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母榜 2小时前
黄仁勋没看到泡沫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直面 AI,作者:毕安娣,编辑:王靖,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外界纷纷扰扰,英伟达财报一发,股价还是涨了。

这是一份颇为亮眼的财报,不管是整体季度营收、盈利,还是支柱业务数据中心的业绩,都非常强劲。黄仁勋更是表示,英伟达手里的芯片未交付订单有 5000 亿美元,云端 GPU 全部售罄。

最引人注目的是,黄仁勋在电话会议中回应了外界关于 AI 泡沫的担忧,表示看不到泡沫存在

英伟达这次的财报发布备受关注,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外界的分歧。一面,是以《大空头》原型人物伯里为典型的大举做空,另一面,是以曾经做空英伟达的投资银行 DA Davidson 为典型的乐观与买入。

英伟达就这样,夹在两极分化的判断之间。对英伟达的前景甚至整个 AI 行业的前路,外界似乎已经很难形成共识。

先来看看英伟达的财报。

英伟达本次发布的是截至今年 10 月 26 日的 2026 财年第三财季财报。

整个财报透着喜气,营收、盈利等各方面超过分析师预期,在此基础上,对前景展望公司也持乐观态度。

财报显示,第三财季英伟达的营收为 570.1 亿美元,远超分析师预估的 549.2 亿美元;公司净利润达到 319.1 亿美元,同比涨幅达 65%。

经调整后,英伟达第三财季每股收益 1.3 美元,而前期市场预估为 1.25 美元。

具体到业务,数据中心仍旧是英伟达的支柱,这一次其业绩也是再一次创历史新高。

第三财季数据中心营收 512 亿美元,占总营收的近 90%,同比增长 66%,远超分析师预估的 490 亿美元。而在数据中心业务当中," 计算 " 业务又占大头,贡献了 430 亿美元的收入。

这部分的增长主要由 GB300 系列芯片的销售驱动。GB300 是英伟达新一代人工智能计算平台,配备 72 颗 Blackwell Ultra AI GPU 和 36 颗基于 Arm Neoverse 架构的 Grace CPU,今年 5 月才官宣,第三季度正式量产。

在电话会议中,英伟达首席财务官科莱特 · 克雷斯(Colette Kress)透露:"GB300 的销售额超过 GB200,贡献 Blackwell 总收入的大约三分之二。向 GB300 的过渡非常顺利。"

除了 " 计算 " 之外,在数据中心业务中," 网络 " 业务也贡献了 82 亿美元收入。

根据财报,2026 财年第三财季,英伟达其他业务虽然占比不多,但也都 " 有喜 "。如游戏业务季度收入 43 亿美元,同比增长 30%;专业可视化业务营收 7.6 亿美元,同比增长 56%;汽车与机器人业务则贡献了 5.9 亿美元收入,同比增长 32%。

如果要理解这一切有多疯狂,不妨看看这波 AI 浪潮之前。整整三年前的 2022 年 11 月,英伟达发布 2023 财年第三财季财报,季度营收 59.3 亿美元,同比下降了 17%。也就是说,三年时间,英伟达季度营收已经膨胀到了 10 倍之巨。

也可以说,三年前英伟达的全部营收,相当于如今除了支柱数据中心业务外的那约 10% 收入。

英伟达的财报一发布,市场给出良好反馈,盘后股价一度上涨超过 5%。

这并不容易,英伟达这次的财报备受关注,主要是因为外界对人工智能泡沫的担忧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对英伟达未来的判断呈现出了两极分化的状态。

一方面,不少机构看好英伟达,选择买入或给出乐观预期。

最戏剧化的当属投资银行 DA Davidson 突然将英伟达的评级从 " 中级 " 上调到 " 买入 ",并将其目标价从 195 美元 / 股上调至 210 美元 / 股。

这是一次巨大的态度转变,DA Davidson 此前是看空英伟达的,其分析师曾警告称,英伟达股价将至多暴跌 48%。

在新的报告中,DA Davidson 称:" 我们对人工智能计算需求增长的日益乐观的看法,取代了我们对英伟达的担忧。"

