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声思考 4小时前
米价大涨,快失去“米饭自由”的日本会“要大炮不要黄油”吗?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一件吊诡的事正在日本发生。在国际市场米价大幅度下降之时,日本国内市场米价却在逆势上涨,屡屡刷新历史最高纪录,毫不夸张地说,日本正在成为 " 全球唯一吃不起米饭的发达国家 "。

一头是米价暴涨影响民生,另一头,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发布妄言,在台湾事务上寻衅滋事。这暴露了日本国内经济政治体制的严重缺陷,不禁让人联想到当年纳粹德国军国主义路线必然走向 " 要大炮不要黄油 "。高市早苗及其极右翼阵营的政见主张倘若全部投入实施,势必进一步恶化日本的民生,加重攫取垄断 " 租金 " 的分利集团对日本民众的压榨,将日本拖入 " 导弹与米饭 " 之争。

米价暴涨,日本居民失去 " 米饭自由 "

作为发达国家之一、国内生产总值曾经高居世界第二,日本竟然变成 " 全球唯一吃不起米饭发达国家 "?这事出有因。

去年以来,日本国内市场米价持续高涨,形成了米价领涨食品价格、食品价格领涨通货膨胀压力、实际薪资增幅明显落后于物价的局面,引发的社会压力让众多舆论喻之为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席卷日本的 " 米骚动 ";今天,在高市早苗暴论引发的外交风波之中,日本米价又攀上了历史新高峰:

根据日本农林水产省数据,当地时间 11 月 18 日,日本 2025 年 10 月产全品种糙米平均交易价格达到每 60 公斤 37058 日元(约 1682 元人民币),比 9 月份上涨 163 日元,新米交易价格再次刷新历史纪录。

这两年日本通货膨胀压力主要来自食品价格上涨,其中大米类涨幅一马当先超过 40%,其它食品价格涨幅紧追其后。根据日本帝国数据库公司调查结果,10 月份涨价食品种类已经超过 3000 种,创半年来新高;预计全年涨价食品种类将达 2 万种左右,超过去年。

就通货膨胀总体形势而言,宏观经济管理公认的过高通货膨胀率标准为 2%,而日本 2022 — 2024 年消费者价格同比涨幅依次为 2.5%、3.2% 和 2.7%,今年 1 — 8 月每月同比涨幅波动区间为 2.7% — 4.0%,一直高于 2% 标准线。 [ 1 ] 到 10 月份,日本首都东京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涨幅为 2.8%。

日本物价如脱缰之马,实际薪资增幅则犹如蜗牛爬行。厚生劳动省数据显示,日本 8 月经通胀调整的实际薪资同比下降 1.4%,已连续第八个月下滑,且创下三个月来最大降幅。尽管名义薪资增长 1.5%,但远低于当月 2.7% 的消费者物价指数,实际收入持续缩水。

在这样的局面下,不少日本人已经被迫压缩了大米消费数量,就连享受财政补贴支持的中小学食堂,不少地方也被迫修改了午餐菜谱,减少米饭而代之以面包。毕竟小麦比大米便宜,今年 9 月份国际市场大米均价为 374.0 美元 / 吨(泰国 5% 碎粒大米),小麦均价只有 207.0 美元 / 吨(美国软红冬小麦); [ 2 ] 日本国内米价超过面价幅度又大大高于国际市场米麦价格差幅,中小学食堂以面代米,实属 " 理性决策 "。

国际米价回落,日本米价持续逆势暴涨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日本米价新高纪录是在国际市场米价已经大幅度回落的大环境下创造的:

这一轮国际市场米价暴涨始于 2023 年。以 5% 碎粒泰国大米为国际市场大米基准,以美元计价,大米国际市场年均价格 2022 年为 436.8 美元 / 吨,2023 年猛涨 27% 至 553.7 美元 / 吨,2024 年进一步上涨至 588.4 美元 / 吨,从而突破了本世纪初初级产品超级牛市期间创造的国际市场大米年均价格纪录 563.0 美元 / 吨(2012 年)。但从季度和月度均价来看,在 2024 年第一季度平均价格达到 632.3 美元 / 吨的高峰之后,国际市场米价已经开始逐季下降:

2024 年第二、三、四季度均价依次为 617.3 美元 / 吨、586.3 美元 / 吨和 517.7 美元 / 吨,2025 年第一、二、三季度均价依次为 446.7 美元 / 吨、421.7 美元 / 吨和 380.3 美元 / 吨,今年 9 月份均价为 374.0 美元 / 吨。 [ 3 ]

从更长时间跨度上审视,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国际市场米价已经降到了多年低谷。本世纪初连续 10 余年的初级产品超级牛市有可能是地理大发现以来之最,这一轮超级牛市基本结束于 2012 年,这一年国际市场大米均价 563.0 美元 / 吨。2014 年下半年国际市场油价雪崩,标志着这一轮超级牛市彻底崩溃,导致 2015 年国际市场大米均价跌落至 386.0 美元 / 吨,为 10 余年来最低水平,而今年第三季度均价已经低于这一水平了。

