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智元 1小时前
51岁周志华、53岁刘云浩,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华人 AI「大满贯」第一人 x26amp; 最早正式定义物联网的学者

刚刚,清华大学刘云浩和南京大学周志华,正式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25 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公布!

中国科学院选举产生了 73 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 27 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计算机领域,清华大学的刘云浩教授,正式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人工智能领域,南京大学周志华教授,正式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云浩

刘云浩,1971 年 11 月出生,现年 53 岁。

他于 1995 年在清华大学自动化系,获得工学学士学位;1997 年在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获得文学硕士学位。

随后,他分别于 2003 年和 2004 年,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计算机系,获得工学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

他曾出任:

信息产业部邮政电子办副主任兼党支部书记;

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系研究生部主任;

清华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特别研究员;

教育部信息系统安全重点实验室主任;

清华大学可信网络与系统研究所所长;

清华大学软件学院院长。

2011 年,入选国家首批青千、国家杰青、长江学者。2014 年 11 月,入选 IEEE Fellow;2015 年 12 月,入选 ACM Fellow。

刘云浩在一年之内,拿遍国家青千、国家杰青、长江学者。

有人称赞他,仅用一年时间,就走完了很多人可能一辈子都走不完的科研之路。

国家邮电部最年轻的处长,却弃政从学

看完他的履历,你肯定会惊叹,为什么有这么牛的人?

刘云浩身高 193cm,90 年代初在清华大学自动化系读本科,获工学学士学位。

在校期间曾是排球国家级运动员,北京代表队队员,还代表北京获得全国比赛亚军。

在校期间还写过历史小说,开过创业公司,据说当时一年的流水就过了千万。

本科毕业后放弃保研,选择报考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获得文学硕士学位。

北外毕业后出人意料地选择从政,不到 30 岁就成为当时国家邮电部最年轻的处长。

30 岁时,刘云浩突然意识到,最适合自己的还是科研工作。

而立之年选择出国去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留学,仅三年多就拿下计算机硕士和博士。

他用不到 20 天时间准备并考完 TOFEL 和 GRE,在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三年零九个月就拿到了硕士和博士。

而且博士论文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获得优秀奖,成为该系历史上第二快毕业的博士。

博士毕业在香港科技大学任教数年后又回到清华大学做教授,入选首批青年千人、国家杰青、长江学者、IEEE Fellow、ACM Fellow,2011 年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全中国最早正式定义物联网的学者

此外,他还是全中国最早正式定义物联网的学者。

2011 年,出版教材《物联网导论》,作为物联网领域的开篇专著备受业内人士好评。

刘云浩长期从事计算机网络与系统研究。

建立物联网节点可定位性理论,设计并实现全球首个基于射频识别技术(RFID)的非测距定位系统 LANDMARC。

提出基于物联网的具身导航方法体系,部署全球首个地下煤矿物联网系统,获香港最佳创新及研究奖(Best Innovation and Research Award)。

建立物联网可扩展性理论与技术体系,研制同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自组织物联网系统绿野千传(GreenOrbs),获 ACM 嵌入式网络传感系统会议(ACM SenSys)时间检验奖(Test of Time Award)。

因在物联网领域的贡献当选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IEEE Fellow)和国际计算机学会会士(ACM Fellow),是首位获得 ACM 主席奖的中国学者。

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电子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以及中国计算机学会「王选奖」等。

周志华

周志华,1973 年 11 月出生,现年 51 岁。

他于 1992 年考入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并先后于 1996 年 6 月、1998 年 6 月和 2000 年 12 月,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

23 岁本科毕业,读完硕士和博士,他都只用了两年。

2001 年 1 月,周志华选择留校任教,紧接着便在 2002 年 3 月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

2003 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后,于同年 11 月被聘任为教授,2004 年 4 月获博生导师资格。

2009 年,他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7 年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2018 年担任南京大学计算机系主任兼人工智能学院院长。

在升任副校长前,他担任南京大学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研究所(LAMDA)所长、人工智能教研室主任。

学术成果颇丰,Fellow 大满贯

周志华主要从事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数据挖掘、模式识别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他撰写的《机器学习》一书被视为入门 AI 必备的经典读物,涵盖了机器学习领域的基本概念和算法,被大家亲切称为「西瓜书」。

2023 年 8 月,南京大学周志华教授当选为新一届的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理事会(IJCAI Trustee)主席。

他是 1969 年 IJCAl 大会创办以来,首位担任 IJCAI President(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理事会主席)的中国大陆学者。

在此之前,他于 2017 年当选 IJCAI 2021 程序委员会主席,同样也是首位担任这一职位的中国大陆学者。

2018 年,当选为 IJCAI 理事会委员,任期 5 年(2018-2023)。

2019 年,他与密歇根大学一位著名教授一起,担任国际人工智能学会 AAAI 2019 大会的程序委员会主席,成为 1980 年该会议创办以来美欧之外国家首位担任大会程序委员会主席的学者。

值得一提的是,2016 年他还当选了国际人工智能学会(AAAI)、美国计算机学会(ACM)、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的会士,加上此前已经是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和国际模式识别学会(IAPR)的会士,他已成为在人工智能相关的五大主流国际学会的华人「大满贯」会士第一人。

