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波频道 4小时前
当越来越多的摊贩成为网红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 ‘从民间寻找活力’‘吸纳有生力量’的方法论在近几年被重视,曾经的‘转正’现象也在各地上演。"

  文 / 巴九灵

今年,或许是草根网红走红的大年。

这说的不是诸如 " 小杨哥 " 之流,而是散落在全国各地的草根个体摊贩。

上半年,出了个 " 卤鹅哥 " 林江,带火了荣昌卤鹅,热闹了五一假期的重庆荣昌,仿佛如法炮制,下半年又出了个 " 鸡排哥 " 李俊永,同样使得十一国庆假期的景德镇游客爆棚。

" 鸡排哥 " 李俊永摊位吸引大批游客

一个是 " 七创七败 " 的个体创业者,一个是坚持近三十年的流动摊贩,摇身一变成为地方文旅的 " 销售代表 ",刺激着两个核心假期的消费。

五一期间,荣昌游客超 200 万,零售额达 20 亿元,同比增长 258%;十一期间,景德镇整体旅游订单增长近 40%。

而 " 鸡排哥 " 背后,还可以牵出一大串走红摊贩:

2 月,辽宁抚顺出了一个因奇快投饼动作走红的 " 跳投哥 ",5 天时间,抖音、快手涨粉近 600 万。

3 月,云南大理出了个卖本地扎染大龙的可爱奶奶,爱笑、喜欢与顾客砍价互动,有 " 开心奶奶 " 之称。

7 月,郑州出了个卖 " 创意军械造型烧饼 " 火爆小学生圈的 " 军火小杨 ",土木工程研究生学历毕业的他,工作离职后摆起了摊,如今抖音粉丝近 120 万。

10 月初,河南济源出了因放弃工作 " 黄金时段 ",上门为顾客炒爱心粉而走红的 " 炒粉哥 ",当时记录该事件的视频点赞量近 300 万。

10 月中旬,贵州又出了一个请受莫名委屈的小男生免费吃汉堡走红的 " 汉堡姐 ",被媒体形容为 " 那个在你跌倒时伸手扶你一把的陌生人 "。

也是在 10 月中旬,长沙出了个因其女儿在直播视频中愿吃自家摊位剩食被赞干净而走红的 " 兰花干子夫妻 ",媒体也第一时间报道了这个夫妻摆摊挣钱、带女儿漂在长沙的三口之家。

一时之间,这些亲民、接地气的摊贩成了互联网的流量宠儿,频频登上热搜,处处见于报端,好不热闹。

图源:网络

摊主越来越多,三四千万摊主浮现?

摊贩的故事由来已久,最近的大节点则是 2023 年初。

当时,深圳将对摊贩 " 全面禁止 " 的管理方式改为 " 有条件规范经营 ",杭州推动 " 外摆新政 ",各地城市调整管理思路,促使曾经 " 差评 " 缠身、被视作城市隐患的流动摊贩、定点摊贩重新兴起。

以至于,今年全国各地的星级酒店、餐饮企业,也加入门口摆摊队伍,至今已经形成一个高度规模化的摊贩群体,重新点燃起大都市里的烟火气。

多家星级酒店集体摆摊

" 早餐摊明显感觉增多。" 深漂小安说道。她每天上下班都经过宝安区某地铁站,那儿有个十字大马路口,形成了八条直角边,如今常驻近二十个小摊。

尽管周边也有早餐店,但她从来都买早餐摊的早餐,一般是一块钱的茶叶蛋加两块五的优酸乳。" 到店买肯定下不来,茶叶蛋一般要 2 块。"

" 我们戏称茶叶蛋是引流款,一般要两块,优酸乳成箱买低到一块左右一盒。" 她调侃道。

在杭州的小巴也有类似的感受,除了西湖边等密集人流处,肉眼可见多出不少流动与定点摊贩,人流相对较疏的地带,从地铁边到公路沿路,早餐和晚餐或夜宵摊,也密密匝匝起来。

比如,在拱墅区运河新城一带,一位卖煎饼的安徽籍中年早餐摊主," 杭漂 " 二十年,近几年雷打不动每天早 7 点出摊,营业到近 10 点,饭团、煎饼价格分别低至 5 元和 6 元,每个月除去成本,净赚五六千元。

一对爷爷奶奶同时经营早餐与晚餐,卖三元大馅饼,两人一个月能净赚九千多块到一万多块。" 凌晨 2 点钟起来,干到早上 9 点多,到家得 10 点多,又开始买菜、调馅到下午一点,休息到三点,又开始准备做晚餐 …… 不能闲着,闲着就是睡觉,好在是现钱。" 摊主爷爷说道。

还有一对中年夫妻经营晚餐,一份炒饭、面、粉或年糕价格仅为 10 元,捎些热卤,在一个已经基本建成的建筑工地前待了四年,每天毛收入至少五六百到一千块。" 刚开始的时候,房子还没开始修嘞!"