在全球化的世界上,国际市场米价如此大跌而作为发达国家的日本米价如此逆势上涨,表明日本国内经济政治体制运行存在相当严重的问题。毕竟日本多年以来一直是世界名列前茅的粮食进口大国,还曾经多年位居世界最大食品进口国,年度进口粮食数量超 2000 万吨已经连续近 50 年,最高年份达 3000 万吨,其官方统计令和三年(2021 年)进口粮食 2368 万吨,其中大米进口 88 万吨;按常理,如此大规模粮食进口应该导致国内粮价与国际粮价同向变动,不应该反向变动。

中日米价差距远超人均 GDP 差距

相比之下,同样是强调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端牢在自己手里,粮食自给率还大大高于日本,中国国内市场米价走势与国际市场米价同步性就要强得多。以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月报》国内农产品集贸市场大米价格数据为基准,2022 年 7 月至 2024 年 9 月,国内农产品集贸市场籼米(中等)单价均为 5.3 元 / 公斤,2024 年 10 月起下降至 2.9 元 / 公斤并保持至今。 [ 4 ] 日本米价逆势暴涨,导致中日米价落差持续拉大,远超两国人均 GDP 差距。

如上文所述,日本市场每 60 公斤新米价格 9 月份为 36895 日元,10 月份为 37058 日元,折算为 614.9 日元 / 公斤和 617.6 日元 / 公斤;按 9 月份月均汇率 100 日元兑人民币 4.8110 元折算, [ 5 ] 分别合 29.6 元人民币 / 公斤和 29.7 元人民币 / 公斤。上述国内农产品集贸市场米价 2.9 元人民币 / 公斤为零售价格,合 2900 元 / 吨,按批零价差 50% 批发价折算,在此期间国内批发价为 1933 元 / 吨,或 1.933 元 / 公斤,折合 272 美元 / 吨;低于同期国际市场均价(批发价)。如果将日本市场 60 公斤新米价格视为零售价,那么就相当于中国国内农产品集贸市场大米零售价的 10 倍出头;如果将其视为批发价,那么就相当于中国国内农产品集贸市场大米批发价的 15 倍还多。

以美元现价折算,1994 年日本人均 GDP 高达中国的 85 倍;到 2024 年,中国人均 GDP 为 13314 美元,日本人均 GDP 为 32443 美元,日本为中国的 2.4 倍。按正常标准衡量,日本米价超过中国的幅度,成倍大于其人均 GDP 高于中国的幅度。现在中国快餐店普遍实行米饭无限续添,而日本不少人甚至将吃白米饭视为 " 奢侈消费 ",以至于到中国的日本旅游者见到米饭无限续添时惊讶不已,就是源于这样巨大的米价落差。以 " 米饭自由 " 衡量,日本实在是明显不如中国。

而且,根据国内粮食生产情况,中国的 " 米饭自由 " 基础相当稳固。2024 年日本人口 1.2389 亿,粮食产量约 1100 万吨,其中大米产量 683 万吨,人均大米产量 55 公斤,人均粮食产量 89 公斤。

相比之下,2024 年中国人口 14.0828 亿, [ 6 ] 粮食产量 70650 万吨,其中谷物 65229 万吨,谷物中稻谷 20753 万吨, [ 7 ] 人均稻谷产量 147 公斤,为日本人均大米产量的 2.8 倍;人均谷物产量 463 公斤,人均粮食产量 502 公斤,分别为日本人均粮食产量的 5.2 倍和 5.6 倍。今年,全国早稻总产量 2851.3 万吨(570.3 亿斤),比 2024 年增加 33.9 万吨(6.8 亿斤),增长 1.2%, [ 8 ] 全年粮食产量预计丰收在望。

高市早苗极右翼政策倾向将增强日本米价上涨动力

国际市场米价跌落到 10 年之前低谷水平而日本市场米价屡创历史新高,表明日本经济政治体制存在严重问题,其症结就在于农业利益集团绑架日本政策,其目的在于攫取垄断 " 租金 " 而非提高效率,从国内管制到进口高关税,人为制造了生产不足和流通不畅,从而维持不合理的农产品、食品高价,形成了 " 高成本—高米价—高补贴 " 闭环,日本普通民众则为之 " 埋单 "。

而且,高市早苗的政策路线必然从两个方向增强米价上涨动力:

其一,1936 年 " 二二六事变 " 藏相高桥是清被刺杀后,继任的广田弘毅内阁藏相马场锳一积极迎合军部,发布新预算一举将军费提升至前年 3 倍左右; [ 9 ] 与此相似,总结高市早苗一贯的政见主张,核心政见就是以扩充军备为重心进一步大幅度放松财政货币政策,近日甚至传出了企图对 " 无核三原则 "(不制造、不拥有、不运进核武器)下手的消息,这样的政策路线一旦付诸实施,将导致日元汇率进一步疲软,以日元计价的国际市场米价、其它原料能源价格随之将上涨,进而抬高从外部输入的日本国内市场总体通货膨胀压力。近几天日本金融市场连续股汇债 " 三杀 ",就体现了市场参与者对其政策路线及其后果的预期。

