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军 11小时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80面军旗今与昔(第67面-第80面)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工作量确实非常巨大,但由此对我军军史细节得以了解得更深(甚至又花钱买了点资料),亦是幸事。

67.旗帜:战斗堡垒

简介:新四军独立旅第1团3连诞生于1937年11月(当时称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新2营8连)。自组建以来,该连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明显,党员以身作则、模范带头,官兵团结巩固、士气高涨,连队在历次战斗中,作战勇猛、突击力强,执行战场纪律和群众纪律严,圆满完成担负任务。1942年12月,新四军独立旅授予该连党支部"战斗堡垒"荣誉称号。同月上旬,独立旅在旅长梁兴初、政委罗华生率领下北上山东滨海区归建,番号恢复为教导5旅,1团、2团改称13团、14团。1943年3月精兵简政,13团、14团与旅直属队一部合并为滨海军区13团,梁兴初任团长,此次合编中,原13团3连与1连对调了番号。

1945年8月,滨海军区13团改编为八路军山东军区1师2团。之后,该部北上东北,先后使用过东北人民自治军总部直属第1师第2团、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直属第1师第2团、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第1师第2团、东北野战军第1纵队第1师第2团等番号。1948年11月,"战斗堡垒"连改称38军112师335团1营1连,这一番号基本沿用了70多年。

2017年军改后,以原装甲6师22团为班底,加上部分炮兵分队以及其他兄弟部队分流而来的单位,调整组建了一个合成旅,番号致敬2003年被撤销的,曾在抗美援朝铁原阻击战中立下大功的原63军189师(旅);几年后,原112师335团、防空团与该旅合编,"战斗堡垒"连为中部战区陆军第81集团军合成某旅合成1营装甲步兵3连。

68.旗帜:长城中队

简介:晋察冀军区平北军分区第40团2连,前身为平西游击队龙延怀区队一中队。1939年组建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时,八路军第四纵队第十二支队与平西游击队合编为挺进军九团;1940年初,九团派出有着红军基础的第三营,开赴平北地区,发展地方游击队,组建平北游击支队,从此与团主力走上了截然不同的征程——九团几经辗转后,后来成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5师13团。

1942年2月,平北游击支队与骑兵大队合编为平北军分区第40团(通称晋察冀40团)。1944年4月,日伪军在崇礼县黑土沟附近猴儿山设伏,企图袭击县、区党政干部会议代表,担负警卫任务的晋察冀军区平北军分区第40团2连,迅即研究部署作战任务,连夜抢占有利地形,与日伪军展开激烈争夺战,打退数倍于己的日伪军多次进攻,圆满完成掩护县、区干部突围任务。战后,晋察冀军区授予该连"长城中队"荣誉称号。

1945年10月,平北军分区40团2连改编为晋察冀军区冀察纵队第8旅23团2连。1946年6月,该连改编为晋察冀野战军第2纵队4旅12团2连。1948年11月,该连改称为华北野战军第8纵队22旅第66团2连。1949年1月,该连改称为65军193师579团2连,1951年入朝参战。

"长城中队"传承至今,还承继了另一路血脉,那就是1985年8月转隶第65集团军的原第69集团军步兵第207师619团2连"文化工作先进连"。这支部队是由董其武将军率领的国民党军第111军320师起义部队改编而来,曾于1951年9月入朝(当时番号为志愿军第107师),担负修建机场和后方警戒任务。

1998年9月,步兵第207师缩编为步兵第207旅,2连作为骨干被保留下来,从1997年以来,年年被第65集团军评为基层建设先进连、标兵连。2002年12月,2连荣获北京军区授予的"基层全面建设模范连"称号;2003年10月,步兵第207旅撤编,2连与步兵第193师579团2连合编。2011年,该连随579团与其他兄弟部队分流组建机械化步兵194旅,2017年改为中部战区陆军第81集团军某合成旅,成为原107师/207师在现役部队中的最后余脉。

69.旗帜:青口十八勇士

简介:作为"平江起义团"的一员,"青口十八勇士连"诞生于1928年平江起义的烽火之中,先后参加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平型关战斗、青口战役、四平攻坚战、抗美援朝一至四次战役等重要战役战斗,铸就了"铁心向党、忠贞不二,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精神内核。

