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 5小时前
千问改名上位,或成阿里AI to C的“微信”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文|唐辰同学

阿里 AI to C 的 " 微信 " 来了。

千问 App 上线之前," 封闭开发 "、" 秘密项目 "、" 全面对标 ChatGPT" 等铺垫,吊足了业界和用户的胃口,都期待阿里放一个大招。

11 月 17 日,阿里正式宣布 " 千问 " 项目,千问 App 公测版已上线。

图源:千问 App 公测 阿里巴巴微博截图

其相关描述早在上周进行了更新,比如 App Store 里," 千问 " 定位为 " 阿里最强大模型官方 AI 助手 ",具备对话问答、智能写作以及多模态的全能相机功能。

通义到千问," 改名也是改命 "

但不少人上手的第一感觉是:就这?不就是把原来存在感不强的通义 App 改了个名字再发布么?我也在试用中发现,千问 App 对话结果分享到微信或者朋友圈,其来源还是显示 " 通义 "。千问 PC 官网的域名也还是 "tongyi"。

显然,这不是改名字那么简单。" 千问 "App 此次更新,由阿里巴巴董事长兼 CEO 吴泳铭亲自带队,集结了 100 多名工程师,在杭州总部两层专属办公区,秘密研发数月。

改名就是改命。阿里核心管理层将千问项目视为 "AI 时代的未来之战 ",要用最先进的模型,打造 " 会聊天能办事的个人 AI 助手 ",战略目标是打造未来的 AI 生活入口。

这意味着,千问是阿里全力进军 AI to C(消费者端)市场,统一 AI to C 品牌的新王牌。

在千问之前,阿里 AI to C 的布局上,行业默认的门面担当是夸克,其重要性甚至要高于通义 App。

后者甚至一度被 " 降咖 "。2024 年 12 月 18 日,多个独立信源称,通义 App 从阿里云分拆,并入阿里智能信息事业群。调整后,通义 PC 及 App 团队与智能搜索产品 " 夸克 " 平级,原有的通义实验室,仍然留在阿里云体系内。

这说明,阿里一直试图通过组织和业务调整,来划分清楚 AI to B 和 AI to C 的界限。

此前,阿里旗下的大模型家族 " 通义 ",包括应用层的 " 通义 "App、PC 端,均属于阿里云体系。其中,通义大模型家族由达摩院开发——达摩院的主要职能,更偏向基础科学和创新性技术研究;而阿里云又是一个 To B 业务,也不适合投入进直面 To C 市场的应用开发和推广中。

今年 3 月,阿里首次明确,吴嘉担任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兼夸克 CEO。对于夸克来说,在升级为 "AI 超级框 " 后并迎来独立 CEO,其在阿里集团内的战略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

当时,吴嘉乐观预计,2025 年或 2026 年上半年将出现 DAU 过亿的超级 AI 应用," 我们要努力成为第一家。"

最近一段时间,在阿里内部流传很久的 "C 计划 " 公开:夸克上线 AI 对话助手,把搜索与对话式 AI 合并到一个入口里。

从产品形态上看,夸克此次升级还是老路子:不打造全新的独立 AI 应用,继续场景外扩,往夸克里塞新 AI 功能—— AI 对话助手叠加 AI" 超级搜索框 ",夸克在向 " 一站式 AI 应用 " 迈进。

这也被戏称为,夸克像 " 塞进来 " 一个豆包。业内也在猜测:夸克是要吃掉通义了么?

千问是阿里 AI to C 的 " 微信 "

这个结果没有出现,千问被推到台前,成为阿里力推的全新 AI 应用。外界也由此产生一个新疑惑:这是阿里拧巴的转了一圈,在 AI to C 上的左右互搏,重复建设么?

在我看来," 千问 " 项目是一次战略层面的准心重新校正。其逻辑,可以参考腾讯 " 用微信替换 QQ" 的路径。

2011 年,腾讯已有月活 7 亿多的国民级应用 QQ,但面对移动互联网浪潮,马化腾还是赛马跑出微信。

原因很简单:QQ 的底子是 PC 互联网时期打下的,为桌面聊天而设计;微信才是为移动互联网重构,更能成为手机等移动智能终端的 " 基建 "App。

QQ 再怎么优化,在 " 扫一扫 "、" 朋友圈 "、" 小程序 " 等新应用场景,都会受历史包袱掣肘,无法适应移动互联网的快速迭代。比如在线状态,QQ 就无法轻易的去掉。

