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智慧 昨天
别人晒奖杯,皮克斯晒失败?背后的真相值得深思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短阅读专栏:第 77 期

作者 | 刘国华   原创出品 | 管理智慧

人们习惯阅读成功的故事,那些写在宣传册上的辉煌、奖项与战绩,常常让企业看起来像是天生完美的传奇。可皮克斯选择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把失败当作新员工的第一课。

当新员工走进皮克斯,不仅能看到《玩具总动员》《海底总动员》《飞屋环游记》《寻梦环游记》这些经典之作,还会被带去参观公司失败案例的档案馆。那里不摆放奖杯,而是那些未能面世的作品:被废弃的故事线、怪异的角色设定、方向错误导致的全盘推翻……培训内容更是会大量涉及到过去的失败。

为什么要这样?

因为皮克斯相信:伟大的作品不是灵光乍现的奇迹,而是一次次跌倒、一次次修正的成果。它希望新员工从入职第一天起,就打破对成功神话的迷信,敢于质疑、敢于试错、敢于推翻。

在许多企业里,管理层只喜欢展示胜利的一面,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完美偶像,供员工顶礼膜拜。可这种神话带来的不是激励,可能是心理负担。新人会想:既然公司这么完美,我质疑的声音还有意义吗?如果我尝试失败了,是不是就会被淘汰?于是,创新在这样的氛围里被压抑,创造力逐渐窒息。

皮克斯的做法,恰恰是把失败公开化,把失败去污名化。失败不再是耻辱,而是过程的一部分。它像一面镜子,照出真实的人和真实的组织,也提醒大家:所有完美的作品背后,都是无数次的不完美堆叠而成。

社会学里有个概念,叫负面记忆共享。当一个群体能共同承认并吸收失败,就像接种了一针免疫疫苗,组织反而更有抵抗力。

亚马逊就是典型例子。贝索斯常说:如果你想创新,就必须愿意接受失败。亚马逊历史上有不少失败案例,比如著名的 Fire Phone ——烧掉了数十亿美元。但正是这些失败,为 Kindle、AWS、Prime 等核心业务的诞生打下了实验基础。没有那些沉重的代价,就不会有后来的辉煌。

谷歌也一样。它甚至有一个墓地项目(Google Graveyard),专门梳理失败的尝试:Google Glass、Google+、Wave ……一个个失败产品陈列在那里。这些失败并没有摧毁谷歌的形象,反而成为一种文化资产。它让员工明白,即便是谷歌,也是在错误中摸索前进。

为什么多数企业老板愿意热衷炫耀成功,只有少数领导者敢于坦诚失败?原因很简单:展示失败需要极大的心理定力。但是,领导者若一味掩饰失败,就像家长只要求孩子考 100 分,结果孩子学会的不是成长,而是隐藏错误。真正的教育,是让孩子知道错不可怕,怕的是不敢再尝试。

企业的失败教育。其实能给团队带来三重重要的价值:心理价值——打破神话,让新人敢于质疑;组织价值——共享失败经验,形成免疫系统;战略价值——把失败转化为未来创新的燃料。

错误是知识的利息,失败是智慧的学费。企业如果没有这笔学费,就难以换来未来的积累。失败教育,其实是比成功更锋利的磨刀石。它能磨去虚假的自满,雕刻出真实的创造力。当企业把失败当成入职第一课,它教给员工的,远不止是如何避免错误,而是如何带着不完美继续前行。

  小注  

此篇所录,出自所著《新商业思维》(第二辑)。并于原稿之上,多有略微删润,以增益其义。

套书共六辑,洋洋洒洒百万余言,以 " 短阅读,长思考 " 为成文原则,广涉商界诸般思维,常有洞见。然书成之后,阅者寥寥。虽或有读者妄语曰:" 读此六卷,世间再无新思维;纵有新意,亦不过换汤而已。" 此言或讥或赞,不可尽信。然有友人劝曰:" 观点思维若不传,终将珠玉蒙尘,实为可叹。" 余闻此,颇感其言有理。且其已久无再版,市井难寻,欲购亦不可得。

故此立志,将以数载光阴,择时细述,陆续刊布。惟愿诸君偶有所得,一言半句,能启思路,便不负笔墨一场。

作者|刘国华

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高级合伙人,品牌与传播事业部负责人,专注品牌建设与企业文化、企业史与企业家思想,常年为多家企业提供咨询服务。

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

中国管理咨询的开拓者和领先者

彭剑锋、黄卫伟、包政、吴春波、杨杜、孙健敏领衔

战略丨营销丨研发丨生产丨运营丨品牌

企业文化丨组织人力丨 AI 应用

咨询合作扫码

感谢阅读和订阅《管理智慧》,为了便于您及时收到最新推送,敬请星标本公众号。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神话 阅读 玩具总动员 美的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