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严肃De说 2小时前
大病一场后,我悟出德国医疗就是个“黑神话”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非严肃 De 说,作者:花恐龙,题图来自:AI 生成

大家好,我是花恐龙。

作为一个每天工作一半时间坐着听患者讲话、另一半时间在电脑前敲报告的人,我最近终于确诊了颈椎病。

之所以说 " 终于 ",是因为比确诊颈椎病更不幸的,是我的漫漫求医路。

由于我的家庭医生一开始不做任何检查、全靠 " 望闻问切 " 怀疑我是偏头痛,我先是满世界地找神经科医生,排除后才又开始满世界地找骨科医生。

最后在夜不能寐的剧烈疼痛中煎熬奔走了一个月,终于见到骨科医生时,我觉得我已经开始好了。

当然,对于长期在德国生活的人来讲,生病了约不上医生、得不到及时的帮助,根本不是新闻。

我所知的最骇人听闻的一则案例,是曾有熟人在实验室不小心切断了手指,带着断指在医院急诊的冰冷椅子上坐了大半夜,才有医生姗姗而来把手指又接上了。

其实也没什么,毕竟人的手指断了,如果保存良好,12 个小时内还是能再接上的。

但是,在被移民中介吹捧的、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发明了 " 全民医保 " 的德国,为什么看病这么慢这么难呢?其实答案就在 " 医保 " 的字面意思里面。

今天,就想跟大家聊一聊,我这一个月中悟出的关于德国医疗的 " 黑神话 "。

" 德国看病不花钱 " 的讹传

我曾在网上刷到一位 " 留德华 " 大姐的短视频,她抱怨说,移民中介曾告诉她 " 德国看病不花钱 ",结果她去找家庭医生体检要自费,专科医生开的药也要额外付钱,于是怀疑自己 " 来了个假德国 "。

我一开始试着跟大姐解释,如果没有特别的病征,也没有达到某个年龄而要做特定的疾病筛查(比如 35 岁起每两年需做一次皮肤癌筛查),一个人只是想确认自己的健康状况,那自愿体检确实不在德国医保的涵盖范畴。

但解释着解释着,我突然发现," 德国看病不花钱 " 这句话本来就有很大的问题。

怎么可能不花钱呢?虽然不用当场掏钱、看病只要带一张医保卡,连治疗费用的账单都看不到,但德国医保的核心依然是 " 保险 "。

保险的规则就是先定期缴纳保金,有需要时,保险公司再视情况赔付。

德国 " 全民医保 " 的意思,首先是 " 全民强制缴纳医疗保障金 ",而不是全民 " 免费 " 享受医疗福利。

德国医保其实贵得惊人

很多 " 留德华 " 都知道德国医疗效率很慢,但我不确定有多少人清楚,德国医保其实也是真的非常贵的!

只要一个人不是正在领取社会救济,一个有工作能力的纳税人的医保费,为每月毛工资的 14.6%

举例来说,如果税前工资为 4000 欧,相应的医保就是每月 584 欧。而且,对于低收入的人群,保费的下限(也就是要缴纳的最低金额)为 250 欧左右,按目前 8.3 的汇率,折合 2000 多元人民币,一年就是两万四。

而工资较高的人,每月保费的上限则为 900 多欧,折合 7800 多元人民币,一年九万多。

看到这里我不禁会问自己:对于平时大部分时间都身强体壮的人来说,如果没有保险,真的需要每个月花几千元看病吗?

幸好,对于普通的打工人来说,这个医保费由雇主和个人各承担一半。但是,雇主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而是人力成本。

而且雇主自己,还有个体经营者、自由职业者还有公务员,就没这么走运了,要承担全部金额,或者因为收入过高或特定责任,要转入私人保险 *。

总之,德国看病不仅不是不花钱,而是要先交钱,且还要一直交。

(* 私人保险的保费没有固定标准,一般跟一个人的年龄、基础疾病和报销的费用成正比,治疗越多,保费也会跟着涨。对于年轻力壮的人来说,私保确实比公保实惠,但年龄越大变得越不划算。而且,一旦一个人转入了私保,想再转回公保系统就很难了。)

专科医生为何如此难约?

文章开头提到,德国看专科医生很难。

这一部分跟德国的分级诊疗制度有关。人们觉得身体不舒服,不能直接去医院,而是先去家庭医生的私人诊所。

家庭医生一般是全科医生,由他们先做初步判断和初步治疗,治不好,才会给患者开专科医生转诊单。

看专科医生,也是去各专科医生的私人诊所。如果是一些一看就知道是哪里有病的专科还好,比如外科、耳鼻喉科,有时不需要转诊单也能直接预约。

但一些更复杂的一开始难以判断的疾病,比如血液科、内分泌科、肿瘤科,如果没有家庭医生的转诊单当敲门砖,根本无法预约。

更磨人心智的是,拿到转诊单是一回事,几时能见到专科医生又是另一回事。很多专科医生的诊所根本打不通电话,看病、复诊能让人等上数月甚至整年。

比如,我有一年因为花粉过敏引发了哮喘,半夜打急救电话,救护车倒是来得很快。在医院呆了一夜,急诊医生给我开了哮喘发作的急救药,但就是不能对病因做出诊断,因为那是专科医生的事情。

于是我第二天拖着疲惫的身躯先跑去家庭医生那里开了转诊单,再谷歌搜索全城的哮喘、也就是肺科专家,一家一家打电话,好不容易打通两家,都让我等半年。

半年以后,已经春去秋来,当时的肇事花粉估计都已经修成正 " 果 " 了,医生终于诊断出来:对,我确实有哮喘;对,确实是花粉引起的。

那专科医生难约,是因为德国的专科医生少、学医的人不多吗?

