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不能简单照搬其他城市的发展模式,必须立足于优良的生态和特色资源优势,取长补短、扬长避短、锻造长板,脚踏实地走出一条后发赶超的路子
◇一件件民生实事的扎实落地,诠释了云浮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对 " 快 " 与 " 慢 " 的深刻理解和辩证把握,既让云浮的发展保持了追赶跨越的紧迫,又拥有了夯实根基的从容
◇以头号力度和决心纵深推进 " 百千万工程 ",激活镇域经济、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村镇从 " 被动输血 " 向 " 主动造血 " 转变
凌丰集团的不锈钢制品 自动化生产线(资料照片) 云浮市委宣传部供图
西江中游南岸,广东省中西部,云浮与肇庆、佛山、江门、阳江、茂名及广西梧州接壤。相比于广东的很多城市,从一定程度上说,云浮是不起眼的那一个。
但这座 " 小块头 " 城市,却以奋进姿态,在建市 30 周年的节点交出了一份靓丽答卷。
2024 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 1300 亿元、全市人均 GDP 达到 54619 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建市时增长 11.7 倍,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比建市时增长 38.6 倍,金融存款突破 1900 亿元 ……
经济体量实现从 " 百亿级 " 到 " 千亿级 " 的新跃升,地方财力取得从 " 紧平衡 " 到 " 略有余力 " 的新突破,工业经济迈上从 " 小产业 " 到 " 大集群 " 的新台阶,发展动能拼出从 " 小工程 " 到 " 大项目 " 的新高度,人民生活从 " 解决温饱 " 向 " 共同富裕 " 大步迈进。" 山区小城 " 云浮,在加速蜕变。
面对起步时家底太薄的实际,以及当前所处的身位,云浮必须思考:云浮有什么,云浮能做什么,云浮想做什么。
在云浮市委书记卢荣春看来,作为后发地区,云浮不能简单照搬其他城市的发展模式,必须立足于优良的生态和特色资源优势,取长补短、扬长避短、锻造长板,脚踏实地走出一条后发赶超的路子。
基于这一清醒认识,近年来,云浮以做强财政、改善民生、提高城市吸引力、赋能产业发展这一链条,着力构建后发优势,积蓄争先进位的能量。
但要锻造云浮跨越发展、长远发展的后劲,更有赖于当地精准把握 " 大与小 "" 快与慢 "" 轻与重 "" 远与近 " 的关系,不断优化完善发展思路,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好高骛远,在人、产、城的共情共鸣中,汇聚起这座城市不断向上生长的磅礴力量。
站在 " 十五五 " 新起点,云浮的下一个 30 年,正蓄势向前。
" 小块头 " 要有大作为
云浮土地面积 7785 平方公里,在广东 21 个地市中位居中游。2024 年全市常住人口 239.73 万人,城镇人口比重 47.42%,经济总量占全省经济总量的份额不到 1%,1994 年建市至今刚及而立 …… 这些数字直观地勾勒出云浮 " 小而年轻 " 的城市基本面。
从人口规模、经济体量、经济结构、产业层次等一系列衡量城市能级的指标观察,在幅员辽阔的中国与经济体量庞大的广东,偏居粤西北一隅的云浮,也是那个不起眼的 " 小个子 "。
但 " 小块头 " 从来不是命运的定数," 年轻 " 和 " 小 " 不意味着必然的落后。面对百舸争流的区域竞争,云浮深知 " 小块头 " 更需有大志向、大格局、大智慧、大作为。
在云浮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任孙涛看来," 小 ",恰恰意味着更灵活的转型身段、更紧密的社会纽带、更强烈的追赶意识。云浮的进位之路,不在于盲目追求体量的 " 大而全 ",在于深耕特色的 " 小而精 ",在于云浮能为珠三角、为广东、为国家做什么,在于从 " 体量焦虑 " 转向 " 质量觉醒 "。
秉承这样的理念,云浮向内探寻,精准识别自身独一无二的价值坐标。无论是依托得天独厚的石材矿产、深耕生态农业的独特品牌,还是拥抱大湾区带来的产业协作机遇,云浮都需要在广东乃至全国的大棋局中,找到专属于自己的位置。
