对于那些原本不是影视飓风粉丝的人,两位数的 T 恤,还有人能帮他们思考版型、面料、实用性,也已经有足够的购买理由。
卖 T 恤的终极挑战是什么?
T 恤是最容易被生产的服装产品。
因为 T 恤对繁复的工业设计生产要求低,只要能联系到工厂,有净版 T 做基础,那个人 IP 的图案设计、落地,几乎不需要额外的供应链协作。
因此,很多海外 Youtuber 想要做 IP 周边,他们离供应链又远,往往第一选择就是做一件 " 文化衫 "T 恤。

影视飓风从做 T 恤开始,涉足服装,同样有这样的原因。
有中国庞大供应链支持,生产对 STORMCREW 不是难题。
营销甚至也更低成本。除了有自身的粉丝群体支持,影视飓风能够依托原本在抖音的账号内容势能,几乎都是自己带货,而不必把佣金分给第三方达人。
对于影视飓风和 Tim 来说,做衣服,是其想要挣脱内容生产者 " 重力 " 桎梏的一种尝试。
在内容领域,影视飓风试图去不断探索新的模式。主号 " 影视飓风 " 是高投入、极致、专业长内容,最近甚至拍起了人文类选题(洋垃圾)。
" 飓多多 StormCrew" 则是新奇体验、非专业向的短内容。" 亿点点不一样 " 做生活中的医学、科学相关科普解读,比如骨科手术全过程。" 一步一部 Rolling" 拍故事短片。
今年以来,Tim 带着影视飓风频频整活儿,包括 Tim 100h 荒岛求生直播、探访全球头部账号 MR.BEAST 工作室,都是想要突破这个桎梏。
内容的势能在不断积累," 无限进步 ",投入越来越高,但传统的变现状况(2024 年营收超一亿,利润千万出头),对 Tim 来说远远不够。
据此前 Tim 跟何同学的对话,他近期一直在思考的是,内容创作者最痛苦的困境是,没有办法规模化。
产品做完能批量生产 10 万个,自己的每个内容都是全新的。每一次商业交付,都像一次高风险的赌博。
他感叹,影视飓风的关注体量跟明星艺人差不多,但商业价值却要低 10 倍以上。
" 我赌的是我的内容,只要能够裂变到足够大的一个程度,我的 ROI 始终能是正的,因为中国基数足够大。"
做电商,正是他理想中的能够撬动 IP 价值的商业方向。这是能获得 " 复利 " 的商业模式。
影视飓风从 2023 年开始做服装,直到今年 10 月,T 恤一炮而红,火出粉丝圈。
现在影视飓风的核心收入不但是电商,还增长到让以前的支柱收入 TVC 广告,占比从 70% 下降到 10%。
但卖 T 恤,摆在面前的挑战并不新鲜。
T 恤这个产品要长盛不衰,有复购率,就要不断产生新的梗,或者说新的话题,来让消费者产生复购的欲望。
虽然很多男人不跟随时尚潮流来买衣服,但很可能会跟随他们喜爱的电竞选手、游戏主播来买 T 恤同款。
初代互联网 T 恤之王凡客,也要靠不断增殖的口号来卖 T 恤。

凡客巅峰时期的 2011 年,年销售额突破 20 亿人民币,员工超 1.3 万人。但百亿目标让它扩张到家电、数码、化妆品,最终被失控的供应链和激增的库存拖垮。

这是影视飓风的需要警惕的。卖 T 恤更重要的是人设、文化,和故事,是直男特别能接受的内容变现。作为个人 IP 衍生,T 恤能最直观地给他的受众,提供可触摸的价值感。
但继续拓展 SKU 卖更多不同的产品,投入新的开发成本,是大忌,这样竞争太激烈了,且容易尾大不掉。
在社交媒体上,很多对 STORMCREWT 恤的评价都算正面,价格低,穿着舒适,透气性好。但也有不少差评,诸如 T 恤汗湿、汗渍明显,三合一冲锋衣的内胆胶字容易掉,酒红色卫衣掉色严重。

当 Tim 不想止步于做一个内容创作者,电商业务也逐渐走出粉丝向,那么他即将面临的衡量标尺也将更严格。爬这座山,虽然能 " 规模化 ",但实体商品的库存风险也更容易被重力牵引。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