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历史的烟尘,这些历经时光淬炼的文化基因,跃动在现代生活的脉搏内,流淌在现代云浮人的血液中,晕染在城市的烟火里,共同铸就了云浮灵动包容、沉稳坚韧的城市特质
◇从禅宗六祖惠能到水东村程朱理学,云浮的精神脉络清晰而厚重。这份由禅、理交融孕育出的包容与思辨,早已化为云浮人 " 知行合一 " 的生动实践
◇一座城的文化血脉与风骨传承,也体现在这座城、这城人未来的发展目标和奋进姿态上,今日的云浮人已然扛起了这份时代重任
金秋时节,云浮罗定市的 长岗坡风景如画(资料照片) 云浮市委宣传部供图
山水之间有灵气,自如人间神仙地。岭南大地,西江之畔,广东最年轻的地级市云浮,自 1994 年建市至今不过 30 余载。但这座 "90 后 " 城市的底色,远非 " 年轻 " 二字所能概括。
秦朝始设南海郡,后以州、县为建制多次变更。至唐朝天宝元年,朝廷在云浮山下设立了云浮郡。此后,云浮郡的名称及行政区域历经变更。郁南磨刀山遗址的发现,将岭南人类活动的历史从距今 13 万年大幅推前至 80 万至 60 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更是让这片土地留下了远古的回响。
新城古韵。千年文脉的浸润,为云浮刻下了独特的文化烙印。禅意、石艺、革命英雄气,以及 " 敢教日月换新天 " 的拼搏与奋进,共同沉淀出这座城市的文化气质与精神脉络。
行走在云浮,无论是街头巷尾的百姓,还是投身建设的创业者,抑或是基层工作人员,几乎所有人都用相似的词汇描绘他们眼中的云浮人:刻苦坚韧、淳朴老实、务实灵活。
禅文化赋予了云浮人明心见性、包容开放的精神境界;石艺文化锤炼了云浮人精益求精、勇于创造的工匠追求;红色文化塑造了云浮人艰苦奋斗、披荆斩棘的浩荡风骨 ……
穿越历史的烟尘,这些历经时光淬炼的文化基因,跃动在现代生活的脉搏内,流淌在现代云浮人的血液中,晕染在城市的烟火里,共同铸就了云浮灵动包容、沉稳坚韧的城市特质。这也成为这座青春之城向新求变、坚定前行的不竭动力。
禅风理韵润心性
" 云浮 " 二字,仿佛一幅写意水墨,群山间云雾缭绕,具有超脱尘俗的灵性,飘逸出尘的姿态。
这份萦绕于名字间的灵秀之气,似禅者定力。这里,是六祖惠能大师的故乡。惠能是中国禅宗文化的重要代表,其所弘扬的 " 心性本净、佛性本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 理论跨越国界,影响深远。
若要寻访这禅风的源流,必当踏入新兴县的国恩寺。作为六祖惠能大师的出生与圆寂之所,这里有 1300 多年的历史。步入古刹,时间仿佛放缓脚步,鸟鸣清风与远山近水相融,相传由六祖惠能大师亲手栽种的荔枝树依旧枝繁叶茂、硕果累累,让人感到由内而外的松弛与安然。
禅文化经年累月地雕琢着云浮人的精神气质,滋养了云浮人包容、思辨、注重内在的精神追求,化作了他们脸上的从容淡定,待人接物的宽厚平和。" 修行不一定要在庙宇 " 的理念被融入日常生活。
这一精神追求,还体现在对内在文化秩序的坚守与传承上。云城区腰古镇的水东村便是内在修养转化为外在秩序的生动范例。
水东村地处新兴江东面,被称为 " 岭南理学第一村 "。宋朝理学家程颢的第 10 代后人程绍明,于明朝永乐二年在此建村,距今已有 600 多年历史。村子布局以 " 水浮莲花 " 为意象,朝向各异,层层向外拓展。现存 588 座明清建筑,无论是祠堂还是民居,都保留着最原始的状态。
走进水东村,置身岭南水乡,漫步在青绿画卷中,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古代的田园生活。根据古村落的文化及自然地理特征,有学者将水东村定位为 " 理学古村,云山水乡 ",具体表现为 " 五个合一 ",即天人合一、粤皖合一、理佛合一、耕读合一、根枝合一。
这种 " 理 "" 合 " 的精神,体现在水东村的每一个角落。
在程氏大宗祠,迎面可见四株植物,分别为罗汉松、含笑、石榴及桂花,寓意执着坚韧、包容开放、多子多福、蟾宫折桂;村中 9 个宗祠共用一口水井,水井呈方口,是 " 程 " 的象征。这座建于清乾隆年间的祠堂,又名序伦堂,直至上世纪 70 年代一直被用作学堂。目前是村民议事堂,邻里矛盾、村中大事都在这里商讨、解决。