另一方面,相反的声音也比比皆是。

其中引发最多关注的是电影《大空头》原型人物迈克尔 · 伯里(Michael Burry)旗下赛恩资产管理公司大举做空英伟达。

伯里本人也打破了两年的沉寂,在 X 上发帖,配图正是《大空头》中他的角色盯着电脑,文案是:" 有时,我们能看到泡沫。有时,我们能有所作为。有时,唯一的胜利方法就是不参与。"

虽然他没有明说此处的 " 泡沫 " 指的是什么,但是外界普遍认为指的是 AI 泡沫。

伯里并不一定正确。他当年成功预测了次贷危机,但也曾在几年前预警模因股与加密货币买家将迎来 " 世纪崩盘 ",被马斯克戏谑是一只总是发出错误信号的 " 坏掉的钟 "。

但谁能忽略这次响起的信号呢?尤其在当下,AI 泡沫论愈演愈烈,而英伟达作为整个硅谷 AI 产业的 " 中枢 ",其一举一动都处于聚光灯之下。

外界的争议,英伟达自然得面对。在这次的财报电话会议上,针对 AI 泡沫的提问不可避免地被摆在台面上。

黄仁勋既没有回避,也没有绕弯子,而是直接给出否定的态度:

" 关于 AI 泡沫的说法有很多,但从我们的角度来看,情况(与互联网泡沫时期相比)截然不同。AI 正在改变现有的工作负载,并没有看到 AI 泡沫的存在。"

英伟达的底气在于,GPU 的销售非常强劲。黄仁勋在财报中称,Blackwell 芯片的销售远超预期,云端 GPU 已经全部售罄。" 无论是训练还是推理,算力需求都在加速增长、指数级叠加。我们已经进入了 AI 的良性循环期。"

在电话会议中,他还透露,英伟达目前手握 5000 亿美元的芯片未交付订单,排期已经排到了 2026 年,其中还包括将于明年量产的下一代 Rubin 处理器。

在黄仁勋看来,人工智能生态系统正在快速扩张,涌现出更多新的基础模型构建者、更多人工智能初创公司,遍及更多行业和更多国家。人工智能正在无处不在,无所不能。因此,对 AI 泡沫的担忧也就大可不必了。

对未来,英伟达也自信给出乐观预估。

英伟达预计,第四季度的营收约为 650 亿美元,超出分析师预期的 616.6 亿美元。

从英伟达股价的盘后走势也能看出,英伟达此次的财报公布包括电话会议上的表现,已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的紧张情绪。

Investing.com 高级分析师 Thomas Monteiro 发布评论称:" 这解答了许多关于人工智能革命现状的问题,结论很简单:在可预见的未来,无论从市场需求还是生产供应链的角度来看,人工智能都远未达到顶峰。"

但这并不意味着紧张情绪会登时烟消云散。

一些分析师表示,这份盈利报告可能不足以平息人们对人工智能泡沫的担忧。

英伟达在第三财季大幅增加了回租自家芯片的投入,以便从那些无法将芯片租出去的云客户手中租回。这类合同总额达到 260 亿美元,比上一季度翻了一倍。

包括微软、亚马逊在内的云巨头正向 AI 数据中心投入数十亿美元,一些投资者认为,这些公司通过延长 AI 计算设备(例如英伟达芯片)的可折旧年限,正在 " 人为推高 " 收益。

在第三财季,英伟达的业务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四大客户贡献了 61% 的销售额,相比上一季度的 56% 再度上升。

公司也在持续加码对人工智能公司的押注,向那些往往同时是其重要客户的企业投入数十亿美元,这引发了有关 "AI 经济循环依赖 " 的担忧。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不可控因素可能会限制英伟达。如地缘政治的影响,它仍然被排除在中国市场之外,正将目标转向中东,前不久才获批向那里出口至多价值 10 亿美元的芯片。

再如未来 GPU 的实际利用问题。eMarketer 分析师 Jacob Bourne 表示:

" 尽管 GPU 的需求依然巨大,但投资者越来越关注的是:超大规模云厂商是否真的能足够快地把这些算力用起来。关键问题在于:电力、土地以及电网接入等物理瓶颈,是否会限制这种需求在 2026 年及之后能够多快转化为收入增长。"

围绕 AI 泡沫和英伟达未来的争论还将继续下去。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英伟达 黄仁勋 数据中心 芯片 ai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