当他们支起几张小桌子,夜幕下坐满了人,人气超过马路对面的餐厅。

这些摊贩都是老摊主,长期在固定点位经营,通过保持每天固定的出摊时间,以满足附近及沿路客群的基础餐饮刚需,培养回头客;且产品价格普遍至少低于一般门店价的 30%,甚至更多,普遍为现做现炒,预制程度低,具有一定价格和口味竞争力,确实也丰富了区域餐饮品类供给。

在他们身上,可以明显发现,广泛存在于网红摊贩身上的特点:价廉、新鲜、勤奋、专业,成为网红摊主不断出现的基本盘。

此外,附近还兴起一个由政府支持、承包商运营(入驻需抽 20% 销售额)的中小型夜市,在一两公里的公路集结各类小吃、小商品摊,门口甚至还捎上个 " 售楼摊 "。类似的新型夜市遍布杭州各种空地,商场门口或大楼一层。

杭州,夜市人潮涌动

据智研咨询:中国地摊经济市场规模从 2018 年的 22.59 万亿元增长至 2024 年的 37.54 万亿元。

这是一个多大规模的群体呢?可参考的是,据山东济宁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支队陈强国《潮汐摊点和店铺外摆带来的城市秩序挑战和优化措施简析——关于平衡城市秩序与基层民生关系的几点思考》一文估算:

"截至 2024 年 9 月底,全国登记在册个体工商户达 1.25 亿户,其中约 10% — 15% 为无固定门店的流动摊贩,即约 1200 万— 1800 万人;未注册的临时性摆摊者(如早市、夜市兼职人群)或达 1000 万— 2000 万人。"

价廉、新鲜、勤奋、专业,

一个被流量意外砸中的群体

如果简单总结近年网红摊贩的走红路径,或许可以发现以下几个特点:

从走红的路径而言,首先,摊主一般因为某种个人或产品特色,被动或主动传播至抖音、微博等互联网平台,勾起了较普遍性的兴趣和喜爱,意外出圈。

紧接着,媒体主动参与曝光、挖掘和分析,在聚光灯下,他们的产品与专业程度往往靠得住,形象故事也吸引人,从而完成某种程度的公开及官方认证。

最后,网红摊贩与各方顺势将 " 个人流量 " 转化为刺激区域经济或特色消费的 " 共赢流量 ",由此取得民间与当地政府双重支持。

当下热度不减的 " 鸡排哥 " 李俊永起初是与其工作环境形成反差感的一系列原创金句爆火,诸如 " 这种场面我还在控制 "" 炸不到位,我无法原谅 "。

与此同时,他的五六块钱一份的鸡排足够平价,并定时接待学生群体且提供 1 元优惠的故事,以及经常性赞美体谅妻子的发言,都成为形象加分项,攒了人气。

如此,他开通个人抖音号成为百万粉丝大 V,被景德镇市授予 " 景德镇文旅推介官 " 称号,参加景德镇文旅座谈会,带动国庆期间景德镇的文旅经济,以及此后出席南京汽水音乐节等各类文旅活动,也就显得顺理成章,喜闻乐见。

类似个人形象较丰满动人的还有 " 鹅腿阿姨 "。2023 年,活跃在清北高校附近的摊主 " 鹅腿阿姨 " 登上热搜,起初原因是 " 独家配方 " 烤鹅腿在口味上赢得了清北高校学生的一致认可。

清华学子购买 " 鹅腿阿姨 " 的鹅腿

随之而来的是包括央视在内的一系列媒体的报道,在媒体的描述中:" 鹅腿阿姨 " 陈秀凤来自江苏连云港人,与丈夫梁德才 " 北漂 " 二十多年,每天兢兢业业、长年无休并致力于口味迭代,且一只鹅腿只卖十五六块钱,成功打动了高校学子的内心,很大程度上成为 " 北漂 " 正能量与烟火气的代表。

一如梁德才对媒体表示的那样:" 对我们来说,讲信誉、重质量比什么都重要。海淀区高校这些孩子们也是看中这一点,才纷纷找我们预订鹅腿。"

这种高校学子与 " 北漂 " 摊贩的共情,跨越了圈层,以至于 2024 年 " 鹅腿阿姨 " 被邀请至北大座谈演讲,创造佳话。

可以说,没有大众对个体摊贩强烈的兴趣以及摊贩自身的优秀品格作为基础,也就不会产生社交媒体上的轰动效应,此后的媒体报道和促进区域或特色消费,以及引发更大范围的共情,更无从谈起。