1941年3月,在山东青口战役中,担负掩护主力撤退任务的八路军第115师教导2旅6团1连18名指战员为了掩护大部队撤退,于青口火叉巷顽强阻击数十倍于己的敌军,在遭敌围困情况下,坚持战斗、反复突围,激战中10人牺牲,8人突围后为保护群众主动现身被俘,面对日伪六天六夜的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最终只有孟兆阁一人成功脱险归队,接受了战地记者白刃的采访,十八勇士的英雄故事才得以被记录下来,拼凑出英雄们最后的模样(孟兆阁1944年在石沟崖战斗中壮烈牺牲)。1942年5月,山东军区授予该连"青口十八勇士"荣誉称号。

1943年5月,教导2旅与地方部队合编为滨海军区,6团被改为滨海军区6团(军歌所唱"滨海抗日丧敌胆,老六团的战旗火样红")。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滨海军区主力一部编为山东野战军第一、第二师和滨海支队,进军东北,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1946年8月,"青口十八勇士连"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第1师第1团1连,19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1纵队第1师第1团1连,1948年11月,改称第38军第112师第334团1连。

1950年10月,该连随334团入朝参战,参加了第一至第四次战役和阵地反击战,创敌清川江、攻占凤鸣里、坚守汉江岸、血战三八线,1953年回国。2017年军改后,该部所在的112师一度成为我军少数几个未被拆分的师,但到了2020年,112师被拆分,主体改编为合成某旅留在中部战区陆军第82集团军,"青口十八勇士连"仍为该旅。

70.旗帜:郯城战斗模范连

简介:作为"青口十八勇士连"的兄弟连队,"郯城战斗模范连"同属"平江起义团"一员。1934年3月23日第五次反"围剿"期间,8连在时任连长吴占昌、指导员李祉清的指挥下坚守阵地,面对数倍之敌,全连指战员用枪打、用刺刀捅、用大刀砍、用手榴弹炸、持续战斗了10余小时,打垮了敌人多次进攻,连长壮烈牺牲,指导员腹部中弹重伤,战后被红3军团授予"以少胜众顽强防御模范连"荣誉称号。

1943年1月,在攻打日寇"华北兵站基地"郯城的战斗中,番号为八路军山东军区滨海军分区6团8连的该连担任攻城突击队,面对日伪军坚固城防工事和猛烈炮火,全连发扬"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运动战智慧,接连奔袭近10公里,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勇猛架桥搭梯,迅速占领城楼肃清守军,进入城内后逐屋逐院同伪军争夺,最终与友邻部队一起攻占郯城。1943年8月,山东军区授予该连"郯城战斗模范连"荣誉称号。

该连此后经历与"青口十八勇士连"类似,值得一提的是,因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功勋卓著,1962年5月,当时番号为沈阳军区第38军112师334团3营8连的该连,被朝鲜人民军总政治局授予"朝鲜人民军红旗中队"称号(334团被授予"朝鲜人民军红旗联队"称号),在参加抗美援朝的全军各部队中堪称独一无二。

"郯城战斗模范连"现为中部战区陆军第82集团军合成某旅。

71.旗帜:刘老庄连

简介:新四军第3师7旅19团4连,是1939年3月由地方武装编入淮海地区我党领导下的游击3大队。1943年3月,为掩护淮海区党政机关和人民群众安全转移,新四军第3师7旅19团4连在刘老庄面对千余日伪军,毫不畏惧、浴血奋战,连续打退敌军多次冲击,随后敌集中所有火力向该连阵地进行猛烈轰击,指战员们仍与日伪军作最后战斗,直至82名勇士全部壮烈牺牲,被朱德同志赞誉为"我军指战员的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战后,以涟水独立团某连为主体,当地群众选送82名优秀青年参军,新四军第3师7旅重新组建连队,并命名为"刘老庄连"。

此后该连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中参加战役战斗100余次,多次立功受奖。1948年11月后,番号为43军127师379团4连。1979年2月,"刘老庄连"在379团战斗序列下参加了对越自卫还击作战。1985年,43军在百万大裁军中被裁撤,127师转隶到54集团军,成为54集团军中的精锐快反力量。军改前,该连为济南军区第54集团军步兵第127师379团2营4连,2017年军改以后,为中部战区陆军第83集团军合成某旅,2025年10月,该连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72.旗帜:铁的模范支部

简介:1942年6月,为粉碎山东滨海地区日军抢粮阴谋,八路军第115师教导2旅4团7连奉命开进临沂贺城村,在连队党支部坚强领导下,与地方武装一道围困日军据点,采取封锁通路、分散警戒等措施阻止日军袭扰,确保小麦抢收顺利完成。随后,该连又在反"扫荡"、反"蚕食"斗争中屡立战功。1942年12月,滨海军分区授予该连党支部"铁的模范支部"荣誉称号。