村里石板路上,每相距十米左右就向旁边突出一块,呈 "T" 字形,行走在这条路上,如果两人相向而行,年轻的要谦让年长的,遇上负重者,轻装的人就行出一步站在突出的石块上,让负重者先过,这在水东村被称作 " 礼让路 "。
在村巷中,巷道尽头看似走不通,仿若死胡同,实则可顺着墙根移步,窄道隐于转角。" 这样的设计是想要告诉大家,人生亦如此,困局常使思维设限。多一分探寻,留一丝变通,方能破局寻得出路。" 水东村党支部书记程可说。
在学斋文化展示馆,可以看到水东村深受理学传统的熏陶。鼎盛时期,村中同时有 12 所学斋,每个学斋都有自己的学田,用于支付先生的报酬,也用于奖励优秀学生、帮助困难学生,程氏子女不分男女都可来这里读书。
基于其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2012 年,水东村被评为第一批 " 中国传统村落 ",是云浮唯一一个入选的古村落;2019 年,被评为第七批 "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为进一步挖掘水东村的文旅价值,当地正深入推进村落的保护与传承,让古村落活化焕新,实现农交文旅商一体化发展。
从禅宗六祖惠能到水东村程朱理学,云浮的精神脉络清晰而厚重。这份由禅、理交融孕育出的包容与思辨,早已化为云浮人 " 知行合一 " 的生动实践。
比如崇文重教、耕读传家的传统,已经转化为当代云浮重视教育、育才爱才的城市自觉。在云浮主政者眼中,抓教育就是抓未来,抓教育就是抓发展,抓教育就是抓质量。近年来,云浮新建和引进了一批高质量的学校,新增优质学位超过 8 万个。
这,正是古老文脉与现代发展最动人的同频共振。

位于云浮市郁南县的 磨刀山遗址(资料照片) 云浮市委宣传部供图
石魂匠心砺坚韧
穿行于云浮市云城区,目光所及,一家家石材企业的招牌接连不断,延伸成一条特色鲜明的产业长廊。
这是名声在外的云浮百里石材走廊,一个由石材市场、加工基地与企业紧密汇聚而成的产业集聚区。作为全国石材产业链中的重要枢纽,这里生动诠释着云浮作为 " 中国石都 " 的产业底蕴。
云浮与 " 石 " 的缘分,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云浮山区面积占 60.5%,丘陵面积占 30.7%,利用当地遍布山石的自然地理条件,云浮人开采 " 云石 ",以石艺闻名。
云浮市委书记卢荣春介绍,在这里,石头被赋予了生命和灵魂。在数百年的石材加工史中,云浮人以山为库、以锤为笔,将 " 背着石头讨生活 " 的艰辛转化为匠心传承的序章。在广州中山纪念堂、广州花园酒店、埃及开罗会议中心等地,《天长地久》等云石壁画作品无不铭刻着云浮石艺跨越地域和时空的辉煌。云浮石艺代表作《纸飞机》采用黑色大理石雕刻而成,细节精致到报纸纹理和文字刻痕,2023 年被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纳入永久收藏。
今日的云浮石材产业,是当地民生特色支柱产业,加工工艺在中国甚至全球保持领先,先后获得 " 中国石材基地中心 "" 中国石材流通示范基地 " 等称号。
" 曾有外国总统,利用私人出行的机会来到云浮,了解这里的石材。" 深圳琦石汇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银辉告诉记者,云浮已经形成了 " 买全球,卖全球 " 的发展格局。海关数据显示,2024 年,云浮市出口石材制品 9.1 亿元,同比增长 17.6%。
支撑这一格局的,是超过 7000 家石材企业构成的庞大产业链,是超过 20 万的从业人员,是不断攀登巅峰的工艺水平,以及持续整合完善的行业生态。
从传统石雕到现代产业集群,这段与石头紧密交织的历程,锤炼出云浮人的坚韧。这种品格,在和平年代是匠人手下对毫米精度的执着;在烽火岁月中,是革命先烈坚如磐石的信仰与视死如归的忠诚。
在云浮史册中,明代抗倭名将陈璘是一位标志性人物,因任官举家落户东安县(今云浮市云城区、云安区)。陈璘一生战功显著,尤其在明万历二十五年,倭寇大举侵犯朝鲜,朝廷知陈璘有谋略,善用兵,熟悉倭情,命他统领广东 5000 兵援朝抗倭,立下赫赫战功。
陈璘并非孤例。这里还有中国工人运动著名领袖邓发、抗日将领蔡廷锴 …… 这些镌刻在中国革命丰碑上的名字,无不展现出云浮人百折不挠的品格。
