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不是双 11 嘛,很多机友都寻思着趁大促换个新机。
结果仔细一看,天都塌了。
怎么今年下半年的这批新机,都 tm 这么贵?

举一个最经典的例子,发布之前就备受关注的 REDMI K90。
新机发布之后,大伙讨论得最多的,不是 K90 变化有多大。
而是定价跟上代相比涨了多少。
最基础的 12+256GB,从上代的 2499 涨到 2599。

考虑到 K90 堆料确实猛了很多,小涨 100,也不是不能接受。
但往上走,看需求最大的 12+512GB 版本,简直让人两眼一黑。
去年 K80 的 12+512GB,还是 2899。

今年 K90 的 12+512GB,变成了 3199。

直接涨了 300。
对于这个定价,机友们肯定是接受不了的,当晚就炸锅了。
搞得第二天卢总赶紧宣布,单独给 12+512GB 安排一个首销月优惠,来到 2899。

但是,我要说但是了。
更高的 16+512GB、16G+1TB 版本并没有吃上这个福利。
对比上代还是涨了 300~400,而且也没有安排首销优惠。
以前小米在发布会前说涨价,我们都只觉得是烟雾弹。
等公布价格时 duang 一下来个维持原价,让大家伙乐呵一下。
但现在小米说涨价,他真不是跟你嘻嘻哈哈。

头一天发布,后脚又马上降价优惠,K90 这事儿确实显得有点狼狈。
卢伟冰也直言,是「来自上游的成本压力」,「存储成本上涨也远高于预期,且会持续加剧」。

就连雷总也直呼顶不住:「内存涨价实在太多」。

当然,受影响的远不止红米一家。
其他友商的新机,都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应对这波成本压力。
有的像红米一样,堆料力度不变,但定价上涨。
有的则选择维持跟上代一样的价格,但或多或少地在某些配置上缩水。
愿意直面网友的压力,给需求最大的 512GB 版本降价的,好像真就只有红米一家。
倒也不是夸红米做得多好,也不是 diss 友商不肯给优惠。
而是面对这波涨价潮,所有手机厂商都没招了。

至于为什么这波涨价会这么离谱,其实跟这几年疯狂发力的 AI 有比较大的关系。
剧情可以追溯到去年年底。
不少调研机构都预测,2025 年的内存、闪存价格,会迎来一波下调。

对于消费者来说,就是天大的好消息。
说不定前两年 399 买 2TB 固态硬盘的剧情,又能复刻一遍了是吧?

可是这对于内 / 闪存供应商来说,相当于割他们的肉啊。
以往他们涨价都会把锅甩给什么工厂停电、仓库着火。
这次索性演都不演了,直接宣布减产,希望把价格抬起来。

而且在供应商们减产的这段时间,AI 服务器对内存的需求,又逐渐大了起来。
AI 这玩意儿分两种,一种是部署在设备本地的端侧 AI,不需要联网就能用。
一种是部署在服务器的云端 AI,用户需要联网使用,性能通常都比端侧 AI 强不少。
所以 AI 服务器对高性能内存的需求量,自然就很大。

关键是他们还专门挑 HBM 高带宽内存来采购。
HBM 是基于 3D 堆栈技术打造的高性能 DRAM,相比传统的 2D DRAM(常用于手机、电脑),性能和价格都高很多。

采购量大,还专扫高端货。
这对内存供应商来说,简直是送上门的肥猪肉啊。

于是供应商们又从 2D DRAM 的产能那里,抽调一部分给 HBM 生产,满足 AI 厂商们的需求。
这样一通骚操作下来,手机内存的成本能不涨嘛?
同样地,AI 服务器除了需要高性能内存去做运算,还需要存储大量数据。
于是固态硬盘(SSD)的需求也是迎来一波大涨。
生产 NAND(闪存颗粒,SSD 的原材料)的供应商的做法,也会一样样的。
就是总体减产,同时还把生产线转向 AI 厂商所需要的 QLC NAND 那里去。

而手机闪存常用的 TLC NAND,供应量少了,自然又得涨价。
所以 DRAM 和 NAND 的涨价到底有多离谱?
有爆料指出,三星、SK 海力士等大厂已经通知客户,在 2025 年第四季度把 DRAM 和 NAND 闪存价格上调最多 30%。
红米产品经理 @笋寸 也在跟网友互动时表示,「明年都是涨价」。

有博主表示,明年新旗舰的内存成本,同比涨幅达 20%~30%。
涨的这些价,都够给手机多塞一颗 2 亿像素大底潜望长焦了。

好好好,手机厂商辛辛苦苦忙活一通,最后发现钱都被内存厂商赚走了。

又比如,用于电脑装机的内存条,价格已经失控了。
尤其是韩国市场,DDR5 内存条价格在这三个月里已经涨了 3 倍。

同事最近打算整一张 1TB 的高速内存卡,用来拍视频用。
打算蹲个好价吧,蹲了几天,眼睁睁看着从 800 多涨价到 1200 多 …

就连向来都不怎么受影响的机械硬盘(HDD),最近也跟着大涨了一波。
举个我自己的例子。
618 我搞了个 16TB 的机械硬盘给 NAS 用。
没有特地蹲什么优惠价,1800 左右拿下。

前段时间双 11,朋友说也打算整个同款,让我把链接甩给他。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差不多的价格,现在只能买到同品牌同系列的 8TB 版本。
那 16TB 的呢?抱一丝,已经卖到 2600 去了,还不一定有货。

真的有够离谱啊。

至于这波内存、闪存涨价会持续到什么时候。
有机构预测,这波因 AI 而起的存储短缺,至少会持续到 2027 年。
DRAM 需求可能要到 2027 年以后才开始回稳,NAND 和高容量存储需求可能会持续到 2028 年甚至更久。
也就是,可能还要持续个两三年 ……
麻了,真的麻了。
甚至有的小厂,已经准备从库存机里拆内存给新机用了。

不是昏招,而是真没招了。

前几年吃上存储降价红利的「大内存普及风暴」,现在基本上不用想了。

红魔产品经理姜超也表示,今年几乎没有厂商用到 24GB+1TB 版本。
成本贵,24GB 10700Mbps 的产能也特别少。

我记得当时甚至有手机厂商趁着存储白菜价,在测试 32GB RAM 来着 ……

曾经的 Redmi Note 12 Turbo,顶配价格甚至干到 1700 以下。

回想起来,这些剧情也是有够魔幻。

最近也有厂商开始转向找国产存储供应链合作。
比如昨天官宣的华为 Mate80 系列。
其中 RS 非凡大师的最高配 20GB+1TB 版本,据说里面的 20GB 内存就是找国产供应链定制的。

不过具体成本嘛,都说是定制了,估计也不会很便宜。
只能说,假如接下来都没什么大存储需求,自然是最好的。
毕竟不买立省 100%。

但要是打算入手的话,最近的大存储产品,真碰上好价的话就且买且珍惜吧。
说不定到明年回过头来看,现在这个时间点,已经是内存最便宜的时候了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