云浮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何伟江介绍,云浮是广东 " 大西关 ",地处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 " 内圈层 ",是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带动大西南地区发展的关键节点和重要门户,蕴含着承接辐射、双向链接的机遇。
为将区位优势最大化,建市以来,云浮在交通上下足功夫。截至目前,全市交通基础设施累计投入达 962 亿元,公路总里程与路网密度均位居全省中上游;高速公路通车里程 427 公里,建设增速排名全省前列;高铁建设发展水平处于粤东西北地区前列;骨干交通网络覆盖全部镇街;西江通航能力提升 3 倍,港口吞吐量增长超 40 倍 …… 这些 " 硬联通 " 为云浮融入区域发展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基于此,云浮聚焦打造 " 东融湾区、西接 RCEP" 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中心。一方面,积极向东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高标准规划建设云浮市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另一方面主动向西对接 RCEP 和 " 一带一路 " 共建国家,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对外交往 " 朋友圈 " 越来越大。
新兴县委书记陈哲江明确提出,要主动对接 " 一带一路 " 建设和 RCEP 机遇,拓展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推动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在第 138 届广交会上,新兴县 20 家企业参展,设置展位达 91 个,目的就是要实现以展促销、以展促贸、以展促招,不断为新兴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独特的区位优势之外,这里更有满目葱茏的生态馈赠。这座城市森林覆盖率接近 70%,空气质量优良率常年保持在 90% 以上,负氧离子含量高,是名副其实的 " 天然氧吧 "。
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自然生态与文化底蕴在此交融。云浮市委宣传部负责人表示,这里没有大城市的喧嚣与压力,取而代之的是舒缓的生活节奏与清新宜人的环境,使其成为快节奏都市圈中难得的宁静休养之所。
依托生态大市的底色,云浮以打造粤北生态发展新高地为目标,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美丽云浮,立志成为 " 粤港澳大湾区后花园 ",并建设成为一座 " 绿色国际化城市 "。
今年 8 月底,云浮正式入选 " 联合国可持续城市标准示范区 " 综合试点城市,成为首个在城市、社区、产业三个层面综合开展示范建设的试点城市,美好愿景迈出重要一步。
将 " 小 " 的精致与 " 年轻 " 的锐气,转化为后发争先的优势,云浮在高质量发展中展现出超越体量的格局与眼界。
" 慢起步 " 更需快追赶
" 十几年前来过,现在已经认不出来了。" 这是一位重访云浮的香港人士,在面对这座崭新城市时发出的感慨。从这句朴素的话语中可以感受到,云浮的城市面貌与发展节奏,已经快过了许多人记忆更新的速度。
回望近年征程,云浮的发展脉络清晰有力。2021 年,云浮在精准防控中率先走出疫情影响,为经济重振赢得先机;2022 年,云浮实现了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 100 亿元、上缴中央及省级库收入突破 120 亿元的 " 两个一百亿 " 目标;2023 年,云浮首获 " 最具幸福感城市——美丽宜业之城 " 称号;2024 年,云浮营商环境评价首次迈进全省第二档;2025 年,云浮 " 综合查一次 " 创新实践获第七届 " 法治政府奖 "、入选国家五部委协同实践案例 …… 一步一个脚印,云浮的发展硬指标不断提升。
云浮的 " 快 ",是在薄弱基础上实现的奋力追赶。1994 年,云浮从肇庆划出设立地级市,底子薄、人才缺、资金少是长期制约。从这样的起点出发,取得今天的成绩,对于云浮而言,每一步前进都意味着巨大的自我超越。