抗日战争结束时,该连改称八路军山东军区第2师4团7连,之后奔赴东北。1947年,先后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2师4团7连、东北野战军第1纵队2师4团7连。1948年11月,该部改称38军113师337团7连。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期间,7连随337团大胆穿插三所里、龙源里,作为团预备队担负侧翼打援任务。

2017年军改后,机步113师被拆分,其中以337团为主体组建了中部战区陆军第82集团军合成某旅(番号致敬解放战争后期,曾在38军编制内短暂存在过的151师),"铁的模范支部"为该旅合成3营装甲步兵7连。

73.旗帜:王老沟英雄连

简介:1939年6月,八路军第120师358旅警备6团7连行军至晋西北王老沟地区,与200余名装备精良的日军遭遇,连队官兵敢打硬拼、英勇顽强,冒着猛烈炮火与日军反复争夺阵地,展开激烈肉搏。经过8个多小时激战,歼灭日军190余人,缴获大量装备物资。1939年8月,八路军第120师授予该连"王老沟英雄连"荣誉称号。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1946年11月16日,警备6团改编为晋绥军区3纵队独3旅9团。1949年2月,该团改称3军8师24团。1952年7月1日,该团改编为1军2师战车团。1953年1月该团编散,仍保留番号;同年3月,以第1战车学校和坦克1、2、3训练基地抽调部分干部和乘员,重新组建机关和营连机构,番号改称坦克自行火炮207团,隶属志愿军2师建制,暂归华北军区装甲兵领导。

1968年9月到10月,坦克自行火炮207团调归坦克11师建制,1969年重排番号,坦克自行火炮207团改编为坦克42团。1983年3月,因武汉军区被撤编,坦克42团随坦克11师转隶给43军。1985年百万大裁军期间,43军撤编,坦克11师又归属于20集团军。

1998年11月,该团改编为装甲42团;同时,坦克11师改编为装甲11师,转隶第54集团军。2011年,装甲11师拆分,"王老沟英雄连"留在重建的装甲11旅。军改前,该连番号为济南军区第54集团军装甲11旅坦克2营5连。2017年军改后,该连为中部战区陆军第83集团军。

74.旗帜:观杰中队

简介:该部1938年春诞生于上海市郊南汇县,1943年底整编为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5支队3大队7中队。1944年7月31日,7中队奉命参加武装保卫慈溪东埠头秋收任务,在中队长观杰的指挥下,中队官兵顽强战斗,与伪军5个连反复争夺阵地,至下午7时许毙伤伪营长以下100余人,俘虏20余人,缴获轻机枪4挺,步枪30多支,子弹2000余发。战斗中观杰身负重伤,仍然带队奋勇冲击,直至光荣牺牲。1944年8月,浙东游击纵队授予该中队"观杰中队"荣誉称号。

1945年初,浙东游击纵队改编为苏浙军区第二纵队。抗战胜利以后,1945年11月,苏浙军区第四纵队、苏中军区教导第一旅和苏浙军区第二纵队在江苏涟水县整编为新四军第一纵队,"观杰中队"所在团改编为新四军第一纵队第三旅第7团,同年12月,该连所在团改编为津浦路前线野战军为第1纵队3旅7团。1947年1月,改称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3师7团。1949年2月,"观杰中队"番号为20军60师178团2营4连。

1951年,在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华川阻击战中,4连战士程九岭只身奋战,坚守连前哨阵地1天,击退敌6次进攻,歼敌40余人,被志愿军总部授予"孤胆英雄"荣誉称号。1955年,178团奉命参加一江山岛解放战斗,"观杰中队"随2营在副团长、战斗英雄毛张苗指挥下,涉水上陆后迂回穿插作战,胜利攻占主峰203高地。

1998年在改革浪潮中,20集团军改为军旅营体制,步兵60师改编为摩步60旅,"观杰中队"仍为该旅摩步2营4连。2012年1月,摩步60旅再次改为机械化步兵60旅,该旅转型为数字化合成旅,成为我军第一批数字化合成部队;2017年军改后,"观杰中队"现为中部战区陆军第83集团军合成某旅。