今天的夸克,就像当年的 QQ。其诞生于 2016 年,最初定位为轻量浏览器,或者说是 UC 浏览器精简版,后来陆续叠加网盘、扫描、小说、高考志愿等功能,换道 " 搜索 ",提供智能信息服务。

直到 2024 年 AI 化改造,瞄准全能型 AI 助手,承担起阿里 AI to C 探索的重任。但其核心交互仍是 " 输入关键词 → 返回结果 ",本质仍是搜索驱动的信息分发,而非任务驱动的智能代理(Agentic AI)。

这让夸克作为 AI 入口的弊端也突显出来:历史功能堆积,体系繁琐,一定程度上削弱用户对其 AI 的新属性的认知。比如,有不少用户反馈,夸克存在 " 答非所问 "" 强制 AI 回答再出结果 " 等体验问题。

更关键的是,夸克缺乏调度阿里生态的能力——它既不能直接调用淘宝订单,也无法联动高德路线或飞猪库存。在 AI 入口之争中,这种 " 孤岛式 AI" 注定会吃亏。

图源:千问 App 截图

某种意义上,它与 "C 计划 " 的目标对手—— " 豆包们 " 的差别,不在流量,而在产品范式。

流量上,夸克和豆包在 " 大力出奇迹 " 的获量打法下,几乎是伯仲之间。AI 产品榜数据显示,今年 9 月,夸克的月活跃用户在全球总榜排名仅次于 ChatGPT,位列国内总榜第一,豆包紧随其后。

产品范式上,字节对豆包的 " 改扩建 " 工程也在继续,Chatbot 的体验更加 AI 原生化。比如在抖音 App 内,用户问 " 适合油皮的平价防晒有哪些?",豆包不仅能列清单,还能直接插入商品卡片、跳转直播间、一键下单。这种 " 问答即成交 " 的路径,正在重构电商流量分配逻辑。

腾讯元宝也在微信生态内快速整合服务:查快递、订机票、预约挂号,全部通过 AI 对话完成,成为腾讯 AI 应用的招牌。

如果阿里继续延续夸克的打法,等于把 C 端 AI 入口拱手让人。一旦用户习惯在豆包里买日用品、在元宝里订酒店,淘宝就可能沦为 " 后台货架 ",失去主动权。

这就决定阿里要重新判断:AI 时代的新入口,必须从第一天就为 Agent 设计,而不是在旧框架里打补丁

千问,就是阿里 AI to C 的 " 微信 "——它不是另一个夸克,而是 AI 原生时代的操作系统级入口,也是从底层重构的超级个人 AI 智能体。

根据目前公开的信息,千问模型已在阿里生态内部广泛应用。2025 年 " 双 11" 期间,淘宝的 "AI 万能搜 "、"AI 美工 ",飞猪的 AI 旅行规划,钉钉的 AI 表格等功能均基于千问模型实现。

未来,千问 App 还将计划将地图、外卖、订票、办公、学习、购物、健康等各类生活场景接入千问 APP,让其具备更强大的办事能力。

此外,阿里计划在未来几个月内逐步为千问增加 Agentic AI(智能体)功能,支持在淘宝、天猫等平台上,用自然语言购物,比如直接跟 AI 说 " 帮我买个适合冬天穿的羽绒服 ",AI 会自动帮你搜索、比价、下单,物流跟踪全流程。

这正是吴泳铭所说的 " 大模型是下一代操作系统 "。它的核心含义就是,所有服务通过大模型调度,用户不再需要打开多个 App

简单说,千问的目标不是 " 让用户多一个 App",而是 " 让用户以后只用这一个 AI App",出门带一个千问 APP 就能解决所有问题。

当然,夸克还会继续存在,定位也会进行微调,作为高效工具服务特定场景;但真正的 AI 主战场,就要交给千问。

就像 QQ 至今仍在学生群体中活跃,腾讯的未来早已押注在微信及微信生态上。二者的配合就是:

一个守城,一个进攻。

一个修旧船,一个造新舰。 

阿里还是希望,亲手掌握 AI 入口。正如张小龙当年说:" 微信要做的是连接人与服务。"

今天吴泳铭也可以说:" 千问要做的是让大模型调度一切服务。"

参考资料:

36 氪,《「千问」正式上线,阿里要认真做一款 AI 应用了》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阿里 微信 阿里云 ceo 阿里巴巴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