然而,将视野置于广东乃至全国发展大局,云浮已然认识到,纵向与自己比,发展在提速。但横向与其他地区比,必须有更强烈的发展紧迫感。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发展速度日新月异,省内城市都在奋力前行。如果满足于当前的发展节奏,在全省发展格局中,可能面临 " 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 " 的严峻形势。" 更何况,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为迫切,民生改善等不得、慢不得。" 卢荣春说。
在基本解决了发展 " 有没有 " 的历史课题后,云浮直面的是 " 快不快 " 和 " 好不好 " 的双重答卷。提速,已成必然。但速度的指针指向何方,发展的路径如何抉择,关乎未来云浮的模样。
方向既定,实干为要。卢荣春表示,云浮要实现后发赶超,关键是要让干部队伍的思想观念赶上来、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赶上来。过去,部分干部受限于视野与能力,面对发展难题时常 " 不开窍 ",遇到阻碍往往束手无策。
对此,云浮以 " 借 " 字诀破解困局。一是 " 借梯登高 ",主动对标先进,派干部脱产外出学习取经;二是 " 借船出海 ",灵活运用外部平台资源,探索 " 反向飞地 " 等模式,融入更大经济循环;三是 " 借鸡生蛋 ",盘活资源、用活金融工具,撬动发展杠杆。
这让云浮干部重新认识了云浮的价值、使命与发展路径,不少人学成归来时,也将优质项目与合作机遇一并 " 带回了家 ",实现了从思想破冰到行动突围的转化。
但云浮所追求的 " 快 ",绝非以牺牲百姓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增长。云浮所追求的 " 快 ",是建立在人民幸福基座之上的高质量加速,唯有坚持民生与经济相统一,才能行稳致远。
过去多年," 爆水管 " 成了云浮居民心照不宣的 " 烦恼 "。早年资金不足,老旧管网更新、维护不到位,在城区不断扩展的压力下不堪重负,几乎每月都要 " 爆裂 " 几次,甚至在阖家团圆的年三十,都会遇到突然断水的情况。2022 年,云浮下定决心彻底更新改造供水管网,自那以后,困扰街坊市民多年的 " 爆水管 " 情况一去不返。
交通出行不方便曾是另一个民生痛点。过去的云浮城区,断头路比比皆是。有市民调侃," 云浮的特产是‘掉头、掉头、再掉头’ "。近几年,针对城市脉络的 " 疏通手术 " 陆续展开,累计打通了城区长短不一近 40 条断头路。与此同时,过去全市仅有的一个高速出入口时常拥堵,随着第二个出入口在去年正式开通,越来越完善的交通网络联通了城市的物理空间,更畅通了百姓的心头之路。
一件件民生实事的扎实落地,诠释了云浮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对 " 快 " 与 " 慢 " 的深刻理解和辩证把握,既让云浮的发展保持了追赶跨越的紧迫,又拥有了夯实根基的从容。

云浮石艺传承人雕刻 石艺作品(资料照片) 云浮市委宣传部供图
重家底蝶变 " 轻产业 "
石头是云浮这座城市产业发展史上的鲜明印记。调研组一行所住宾馆,目光所及之处,石画、石雕、石艺术品点缀于空间各处,它们不仅是装饰,更无声诉说着云浮作为一个资源大市的厚重底色。
这份 " 重 ",源自大地慷慨的馈赠。云浮的喀斯特地貌孕育了丰富的矿产资源,目前已发现各类矿产 58 种,查明储量 47 种,其中硫铁矿累计查明储量 2.23 亿吨,储量世界第二、亚洲第一;锰、铅、锌、银等金属矿产累计查明资源储量合计约 1467 万吨;建筑石料预测资源量达 443 亿吨,可开采三四百年。云浮的石材、不锈钢、硫化工等产业和资源享誉全球,其中 " 纹脂奶白 "" 云花 " 等品种更是名噪一时。
除了声名在外的矿产资源," 云浮还是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首批 4 个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之一、广东省现代特色南药试验区,是农业大市。" 云浮市农业农村局四级调研员张庆华说,这里孕育了像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这样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形成了黄皮、南药等特色农产品。
