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星人 5小时前
微软把“AI 企业操作系统”一次性亮出来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作者:张琦瑄 Kyla

11 月 18 日,微软年度大会 Ignite 在旧金山举行,现场两万多人听微软介绍了多达 70+ 项更新。

微软想表达的其实很简单,甚至有点急迫:

企业的未来,不是 " 能不能用 AI",而是 " 有没有能力让 AI 跑起来 "。

而今年的 Ignite,微软试图用一次性发布的全栈体系证明——它已经把 " 理解→推理→行动→治理 " 这一条完整链路做成了标准件。

"AI 的采用速度,是人类历史上最快的一次。但成功率?远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高。"

这是微软 Commercial Business 的 CEO Judson Althoff 在 keynote 一开场就放出的判断。也是今年 Ignite 想要设置的议程:

如何把 AI 从 " 概念验证 " 拉向真正的生产力基础设施,微软有答案。

对微软来说,让 AI 进入生产力环节,一个最重要的就是如何给 Microsoft 365 Copilot 副驾驶配上强大的系统和基础设施。为此微软做了 Work IQ、Fabric IQ 、 Foundry IQ 和 Agent Factory 等新架构层。除了直接给 Copilot 原生服务,也允许通过调用 API 等方式使用。

以下是这套 "AI 操作系统 " 新组件的更多信息。

Work IQ:微软给企业做了一套 " 组织级工作大脑 "

从技术细节到语气力度,微软今年最想打出的牌是 Work IQ。

最简单的版本:

它不是一款新工具,而是把企业里人怎么协作、工作怎么推进、知识怎么传递的那套 " 潜规则 ",整理成 AI 能听懂、能按这个方式工作的共同语言。

换句话说,这是微软第一次试图让 AI 真正 " 读懂一个组织 "。

它能跨邮件、文档、会议、聊天和权限结构去理解业务语义,知道 " 接下来该干嘛 "、知道 " 谁在负责 "、也知道 " 哪些信息彼此关联 "。

微软的意思是:没有 Work IQ,AI 只能做总结这种 " 表面活 ";有了 Work IQ,AI 才能真正进入企业流程里,把事办起来。

微软在现场强调得尤其多的一句话是:

"Work IQ 是原生整合的,不是靠第三方和连接器拼出来的。"

你把最重要的机密数据交给它,它能按你设定的权限体系去处理,不会越线。

Fabric IQ × Foundry IQ:让 AI 真正理解业务,而不是理解 " 文本 "

如果说 Work IQ 理解组织结构,那么 Fabric IQ 和 Foundry IQ 则让 AI 终于能理解企业的 " 硬指标 ":业务数据、知识体系和操作规则。

Fabric IQ:把企业多年的 BI 资产变成智能体的业务底座

它会把分析数据、报表、时间序列、生产系统等一口气整合成统一模型,并且完全可以复用企业这些年在 Power BI 和数据仓库里堆下的所有资产。

以往 BI 数据多停留在可视化展示;如今智能体能够直接调取并实时使用这些数据。

Foundry IQ:让知识变成 " 可执行 " 的动作

Foundry IQ 的作用不是让 AI 去查资料,而是把企业的知识、规则、数据和权限全都整理到一起,让 AI 能按要求思考,并把想法真的落地执行。

这是过去 AI 最大的断点:

能说,但不能做。

Foundry IQ 补上了这一环。

两者叠加后,微软正在做的事情非常明确:

把企业的数据、知识和规则整合到一起,让 AI 不再只是聊天工具,而是真正参与业务运作。

Agent Factory:智能体的 " 标品化工厂 " 终于来了

今年 Ignite 最有 " 生产力基础设施味 " 的发布,是 Agent Factory。

它把 Work IQ、Fabric IQ、Foundry IQ 连接成一条真正的生产线,让企业能自己量产智能体。

流程被压到极致简单:

选付费方案

在 Foundry 或 Copilot Studio 调用 IQ

一键创建智能体

不需要额外许可证,也不需要复杂配置

在现场,这一段掌声最多,因为它让 " 大量生产智能体 " 第一次真的可行,不再只是做做样子的表演。

微软的潜台词也很清楚:

企业未来不会有一个智能体,会有上千个。你得会造。

Agent 365:微软在帮企业提前治理未来的 "AI 员工潮 "

微软的预测是:

到 2028 年,企业平均需要管理13 亿个智能体

这听起来夸张,但企业的自动化速度、工具链扩张能力,让这个数字一点都不远。

于是微软今年把缺失的一环补上了:

智能体管理系统 --Microsoft Agent 365。

它几乎等同于 "AI 员工的人事管理后台 ":

权限、身份、安全

行为记录、调用链路

哪个智能体在哪个流程里跑

哪些属于影子 IT

是否触发敏感数据

一句话总结 Agent 365 的意义:

AI 跑得快不是问题,AI 乱跑才是问题,微软在帮企业提前建立管理系统。

在新的功能发布之外,Ignite 上微软也分享了诸多观察。包括他们看到的中国企业在这个浪潮里的表现,企业究竟要如何开始,整个竞争的新格局。

中国企业:正走向智能体出海的前排座

在今年的中国专场里,微软展示了多家企业的智能体案例,场面有点像早期移动互联网时代:

中国团队的试验速度、业务复杂度、出海经验,让微软明显愿意押更多筹码。

微软给出的支持路径也非常 " 产业化 ":

全栈 AI 工具

全球市场打法

智能体驱动的增长路径

完整的合作伙伴体系

微软的判断很明确:

中国企业正在进入智能体出海的窗口期,而且有可能跑得比全球同行更快。

竞争正在从 " 模型大战 " 转向 " 体系战 ":

谁能真正落地,谁就赢

今年微软一句话都没提竞争对手,但所有技术取向都指向一个现实:

AI 行业的竞争焦点已经不在于 " 模型参数多少 ",而在于:

数据与知识能否打通

AI 能否进入业务流

能否规模化生产智能体

能否治理与可观测

能否支持从开始到结束的整套工具流程

微软在这几个关键节点上都有积累,底层基础设施、安全体系、数据链路、与企业级操作系统般的产品结构。

这是一套短期内很难被复制的体系。

企业怎么开始?微软路线图的关键词只有两个:

务实上生产线

微软的建议很实际,没有玄学:

用预构建智能体跑出第一个价值场景

用行业模型把准确性和流程打扎实

尽早搭建治理体系(Agent 365)

开始布局多智能体协作结构

最终的竞争不在 " 你的 AI 写 PPT 写得快不快 ",

而在于 ---

你的智能体体系能不能把业务环节跑通、能不能持续创造真正的现金流价值。

这,是今年 Ignite 想传达的全部重点。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微软 ai 基础设施 旧金山 张琦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