如今,这沉静而强大的 " 石魂 ",早已从匠人和革命先辈的指尖注入云浮血脉,历经代代传承,在当代青年身上点染出昂扬与不屈的光芒。
2022 年 8 月,电影《我,就是风!》在云浮开机,2024 年 5 月正式上映。影片讲述独臂少年追逐篮球梦想的故事。片中主角面对身体残缺与外界质疑,在球场上用单臂完成行云流水的运球、突破、投篮等动作,诠释了 " 生命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 的坚韧。
这部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背后的主人公名叫张家城,2006 年出生于广东省云浮市,5 岁时因意外失去右臂,却未向命运低头。2018 年,他在乡镇篮球培训班中初次接触篮球,从此便以 " 要么努力,要么放弃 " 的信条打磨球技。对于这个篮球少年,美国职业篮球运动员斯蒂芬 · 库里跨国发声鼓励。
在残缺中追求完美,在逆境中淬炼刚强。从他每一次精准的投篮、每一滴挥洒的汗水中,人们读懂了何为 " 志如磐石 "。
这份坚韧,并非只存在于聚光灯下的高光时刻,更沉淀于平凡日常中的每一刻。在张家城近期的一条短视频里,体考倒计时 100 天的字样与《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旋律交织,生动诠释了云浮青年将个体生命汇入时代洪流的勇毅,他以行动证明,即便身处暗礁,也要奔涌向前。
张家城是云浮的青年代表,更是万千云浮奋斗者的缩影。他们或许不在赛场,而在工厂车间里精益求精,在实验室中潜心钻研,在田间地头默默耕耘。云浮民风淳朴,当地的干部和群众将坚韧与汗水,沉淀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正是这无数个坚韧的个体,汇聚成云浮这座城市砥砺前行的磅礴力量,一步步垒筑城市发展的阶梯,让这座广东最年轻的地级市在成立 30 年后,能够不断赶超进位。
近三年,在广东省公布的 21 项主要经济指标中,云浮市有 10 项指标总量前移进位,17 项指标总量摆脱全省末位。2024 年,14 项指标增速进入全省 " 上半区 ",其中 6 项指标增速排名全省前 5。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云浮正迈出沉稳而有力的步伐。

位于云浮市新兴县的 国恩寺(2023 年 7 月摄) 新兴县委宣传部供图
敢为人先踏浪行
云浮河流众多,水系发达,全市集雨面积在 100 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有 34 条。境内罗定江、新兴江、南山河等河流由南向北注入西江。
西江作为珠江水系的大动脉,从西向东沿云浮北部奔流而过。云浮辖区西江干流河段航道里程约 109 公里,航道等级为一级,常年可通航 3000 吨级船舶,形成黄金水道,使云浮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向东可融接珠江三角洲的澎湃浪潮,向西能联通大西南的广袤腹地,也使云浮形成了 " 东融湾区、西接 RCEP" 的发展策略。
水,塑造了云浮的肌理,至柔至润,亦至刚至强,这份刚强在被誉为 " 人工天河 " 的长岗坡渡槽建设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云浮坐拥丰富水系,但部分地区却饱受 " 旱涝交织 " 之苦。罗定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媛程告诉记者,历史上,罗定市因地形和气候,大部分地区历来干旱,旱涝灾害频发。" 山下河水白白流,山上用水贵如油 " 等顺口溜,是当地百姓的真实写照。
为解决 " 十年九旱 " 的现实困境,1971 年,时任罗定县委书记的郭荣昌意识到,只有建造水利工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罗定旱患。
但难题接踵而至。