在高质量发展和绿色转型的当下,一度出现了云浮赖以立身的 " 重 " 产业似乎已经过时的观点。然而,这一论断并不准确。
全国性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虽步入成熟阶段,但这些基础性资源对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的安全与稳定仍十分重要。它们依然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精细化管理不可或缺的原材料保障。
更进一步看,云浮的 " 重 " 家底并非发展包袱,而是转型的基石。如今的云浮,正以创新思维为传统产业注入绿色化、低碳化、链条化、国际化等现代基因,推动其向产业链高端跃升,让厚重的资源在现代化进程中向新向轻。
例如石材产业,依据《云浮市石材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2 — 2030 年)》,云浮石材产业将形成 " 一园两区四基地 " 的空间布局。" 一园 " 即云浮国际石材产业城主园," 两区 " 即石材荒料保税物流区和石材文化工艺展示区," 四基地 " 即 " 装备制造、循环经济、绿色加工、花岗岩集聚 " 四个基地,从细分领域精准发力,构建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圈。
再如钢铁行业,广东南方东海钢铁有限公司的精品钢项目,以废钢为原材料,采用短流程炼钢工艺,并引入智能化新能源钢卷运输系统、现代化大型电弧炉等全流程智能化装备,实现节能减排、清洁生产,是云浮重点打造的绿色钢铁产业标杆。项目下游产业链将重点发展钢铁延后精深加工,产品涵盖优质碳素结构钢、冲压用冷轧钢、新能源汽车用钢、高性能耐蚀钢和高强钢等。
在硫铁矿产业,以广东广业云硫矿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企业,近年来坚持 " 边开采、边治理、边绿化 " 的原则,全面推进矿山绿色发展,实现矿产资源领域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同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尾矿资源利用,积极延伸产业链,开发绿色建材,促进硫化工产业向高端化迈进。
云浮市常务副市长刘旺先说,云浮正立足本地资源优势,聚力打造金属智造、绿色建材、现代农业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截至目前,三大产业集群总产值分别达到 400 亿元、600 亿元、840 亿元。一批百亿级产业项目相继落户投产,上榜 " 广东制造业 500 强 " 企业 8 家、居粤北片区首位 ……
重产业的轻质化之外,云浮围绕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大健康、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加强布局,抢占产业发展新赛道,着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在这里聚力成势。
在总结近年来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成效的基础上,云浮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庆新表示,要结合 " 十五五 " 规划谋划产业布局、引育头部企业,明确招商引资方向和重点,聚焦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新兴未来产业强链补链建链延链,进一步夯实产业发展根基,加快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云浮的产业进阶之路,正是一场关于 " 重与轻 "" 旧与新 " 的辩证施策和理性抉择,所淬炼的是面向未来的竞争力。

在亿航智能云浮生产基地,亿航 无人机正在进行试飞(资料照片) 云浮市委宣传部供图
" 近突破 " 蓄势 " 远动能 "
在云浮,一个问题被反复提及,也历经深入思考:历届班子一任接着一任干,为何云浮未能实现更大的跨越式发展?
