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办 10 日召开的 "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 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场)了解到," 十四五 " 以来,全市工信系统锚定新型工业化方向,以 "4567" 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支撑,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今年前 9 个月,哈市工业增加值占全市 GDP 比重达到 20.4%,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工业根基。
工业经济质效双升,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周国伟介绍," 十四五 " 时期,全市工信系统强化政策引导、要素保障、供需协同,全市工业经济呈现质的有效提升与量的合理增长。2024 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全市 GDP 的比重提高到 19.4%,比 2020 年提高 1.9 个百分点。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到 85.8%,比 2020 年提高 1.3 个百分点。今年前 9 个月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 6.9%,占全市 GDP 的比重达到 20.4%,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26.5%。2024 年工业税收占全市的税收比重达到 35.7%,比 2020 年提高 6.1 个百分点,国家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排名比 2020 年提升 8 位。

此外,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成效斐然。" 十四五 " 期间,通过实施两轮规上企业培育行动计划,全市净增规上工业企业 448 户,其中 76 户为新建项目入规。新培育产值 10 亿元以上企业 11 户,达到 49 户;培育国家级重点 " 小巨人 " 企业 27 户、专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业 51 户,省级 " 专精特新 " 中小企业 537 户、创新型中小企业 888 户。培育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 79 户,其中国家级 8 户,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良好生态加速形成。
创新赋能,项目建设与产业集聚双向发力
周国伟介绍," 十四五 " 以来,全市深入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累计培育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 123 户,其中航发哈轴、哈焊所等 6 户晋升国家级行列;培育省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 20 户,纳诺机械、哈工大城规院 2 户企业跻身国家级行列。哈电集团发电装备制造等 4 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落地生根。研发省级重点新产品 102 个、首台(套)产品 172 个,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取得突破,为工业经济创新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科技与产业创新赋能," 十四五 " 期间,哈市项目建设与产业集聚双向发力,共同夯实发展根基。2021 年以来,全市推动重点工业项目 1500 余个,2021 至 2024 年工业固投年均增长 8.4%,今年前 9 个月增长 15.3%。全球单机容量最大冲压式转轮、吨级无人直升机、AC352 直升机等一批 " 大国重器 " 相继问世,660 兆瓦级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发电技术达到全球领先水平,工大卫星 03 星、04 星成功发射,彰显哈尔滨高端装备制造的硬核实力。同时,哈市产业集群化发展态势加速,哈尔滨航空、绥哈大齐生物制造获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平房区航空配套、香坊区电气配套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2024 年新兴产业营收增长 7.9%,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业增长 18.5%,哈尔滨红肠跻身国家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重点培育名单。先进装备智造、冰雪装备产业园建成运营,智能机器人岛、中国星谷等园区加快建设,高端电气装备智能制造基地开工建设,重点产业聚集发展态势加速形成。
技改投资增势强劲,绿色转型步伐加快
" 十四五 " 期间,我市落实省 " 千企技改 " 部署,加力推动制造业数转技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实施项目 280 个,培育数字化示范标杆 113 户。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实施重点项目 20 个,带动 300 个项目同步改造。实施 " 两新 " 项目 56 个、省政策支持技改项目 93 个。2021 至 2024 年工业技改投资年均增长 27.6%,今年前 9 个月增长 71.7%。培育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 3 个、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98 个。培育绿色工厂 237 户,其中国家级绿色工厂 80 户,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
周国伟介绍,未来五年,全市工信系统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持续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科学谋划加力落实 " 十五五 " 目标任务,进一步巩固工业经济优势,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哈尔滨日报
记者:节永志 / 文 刘达齐 / 摄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