75.旗帜:演马庄战斗英雄连

简介:1940年11月26日,东北军57军112师667团一连连长江潮(已是中共地下党员)率全连官兵,另有三连班长宋树仁,刘福庆和王琳等人率5个班战士,毅然起义。为统战需要,这支部队先后被编为57军补充团、57军独立团、57军独立旅。经历叛徒率队叛变事件后,1943年8月,已经吸收了大量新战士、经受残酷战争磨练的57军独立旅正式改编为八路军滨海军区海陵独立团,江潮任团长,其2连以原东北军667团3连部分官兵为基础。

1944年7月5日,海陵独立团包围江苏东海大兴庄据点,6日拂晓一举夺取。在随后的打援追击战中,团主力将逃窜之敌包围在演马庄一个大院内,2连担负主攻任务。面对装备劣势和不利地形,连队以勇猛战术进行穿插分割,分头猛攻据守日军,并展开白刃格斗,最终于7日全歼日军松田小队21人(生俘2人),缴获轻机枪两挺、掷弹筒一具、步枪二十一支、子弹千余发,2连只阵亡1人,伤7人。战后滨海军区授予该连"演马庄战斗英雄连"荣誉称号。

1944年11月,海陵独立团扩编为滨海军区独立一团。1945年8月编为山东解放军二师六团,在东北战场改称民主联军一纵二师六团,后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军113师339团。2连在解放战争中表现依旧出色,曾荣获师颁发的"英勇善战"锦旗。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2连随339团参加了第一至第四次战役,在汉江南岸阻击战中,全连在连长高学礼带领下,同心协力,不怕牺牲,连续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大量杀伤了敌人,使前沿阵地稳如泰山,2班表现尤为突出,战后被团党委授予"清溪山战斗英雄班"的光荣称号。

1998年9月部队编制体制调整,113师撤销步兵339团,2连作为英雄连队被编入师侦营,改为仪器侦察连。2017年军改后,113师被拆分,原师属侦察营整体编入旅属侦察营,"演马庄战斗英雄连"现为中部战区陆军第83集团军合成某旅。

76.旗帜:百战百胜

简介:授予时番号为新四军第3师7旅20团1连,该连是一支参加过秋收起义的红军连队,毛主席使用过的"红菜盘"即来自该连队。全面抗战爆发后,该连改编为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3营9连,1941年转战江淮平原。在反"扫荡"、拔据点、打击日伪军的历次战斗中,全连发扬敢于争先、敢于战斗、敢于牺牲、敢于胜利的战斗作风,勇猛作战,屡战屡胜。1942年11月,日伪军5000余人采取分进合击的战术,分多路企图对沭阳地区我党政领导机关进行合围。该连受领阻击任务后迅即出发,连夜行军80余公里赶至双山头,歼敌50余人。战后,该连被新四军第3师授予"百战百胜"荣誉称号和锦旗一面。

1945年11月,新四军第3师7旅20团赴东北后,在东北战场改称民主联军六纵十六师四十七团,后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军127师380团,"百战百胜"连作为该团1连,先后参加了秀水河子歼灭战、四平保卫战、辽西大会战、解放海南岛等战役战斗、屡立战功,在辽西会战中荣获"英勇连"荣誉称号。

1985年,43军被裁撤,127师转隶54集团军,"百战百胜"连此后番号为第54集团军127师380团1营1连。2017年军改后,127师被拆分,380团番号撤销,与原兰州军区第47集团军装甲9旅等单位合并组建中部战区陆军第83集团军合成某旅,"百战百胜"连为该旅,又名"铁心向党红一连"。

77.旗帜:战斗先锋连

简介: 授予时番号为八路军第115师独立团4连,前身是同样参加过秋收起义的红军连队,有着"井冈山下红一连"之称。1937年9月平型关战斗中,4连在腰站设伏阻击增援日军,战斗打响后,连队利用地形采取灵活战术,一天击退日军13次进攻,人员大量伤亡仍顽强坚持战斗,使日军迟滞不前,为平型关战斗的胜利作出突出贡献。战后,八路军总部授予该连"战斗先锋连"荣誉称号。

抗战胜利以后,该连所在部队改编为晋察冀军区冀晋纵队第4旅11团,1949年1月,该连所在团改编为华北军区第19兵团63军189师566团。1949年在太原战役中荣获"立功太原"称号,兰州战役中荣获"锋利尖刀"称号,被授予"攻如猛虎"锦旗;在抗美援朝小里山作战中,获"大功连"荣誉称号。