2019 年 7 月,IEEE 计算机学会主席 Cecilia Metra 教授向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计算机系主任周志华教授颁发 2019 年度 IEEE 计算机学会 Edward J. McCluskey 技术成就奖

在 AI 及其教学领域,他的成就可谓战果累累。

首届「微软学者奖」(1999)

第五届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03)

中国青年科技奖(2006)

微软青年教授奖(2006)

霍英东青年教师奖一等奖(2010)

国际工程技术学会 IET/IEE Fellow(2010)

ACM 杰出科学家(2013)

中国计算机学会(CCF)Fellow(2013)

IEEE 计算智能学会杰出青年成就奖(2013)

IEEE 数据挖掘杰出服务奖(2016)

欧洲科学院院士(2017)

CCF 王选奖(2017)

亚洲机器学习卓越贡献奖(2019)

首届 CCF-ACM 人工智能奖(2020)

除了在南京大学任教,周志华也在香港科技大学等校兼职教授,在复旦大学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视觉感知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符号计算与知识工程重点实验室等机构任学术委员会委员。

作为学者,周志华曾在多个学术期刊和顶级会议中任职,包括 lEEE Transactions on Knowledge and Data Engineering 、ACM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Systems and Technology 等刊的 Associate Editor,以及 Machine Learning、Pattern Recognition、IEEE Intelligent Systems 等刊客座编辑。

机器学习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者

近几年的研究之路,已经让我们见证了中国科研力量的起步和崛起。

谈起科研道路,周志华坦言自己是我国人工智能特别是机器学习领域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者。

机器学习主要是研究如何利用计算机来进行数据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大数据好比是矿山,要得到矿山的价值还需要有效的数据分析技术,机器学习就是为大家提供这种技术。

他回忆说,1995 年读本科时,在图书馆偶然翻看了《机器学习 : 通往人工智能的途径》,这是他接触机器学习的开始。

当年学校还没有网络,这本 1983 年出版的书从科研角度看观点已经很老了,但仍让他着迷。

当时国内的相关研究还没有起步,直到 2005 年他在一些学术会议上讲到机器学习时,还有业内人士问,机器学习是学习采棉花还是摘葡萄 ?

从「看不到国际文献」到「能随时看到国际文献」,从「看到国际文献才知道别人在做什么」到「研究的问题与国际前沿接轨」,在过去 20 年里,我国在 AI 研究领域,已经取得了飞跃式的突破。

2017 年的国际人工智能联合大会上,中国的录用论文数首次超过了美国。

并且,越来越多的中国科学家担任顶级国际学术会议主席。

2018 年,当国家将人工智能上升为战略重点时,周志华带领团队在南京大学创办了全国第一所人工智能学院,并建立了本科阶段人工智能专业的学科体系。

周志华坦言赶上了时代机遇——

国家不断强大、经济实力增强、政府和企业对科研的投入在增大。对我们研究者来说,看到人工智能被写进了十九大报告,很受鼓舞。

在 2007 年,周志华创建了南京大学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研究所。

经过 10 年的发展,实验室现有教师 11 人,研究生 60 余人,同时还有越来越多有志于 AI 的青年学子慕名而来。

在学生们眼里,周志华勤奋、精力旺盛。

「有时凌晨两点刚回复完邮件,早晨 7 点就在微信上提出修改意见,7 点半又通知去办公室开会。」博士生赵鹏说。

虽然机器学习领域很热,但周志华会刻意「控制」论文数量,时常鼓励大家要坐得住冷板凳,通过深入钻研提高质量。

他热心于让更多人了解机器学习,不仅开通了微博,用所学知识点评热点,还为关心 AlphaGO 的科技迷点评背后的技术。

他撰写的机器学习教科书,出版一年多就重印 20 多次,也让他收获了「畅销书作家」的头衔。

在学校里,他坚持给本科生上课,深入浅出的语言、旁征博引的案例、幽默生动的教学,不仅吸引了理工科院系的学生选修,还吸引来大批文科学院的学生,甚至有从外地学校赶来蹭课的。

科学院完整名单

本次科学院名单共涉及 6 个专业学部。

其中,各学部院士数量如下,数学物理学部 14 人,化学部 11 人,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 13 人,地学部 9 人,信息技术科学部 11 人,技术科学部 15 人,共 73 人。

研究方向共 72 个,其中数论方向入选两位,其他方向均不相同。

年龄分布上,最大的 66 岁,最小的 44 岁。

本次公布名单,清华大学入选人数最多为 8 人,第二名是北京大学,人数为 5 人。

完整名单如下。

工程院完整名单

参考资料:

https://yszx.casad.cas.cn/tzgg/202511/t20251120_5089431.html

https://www.cae.cn/cae/html/main/col245/2025-11/21/20251121085534729719452_1.html

https://wenhui.whb.cn/zhuzhan/xue/20200815/366174.html

2022 年 CCF 会士评选结果出炉!清华刘云浩、阿里李飞飞等 9 人当选

周志华,出任南京大学副校长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中国科学院 刘云 清华大学 院士 美国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