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阅读专栏:第 75 期
作者 | 刘国华 原创出品 | 管理智慧
2016 年 6 月,全食超市以 137 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亚马逊。消息一出,零售圈一片哗然。大家都在猜:亚马逊到底看中了什么?是健康有机的产品定位?还是那种逛超市像逛艺术馆的购物体验?这些当然都很重要,但全食超市真正令人称奇的,是它有一套特备的招聘方式。
在大多数公司,招聘是自上而下的标准流程:HR 筛简历,然后主管做面试,最后高层拍板。公司原有的员工呢?只是被动接受哪个新同事被安排到了本部门。但全食超市不一样:新同事能不能被安排进来,老板说了不算,而是由该部门的同事们一起决定。
他们怎么做呢?首先,应聘的新员工必须先接受同部门同事们的集体面试,试用期后,还要通过大家的投票表决。必须拿到三分之二以上的票数,才算正式加入团队。这样的招聘,更像是一场团队的集体决策。
这意味着,新员工的身份从第一天起就带有一种 " 被大家共同选择 " 的烙印。这背后的心理契约是:因为是自己选的,老员工们会更加审慎地对待这个决定;新员工能留下来,意味着受到了大家的集体认可,自然也会更快地产生归属感。
为了让大家尽管了解企业文化,很多企业喜欢搞一大堆入职培训、文化宣讲,试图靠制度和口号把新人 " 灌 " 进组织。但全食超市则是通过 " 共同选择 " 直接确认这个人适不适合公司。
换句话说,这是从源头嵌入的一种文化设计。比单向的宣告更真实,比冷冰冰的制度更持久。
管理学者加里 · 哈默曾评价全食的风格是 " 民主管理 "。它的逻辑并不是削弱权力,而是重新分配权力:从单一领导者,扩展到每一个利益相关者。
于是,员工不再只是被动的执行者,而是文化的共同缔造者。他们既干活,也认同;既有任务感,更有主人翁感。由此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民主参与 → 更高信任 → 更高效率 → 更好回报 → 更强吸引力。
这或许是全食超市长期保持活力、并最终被亚马逊看中的深层原因。
在很多中国公司里,新人常常是 " 老板一句话 " 或者 "HR 定下来的 ",同部门的人见到新员工的第一次就是入职当天。结果,新人没归属感,老员工也没责任感。
如果能让未来的同事也参与招聘,哪怕只是联合面试,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团队会觉得 " 这是我们选的人 ",新人会觉得 " 我是被团队接纳的 "。
这种机制对初创企业、家族企业尤其适用。因为在这些组织里,每个人都是关键角色,文化匹配远比技能重要。
当然,这种 " 民主 " 不是没有代价:招聘节奏可能慢一些,过程也复杂一些。但全食超市告诉我们:这种 " 慢 ",换来的是更深的信任和更长远的效率。
小注
此篇所录,出自所著《新商业思维》(第二辑)。并于原稿之上,多有略微删润,以增益其义。
套书共六辑,洋洋洒洒百万余言,以 " 短阅读,长思考 " 为成文原则,广涉商界诸般思维,常有洞见。然书成之后,阅者寥寥。虽或有读者妄语曰:" 读此六卷,世间再无新思维;纵有新意,亦不过换汤而已。" 此言或讥或赞,不可尽信。然有友人劝曰:" 观点思维若不传,终将珠玉蒙尘,实为可叹。" 余闻此,颇感其言有理。且其已久无再版,市井难寻,欲购亦不可得。
故此立志,将以数载光阴,择时细述,陆续刊布。惟愿诸君偶有所得,一言半句,能启思路,便不负笔墨一场。

作者|刘国华
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高级合伙人,品牌与传播事业部负责人,专注品牌建设与企业文化、企业史与企业家思想,常年为多家企业提供咨询服务。
为您推荐:
华夏基石最新推出 2025 企业内训大课:
这套实操方法论,目前已为一线城市的企业内训超 300 场,超 60000 名企业家和管理精英参与学习,2 天学会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顾客经营体系,助力企业实现市场突破和组织变革。
【点击链接了解详情】
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
中国管理咨询的开拓者和领先者
彭剑锋、黄卫伟、包政、吴春波、杨杜、孙健敏领衔
战略丨营销丨研发丨生产丨运营丨品牌
企业文化丨组织人力丨 AI 应用

咨询合作扫码
感谢阅读和订阅《管理智慧》,为了便于您及时收到最新推送,敬请星标本公众号。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