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处于艰苦工作环境中的摊贩群体,仍然保持较高程度的乐观积极、勤奋向上,无形中击中大量网友的感性内在,生出佩服与感动之情,一如网友们对 " 鸡排哥 " 的赞赏—— " 活人感 ","6 元的鸡排,吃出了 60 元的情绪价值 "。

尽管这种投射可能本身是一个 " 曲解 "。比如近期因车祸去世的诸暨 " 麻糍奶奶 ",其摆摊产品口碑存在争议,但此前一直盛传 " 替两个服刑儿子还赌债 " 的传说,为其赢得了充分的同情。斯人已去,当地才回应:服刑不实。

当然,民间对于地摊尤其是占主体的餐饮类地摊的兴趣和推崇,一定程度上也来自对传统实体餐饮与外卖经济的 " 反叛 "。比如," 小摊卖什么都有,样式很多,不比外卖差,而且绝对是现制的。" 小安说道。

一个诞生新个体户的窗口期?

历史上,地摊经济是民营经济的初级形态。

吴老师在《激荡三十年》这样描述 1978 年前后的义乌摊贩:

" 在义乌县城东部的廿三里乡、福田乡出现了自发的乡间集市,10 多副货担在那里设摊,出售各色针头线脑、自制的鸡毛掸子、板刷等。又过两年,这些货郎进了县城稠城镇,一副担子摆下来,附近马上冒出两三副,然后更多。小摊位蜿蜒而行,吆喝声渐成声浪,不久就发展到了两百多摊。"

1980 年代,义乌商贩在集市收摊后骑车回家

当年的无证流动摊贩恰逢其时,很快 " 转正 ",从拿到 " 小百货敲糖换取鸡毛什肥临时许可证 " 到获得营业执照,它们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 " 开路先锋 ",直到如今成为义乌超 115 万户市场主体的一分子,形成了每天二十几万人逛的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

这一 " 从民间寻找活力 "" 吸纳有生力量 " 的方法论在近几年被重视,曾经的 " 转正 " 现象也在各地上演。

河南《关于印发河南省支持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2024 年)明确提到:" 准许无固定经营场所的商户以家庭地址作为经营场所登记为个体工商户,开展流动经营。"

据杭州城管部门数据,截至今年 6 月,纳入浙里办 " 摊有序 " 系统的室外临时经营点、便民服务点已有 408 处、摊位 6374 个。

11 月 13 日,浙江省召开表彰大会,授予 50 人 " 浙江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优秀建设者 " 称号,其中,嵊州包子店经营者沈红平、缙云烧饼店负责人赵一均获选,同期获选的包括零跑汽车创始人朱江明、《黑神话:悟空》制作人冯骥。

2020 年末,河北邯郸摊主白献英因长相酷似周杰伦而走红并获名 " 粥饼伦 ",此后他开启周杰伦演唱会举办地及其他相关活动的巡回卖饼生意,去过十多个城市,频现地方热搜,同时也助燃了各地的演唱会经济,一直为媒体常客,后成为百万粉丝大 V。

2024 年以及今年初,他开设了天津及石家庄两家实体店,尽管实体店目前关了一家,但无疑完成了个体创业的关键一跃。

" 鸡排哥 " 也从流动摊贩成为个体工商户,继而又成为中小企业主,企业注册资本由 5 万元增至 100 万元,经营范围扩大至 " 信息咨询服务 "" 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 "" 体验式拓展活动及策划 "。

" 粥饼伦 "" 鸡排哥 " 等新型个体户诞生路径已经明朗化:在个人形象方面,有了简单可依赖、社会喜闻乐见的价值观,即踏实自律以及利他主义。

在线上推广引流方面,可以借力庞大的平台内容消费群体。比如,据新榜 2 月统计,仅炒粉博主中,30 万粉丝及以上的抖音博主便有 9 个,粉丝最多者达 335 万。

从规范发展方面,从无证流动摊贩到个体工商户,再到中小企业,这条路径也是开放且畅通的。

当然,网红火爆往往是一时的,网红摊贩不会例外。如今," 粥饼伦 " 已经淡出主流视野," 鸡排哥 " 也开始被人调侃 " 变了 ",开始被人埋怨 " 不说话了,不说话拍就没意思了 "。

但是,他们个人的知名度、产品认可度、一定的资本、可观的全网粉丝,已经完成积累。与此同时,人们从他们身上获得了情绪价值与投射,而地方赢得了文旅流量,这是一个共赢的局面。

只是这样的机会,或许稍纵即逝,而这样的故事虽然动人,我们本也不应该期待太多。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网红 长沙 抖音 景德镇 汉堡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