当然不是。德国并不缺专科医生,缺的是医疗保险指定的专科医生。

原来,一个地区可以走医保的专科医生数量,是由德国特定机构根据当地人口精确计算出来的,旨在让医生数量恰好满足需求上限。

也就是说,医保内的专科医生数量在系统设定中,就是会处于略微紧缺的状态,所谓 " 宁缺毋滥 ",防止医疗资源的过剩和浪费。

至于病人,只要没有生命危险,也没得什么不治就会持续恶化、从而让医保后期付更多钱的病,等一等也没关系,不就是身体上精神上受点罪吗?

所以,在德国生活,真的会发现人的自愈力、精神力还是可以挺强的。

看到医生也不给治疗?

除了专科医生紧缺,德国医生在诊断、治疗的过程中,也要遵循保险经济的逻辑。

在德国生活得久的朋友都知道,一般感冒发烧、肠胃问题根本不需要去看医生,因为即使去了,也只会被要求回家多休息、多喝水,医生甚至不会做任何检查。

这背后当然也隐藏着防止药物滥用的医学理念,毕竟上述疾病大多数人确实能靠免疫自愈。而且,一些由病毒引起的疾病,本就没有特效药,服用抗生素什么的纯属多余。

但这绝对不是德国医生倾向保守治疗的唯一原因。

更直接的原因,其实还是德国医生在医保系统中,担任着开销 " 守门员 " 的角色。在有效治疗方案中,他们必须首选最经济实惠的,否则会被保险问责。

比如,我的花粉过敏一度比较严重,同时服用抗过敏药、使用鼻塞喷雾后依然效果有限。于是医生犹豫了一下,决定给我换一种新药。

我担忧地问医生,这个药是有什么更强的不好的副作用吗?不然您为什么要犹豫、为什么不一开始就给我开呢?

没想到医生做了数钱的手势,回答道," 因为它贵啊!根据医保的规定,我必须先给您开最便宜的药,只有便宜的没用,才能用贵的。不然医保会找我麻烦的。"

我突然想通了,在病人看病要自己花钱的地方,医院跟病人其实是一种消费关系。此时更容易出现 " 没病被认为有病、小病被说成大病 " 的过度医疗现象。

而德国由于其医保制度则恰恰相反,倾向" 能不看病就不看病、能不治疗就不治疗 "

公平与效率的权衡?

当然,之所以会有 " 德国看病不花钱 " 的宣传,是因为对于不身强体壮的人来说,如果患了危及生命的大病,或是长期治不好的慢性病,德国医保确实是一种福祉甚至救赎。

比如,我有一个好友患有先天糖尿病,他从小到大的胰岛素、血糖仪、住院费用绝大多数都是医疗保险承担的。

再比如,所有重伤重病要进行手术,或者生个娃住个院,包括一周一次、长达数年的心理治疗也都在医疗保险的涵盖范畴。

而且,虽然大家交的保费不一样,强制性的法定医保对于各阶级的人群却一视同仁,不会因为收入少、保费交的少就服务少,也不会因为用得多,保费就水涨船高。

人们生病了一般不需要为治疗费用担心,没有人会因为贫困而看不上病。这样想的话,简直觉得德国的 " 全民医保 " 真的让人们在疾病面前人人平等了。

真的 …… 吗?

其实,这次生病以前,我一直觉得德国医保虽然效率不高,但还是挺平等公正的,也让人非常有安全感。

但通过这次生病,我还悟出了关于德国医保的最后一个 " 黑暗真相 "。

请务必要好好挣钱,好好保养

如果在德国得了不会致命、不会快速恶化、但却非常让人受罪的病,想要更快、更好地得到医疗帮助,该怎么办呢?

其实也并非没有办法,办法就是自己花钱呀!

比如感冒发烧肠胃炎,虽然医生不给开药,但药店里还是可以买到很多缓解症状的药物的,只不过这些都要自费,且并不便宜。

再比如,医保内的专科医生约不到,但如果自费、或者走私人保险,甚至可能当天就见到医生。

我这次患了颈椎病,我知道若想有效缓解病痛,除了大把地吞止痛药,更需要的是理疗,也就是做热敷、推拿、康复训练。但理疗需要骨科医生开单子,骨科医生则要等。

后来我实在疼得没办法,在等到骨科医生前,直接打电话先约了同样需要排队的理疗师,告诉对方,如果我无法按时拿到骨科医生的单子,我愿意自费。(后来发现,如果打开 " 自费 " 这个思路,我其实可以直接去找按摩师,虽然也不便宜。)

还好,德国理疗师半个小时 " 只要 " 三四十欧元,去两三次还不至于让我倾家荡产。我只能切换成小时候爷爷奶奶教我的治病思路:人上班挣钱就是为了在这种危急时候能让自己好受一点。

那那些薪资比我更低、无法承担自费医疗的人怎么办呢?

况且,我在这个环节中能承担的只有理疗而已。如果是其他病,什么血液检查、核磁共振,自费的话一不小心就可以成百上千欧,中产阶级根本玩不了几次。

再或者,碰到初期难以发现却发展迅速的疾病,比如癌症,晚一点发现就少很多挽回的几率。

这时就可以看出,德国医保虽然能提供基本保障,但想要得到更快更有效的治疗、少受一点罪,社会阶层之间的差异就显现出来了。

有钱的人比没钱的人生活更好,抛开阶级固化的问题不谈,倒也没什么不可以。

但如果看表象或听某些移民中介的吹捧,认为有了德国医保就不愁看病,以为它真能无差别给所有人所有病兜底,就太过神话它了。

总之,为了生病时少受点苦,大家还是要努力工作挣钱、努力做好健康管理啊!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德国 医疗 医保 医生 神话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