其二是导致上述稻米市场扭曲机制进一步强化。无欲则刚,希望维持战后和平体制的政客不是格外需要上述利益集团支持以坐稳位子,反而有较强动机对这一寄生性体制开刀,以求改善民生,获得政绩;企图突破战后长期以来和平条款约束的极右翼政客则更需要借重寄生性利益集团支持,因而有更强烈内在动机维持、甚至加强这样寄生性体制。前首相石破茂执政时主张推动增产,并向市场投放政府储备米,使米价一度回落;高市早苗上台伊始就改变了投放储备米和推动增产的策略,反而让减产主张大行其道,成为推动日本米价连续上涨的重要动力,就显示了这种军国主义化路线推动日本米价上涨的机制。

" 要导弹不要米饭 " 终致覆亡

民以食为天," 全球第一个吃不起米饭的发达国家 " 称号虽是戏谑,却暴露出了日本经济、政治运行的潜在致命缺陷;在此基础上,高市早苗还要进一步变本加厉奉行 " 要导弹不要米饭 " 路线,行得通吗?

1920 年代,日本人口从 5596 万(1920 年)增长至突破 6000 万,而 1920 年大米产量 948.1 万吨,加上小麦、大麦、黑麦产量 285.9 万吨,合计 1234 万吨;再加上马铃薯、甘薯产量 572.5 万吨,合计 1806.5 万吨; [ 10 ] 折算该年日本人均大米产量 169 公斤,人均 " 米 + 麦 " 产量 221 公斤,人均粮食产量 323 公斤。到 1930 年代和 1940 年代,日本粮食产量又有了较大增长。即便如此,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仍然无可避免地陷入饥寒交迫之中。

2024 年日本人口 1.2389 亿,粮食产量约 1100 万吨,其中大米产量 683 万吨,人均大米产量 55 公斤,人均粮食产量 89 公斤;即粮食总产量与百年前的 1920 年接近,但不如侵华战争爆发后的 1930 年代— 1940 年代,人均大米产量和人均粮食产量只相当于 1920 年的 1/4 — 1/3 左右。亦即日本粮食安全基本面远远不如百年之前和二战时期。

当年,纳粹德国 " 要大炮不要黄油 ",终致覆亡;冷战时期,苏联军备武装到牙齿而商店到处排长队,以解体告终;今天,中国 GDP 已经是日本 4.7 倍(2024 年),从汽车高铁等日本传统优势产业到新兴前沿 IT 信息技术产业形成了全面碾压日本的势头,宏观战略决策和微观执行效率也以 1997 — 1998 年东亚金融危机和本世纪初对东盟自由贸易协议为标志而开始全面超越日本,高市早苗要带领 " 全球第一个吃不起米饭的发达国家 ",在粮食安全基本面纵比不如百年前、横比不如其眼中对手的情况下,奉行 " 要导弹不要米饭 " 路线,去挑战这样一个享有 " 米饭自由 " 的国家,下场将会如何?

拭目以待。

(文章仅代表个人意见)

[ 1 ]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月报》,表 6.4" 日本经济 ",相关历年。

[ 2 ] 世界银行数据,转引自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月报》表 " 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 ",历年。

[ 3 ] 世界银行数据,转引自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月报》表 " 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 ",历年。

[ 4 ]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月报》,表 " 农产品集贸市场价格及指数 ",相关历年。

[ 5 ] 人民币月均汇价数据引自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月报(2025.10)》,表 2.14.17" 人民币汇率与国家外汇储备 ",第 114 页,中国统计出版社,2025 年。

[ 6 ]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摘要 -2025》,表 2-1" 人口数 ",第 18 页,中国统计出版社,2025 年。

[ 7 ]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摘要 -2025》,表 11-6" 主要农产品产量(一)",第 110 页,中国统计出版社,2025 年。

[ 8 ] 《国家统计局关于 2025 年早稻产量数据的公告》,2025 年 8 月 22 日,国家统计局官网链接:https://www.stats.gov.cn/sj/zxfb/202508/t20250822_1960862.html。

[ 9 ] 浜野洁等:《日本经济史:1600 — 2000》,第 194 页,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年。

[ 10 ] 【英】米切尔编《帕尔格雷夫世界历史统计 · 亚洲、非洲和大洋洲卷:1750 — 1993 年》(第三版),日本人口数据引自表 A5" 亚洲:人口估计数 ",第 63 页;日本粮食产量数据引自表 C2" 亚洲:主要粮食作物产量 ",第 201 页,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年。

编辑|马小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最高纪录 日本 高市早苗 国内生产总值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