1966年,为加强首都警卫力量,189师脱离63军序列,转隶北京卫戍区;1969年,189师改番号为北京卫戍区警卫4师,"战斗先锋连"改编为该师11团1营1连(从1979年1月开始,警卫4师3个步兵团番号又从10、11、12团改为14、15、16团)。1985年7月,警卫4师整体调离北京卫戍区,回归63集团军恢复189师番号(1969-1985年期间由原北京军区工程兵第2工区改编的189师撤编)。

1998年10月,189师缩编为旅,"战斗先锋连"仍为该旅摩步1营1连;2003年11月,63集团军撤编,189旅随军撤编,1营1连作为红军连得到保留,编为第27集团军机步188旅机步4营10连。2017年军改后,该旅为中部战区陆军第82集团军合成某旅合成4营装步10连。随着近年新一轮编制体制调整,该连改编为海军陆战队。

78.旗帜:攻守兼备连

简介:该连前身是1939年由八路军山东纵队东海区独立第2营抽调1、2连骨干成立的第3连,1941年随营改编为山东纵队第5支队特务营第3连,1942年改编为胶东军区特务营第3连。1944年5月马莲庄战斗中,该连担负突击任务,面对日伪军炮楼的猛烈火力,3连灵活调整战术,采用木杆挺举炸药包方式实施爆破,大刀组乘机冲进炮楼砍杀,随即全连发起冲锋,经2小时激战,全歼马莲庄日伪军。战后,胶东军区授予该连"攻守兼备连"荣誉称号。

抗战胜利后,胶东军区特务营分兵,营部与1连等单位结合地方部队扩编为胶东军区特务团(后来的"济南第二团"),3连与兄弟连队被编为东北挺进纵队第2支队第1大队,番号改为1连。进入东北后,"攻守兼备连"一直保持在所在战斗序列中的1连番号,起初为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20旅58团1营1连,后来19旅与20旅58团合编为1纵3师、58团改为8团,该连成为8团1连,1948年11月连番号改为38军114师341团1营1连。

1996年114师按武警机动师编制,"攻守兼备连"荣誉部队也随之转隶武警,2018年改革后成为武警第一机动总队某支队机动2大队装甲车中队。

79.旗帜:胶县战斗模范连

简介:1945年8月,山东军区滨海军区滨海支队第25团1连在攻打胶县战斗中,与友邻部队迅速歼灭城头伪军,一举突破外城;随后,连队又4次爆破炸开内城西门,冲入城内与敌展开巷战,进行激烈白刃格斗,毙俘伪军300余人。战后,滨海军区授予该连"胶县战斗模范连"荣誉称号(一同获得该荣誉的还有3连)。

抗战胜利后,滨海支队第25团奔赴东北,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第19旅第55团,随着19旅与20旅58团合编为1纵3师,第55团改为3师7团,"胶县战斗模范连"仍为该团1连。1948年11月连番号改为38军114师340团1营1连。

1996年,114师执行武警机动师编制,该连随之转隶为武警114师340团1营1连,2018年改革后成为武警第一机动总队某支队机动1大队装甲车中队。

80.旗帜:血战磨河滩钢铁连

简介:该连同样是红军连,前身为叶挺独立团"模范八连";土地革命时期,改编为红四军第11师31团1营2连;抗日战争时期,改编为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5团(老五团)1营1连。1940年百团大战磨河滩阻击战中,该连奉命掩护团主力从娘子关地区突围,面对日军500多人疯狂反扑,全连勇猛拼杀,与日军短兵相接、展开肉搏战,激战5个多小时,毙伤大量日军,出色完成任务。

战后,晋察冀军区授予该连"血战磨河滩钢铁连"荣誉称号,连长邓仕钧被授予"特等战斗英雄"称号。朱德总司令还专门接见了1连指战员,并题词:"多打胜仗,再立战功"。此后到1944年2月,1连在平山境内共与日寇进行大小战斗500多次。其中铁牛山伏击战、觉石院攻坚战、孟家庄突围战,以及智取回舍炮楼、四攻平山城等,都打得十分出彩,远近扬名。

解放战争后期,"血战磨河滩钢铁连"所在团改编为63军187师559团,该连成为187师重要的红军血脉。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当年血战磨河滩的连长邓仕钧已升任559团团长,在第五次战役中带领全团在吉谷里一带顽强阻击美军,在即将撤出阵地时被炮火击中头部,壮烈牺牲,年仅35岁。

1996年,187师执行武警机动师编制,该连为武警187师559团1营2连,2018年改革后,该连被改编为武警第1机动总队某支队2中队。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军区 八路军 山东 新四军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