首要难关是资金。当时全县年财政收入约 900 万元,难以支撑超过 2000 万元的庞大工程预算。为解决资金难题,当地动员起一切可用的力量,县委领导带领广大党员、团员、青年突击队和人民群众等上万人,不求回报地投入建设。工地上,人力车往来穿梭,一幅 " 鞭山赶石 "、肩挑人扛建造 " 人工天河 " 的壮阔画卷铺陈于天地之间。
为确保工程进度,一条规定被严格执行,县委书记每年下工地时间不少于 100 天,乡镇党委书记不少于 200 天,村书记不少于 300 天。这不仅是时间的刻度,更是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铮铮誓言。
另外一个难题是工程建设难。长岗坡渡槽纪念馆讲解员介绍,长岗坡渡槽很多技术难点前所未有,比如金银河水库库区水土流失严重,极易淤积;再如当地的粉质土壤,难以解决大坝防渗问题。
对此,设计师们耗尽心血,经统计,他们用过的废纸和废笔达到 178 公斤。看似简单的数字,丈量着他们为攻克难关付出的无尽思考。最终的方案,节省钢材 300 多吨的同时,克服了渡槽承载力、大跨拱水平推力和风力载荷力大等技术难题。
历经数载寒暑,汗水终结硕果。1981 年,一条长达 5200 米、面宽 6 米、高 2.2 米,流量高达 25 立方米 / 秒的长岗坡渡槽最终竣工通水,屹立于山峦之间。
长岗坡渡槽每年把近 4 亿立方米的太平河、罗镜河河水横空输送到金银河水库,使之成为罗定库容、供水量、发电量最大的水库,灌溉 8 万多亩农田,保障城区以及多个乡镇 55 万人口的生产生活用水,改写了罗定旱患的历史。
" 北看红旗渠,南看长岗坡。" 这条承载着光荣与梦想的 " 天河 ",至今坚固如初,未曾进行过大修,它昭示着当年设计与施工质量的卓越,更是云浮人民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丰碑。
如今,长岗坡渡槽已不仅是一项水利工程,更是一处传承红色基因的示范地。2018 年,长岗坡渡槽被确定为首批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重点建设示范点之一;2023 年,被确定为第十批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激励着后人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继续踏浪前行。
长岗坡渡槽所体现的 " 为民、担当、实干 " 理念已深深融入当地干部的具体实践。
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卢荣春深知,干部队伍是关键。提振干部队伍精气神,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为此,云浮以 " 领着干、推着干、拉着干 " 的务实作风带动作风、政风的整体转变。几项看似细微的制度调整,却重塑了机关风貌:
设立饭堂打卡制度,领导干部与普通干部一同在食堂用餐并打卡,规范生活作息,并形成一种 " 无形的监督 ",有力推进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到实处;严格推行打卡上下班制度,领导干部带头遵守,纠正散漫风气,塑造高效、严谨的机关工作节奏;强化工作统筹,将市委四套班子的重要工作议程汇总整合," 一盘棋 " 调度,有效避免任务重叠、时间冲突,确保政府工作高效协同推进。
这些举措带来的变化明眼可见,干部队伍作风进一步改进,凝聚力和执行力也显著提升。
瞄准 " 六个更好云浮 " 的发展愿景,当地清醒认识到,一定要让思想观念赶上来、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赶上来、营商环境赶上来、产业发展质量赶上来、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赶上来、人民生活水平赶上来,努力追上全国平均水平、再追上珠三角平均水平。以此为方向,云浮已开启第二个 30 年的奋进历程。
一座城的文化血脉与风骨传承,也体现在这座城、这城人未来的发展目标和奋进姿态上,今日云浮人已然扛起了这份时代重任。
(《瞭望》2025 年第 44 期)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