上任伊始,卢荣春带领全市四套领导班子,历时两个多月,深入云浮全市开展系统调研,目的就是为了找准这一问题的症结,寻求破解的答案。
结论是,云浮发展相对滞后,除了底子薄、基础弱等客观因素,更关键的原因在于过去的发展思路与云浮实际不完全契合,照搬照抄珠三角通过三来一补、外贸外资做强做大经济的路径,对体量小、区位条件不同的云浮来说 " 水土不服 "。
最终,云浮摒弃了先追求高端产业、再补齐短板的模式,以 " 反弹琵琶 " 的逆向思维,从自身最具优势的传统产业中寻找突破口。
其核心逻辑是,首先把财政 " 蛋糕 " 做大,只有政府有了真金白银,才有能力系统性补齐民生短板,建设真正宜居宜业的生活高地。当人民幸福指数和城市品质得到提升,自然会增强对人才和资金的吸引力,为未来承接和发展高端制造业奠定坚实基础,最终指向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
依据这一思路,长期、中期、短期目标环环相扣,三大发展赛道协同发力的发展蓝图,在云浮大地铺展开来。
" 最重要、最长远、始终不变的赛道是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发展园区经济。" 卢荣春说,周边的 " 高富帅 " 城市想要吸引 " 白富美 " 很简单,但云浮作为一个 " 小个子 ",招商引资并不容易,招大引强更何其艰难。
对此,云浮举全市之力推动园区建设,产业园区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分散到集中、从单一园区到园区全面覆盖、从粗放式发展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跨越。
目前全市已拥有 5 个省级产业园区,其中工业产值超百亿元的园区 3 个,园区入园项目数达到 672 个,培育规模以上企业 195 家,成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主引擎。
锚定制造业长期赛道的同时,云浮深入学习借鉴东莞、佛山等先进地区经验,将发展镇域经济作为中短期发展的第二条增长赛道。
在云浮干部眼中,过去的镇村像是 " 无底洞 ",经济功能弱,依赖上级转移支付," 等靠要 " 思想制约发展活力。为扭转这一局面,云浮以头号力度和决心纵深推进 " 百千万工程 ",激活镇域经济、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村镇从 " 被动输血 " 向 " 主动造血 " 转变。
具体而言,云浮创新推动市、县两级四套班子及部门 "1+5" 机制定点联系 63 个镇(街)及 260 个典型村,统筹资金 138 亿元、新增债券 75.3 亿元优先安排 " 百千万工程 " 重点项目建设;加大县镇村招商引资力度,推动重大项目进县入园、中等项目镇域布局、小微项目村级承接;扎实抓好人居环境整治;深入实施扩权强县和强县扩权改革、镇街行政体制改革;充分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开展 " 双百行动 "" 村企共建、村村结对 " 等工作。
在 " 百千万工程 " 带动下,云浮 5 个县(市、区)2023 年财政收入均突破 10 亿元,经济总量超 10 亿元的镇(街)40 个、占比 63.49%,村集体经济收入大幅增长,提前两年实现广东省确定的目标。
云浮发展的第三条赛道则着眼于眼前,发展资源经济,将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即时发展动能。
云浮最具优势的石材资源曾长期面临 " 小散弱 " 的产业困局。私人开采企业规模小、分布散、竞争力弱,难以形成规模效益,破坏环境,制约产业发展。面对这一难题,云浮推进矿产资源整合,实施 " 开大矿、关小矿 " 的调整策略,对到期的小型矿场逐步收回关闭,推动资源集中。2022 至 2023 年间,云浮成功出让 7 个采矿权,收益达 220 亿元,为财政增长贡献了重要力量,有力支撑了地方发展。
" 云浮正牢牢扭住园区经济、镇域经济、资源经济‘三大抓手’,形成长中短相结合的经济发展闭环。" 云浮市发展改革局四级调研员梁美琼说,资源经济带来的是短期效益,卖了就有钱;镇域经济是中短期布局,助力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园区经济是长期支撑,项目从落地到见效需要时间,一旦成熟将带来持续发展。
这种长、中、短相结合的布局,正是云浮长远谋虑的有力体现——短期的项目与投入是稳住经济大盘的 " 压舱石 ",但若没有长远目标的坚定引领,发展容易陷入碎片化与短视化,唯有方向明确、步伐稳健,长短结合,经济增长才能拥有持久的韧性与活力。
也正因此,云浮提出了面向下一个 30 年的发展宏图:力争用 10 年左右时间,到 2035 年左右,实现云浮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赶上全国平均水平,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此基础上,再通过 20 年左右的奋斗,力争经济发展水平基本达到珠三角平均水平。
这座 " 三十而励 " 的城市,正走出山、奔向海,面向世界,拥抱未来。
(《瞭望》2025 年第 44 期)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