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演了上半场就谢幕,老罗和老华对不起我们这些吃瓜的。
昨天的热搜来得有些突然、也有些搞笑,事情起因是华与华(对了,就是大家在航空杂志上经常看到的广告页主角)创始人华杉在 11 月 25 日发了一条微博,说西贝作为 " 餐饮业天花板 ",是因为 " 被诱入网络罗刹国遭人算计 " 才陷入舆论风波。
这话听起来像是在暗指罗永浩,毕竟今年 9 月,罗永浩批评过西贝卖高价预制菜却不说明,引发过不小争议。
华杉没点名,但意思大家都懂。
不出意外,26 日凌晨,罗永浩直接转发这条微博,连问三句:" 谁诱的?谁算计了?你想干什么?"
他还放出话:如果华杉不在当天 18 点前公开道歉,就要公布一段关键录音。
等到了约定时间,华杉没道歉,把微博开了 " 一键防护 ",关掉评论和关注。
罗永浩也没放录音,只说 " 疲劳且浪费时间 ",还把原定的重大官宣推迟了。
两边僵持不下,全网都在等那条录音,可它始终没出现。
●
表面看,这是西贝风波之后又一场所谓名人与名人的嘴仗。
仔细琢磨,其实是两种做事方式、两种网络舆论生存逻辑的碰撞。
华杉代表的那种传统咨询模式,越来越显出一股 " 老登味 "。
不是说他年纪大,而是思维方式老套、应对方式陈旧、话语体系脱离现实。
动不动就搬出 " 华夏精神 "" 餐饮天花板 " 这种大词,试图用文化高度掩盖具体问题。
面对质疑,不解释、不回应,只默默关评论,好像只要看不见骂声,问题就不存在了。
这种做法,在今天的互联网环境下显得格外格格不入。
更值得玩味的是,华与华为西贝服务了十年,收了超过六千万元的咨询费。
按理说,客户遇到危机,顾问应该帮着沟通、化解、重建信任。
可实际情况却是,华杉不仅没劝西贝坦诚面对消费者,反而鼓动老板贾国龙去起诉罗永浩。
这等于把一场本可以靠真诚解决的信任危机,硬生生升级成对立冲突。
西贝后来其实已经做了整改:降价、给员工涨薪、还设立了 " 委屈奖 "。
刚缓过一口气,又被华杉一句话重新拖回漩涡。
网友调侃得很准:" 西贝刚喘口气,华与华就掐住其脖子。"
华与华一直推崇 " 超级符号 " 理论,但在公众眼里,这套东西越来越像包装话术。
比如西贝那个爱心标志,就被指抄袭纽约的城市标识。
花大价钱请来的战略顾问,结果设计出来的东西涉嫌抄作业,这本身就说明问题。
当一家公司收着天价费用,却在关键时刻教客户 " 硬杠 " 而不是 " 坦白 ",它的专业性自然会打上问号。
相比之下,罗永浩虽然年纪也不小了,但在处理网络舆论上,明显更懂人心。
他知道现在的人最反感什么。
所以他从一开始就强调:" 此次与西贝无关 ",把矛头对准华杉个人,避免陷入品牌混战,而是人格对决。
设倒计时、提录音、喊话公开道歉,每一步都踩在公众对 " 真相 " 和 " 公平 " 的期待上。
他还说已经买了华与华的全套书,准备开课讲 " 行业防诈 ",这招既带点幽默,又把私人恩怨上升到公共议题,让人觉得老罗不只是为自己出气,更像是替消费者追问一个交代。
可惜的是,事情发展到现在,已经偏离了最初的问题。
谁还关心西贝有没有整改?
也不在乎六千万咨询费花得值不值,注意力全被 " 录音到底有没有 "" 华杉会不会低头 "" 罗永浩会不会放料 " 这些戏剧性情节吸引。
热搜变成了连续剧,网友等着更新,忙着拼凑碎片制造悬念。
公共讨论的空间,最终被情绪和猎奇心填满。
围观看似热闹,实则悲哀。
因为真正重要的问题被忽略了:企业是否应该对消费者诚实?
顾问的角色是解决问题,还是激化矛盾?
但这些理性讨论,在 " 快放出来看看 " 的呼声里几乎听不见。
原本严肃的商业伦理讨论,缩水成了网络段子,比如那句 " 未来公关行业只记得罗与华,而非华与华 ",听着好笑,却也透着无聊。
最终,这件事可能没有真正的赢家。
西贝无辜被卷入,品牌形象修复再次受阻;华与华的专业声誉受损;罗永浩虽然占据舆论优势,但也被拖进无休止的口水战。
一群年过五十的人打嘴仗,让我这个同龄人越发相信:老炮儿的黄昏,从来不是因为年纪到了,而是因为规则变了。
他们就像一群固执的老水手,在熟悉的老航道上按部就班地划桨,却浑然不知新海域里早已换了航行规则。
不知道如今的 90 后、00 后生长于信息过载时代,对包装话术具有天然抗体,只相信自己在社交媒体拼凑出的真相。
华与华的话术在传统媒体时代可能无往不利,但在短视频、弹幕、粉丝群构成的 " 蜂窝式传播网络 " 中,每个节点都是信息验证站,就像罗永浩购得的华与华全集,最精彩的章节永远不在印刷页面,而在这次活色生香的实战教学里。
所以,真正该设倒计时的,不是道歉的截止时间,而是整个行业告别虚饰、走向坦诚的时间。
华与华们若继续躲在宏大叙事和一键防护后面,终将被用户用脚投票抛弃。
而罗永浩们也不能满足于制造话题,再精彩的对决也不过是一场热闹的烟花,转瞬即逝。
罗永浩与华杉这场戏,说到底,骗我们的不是某一个人,而是整套精心设计的 " 冲突剧本 " ——开头高能,中间悬疑,结尾却悄无声息。
他们没骗我们一句话,却骗走了我们的时间、注意力,和对公共讨论的最后一丝耐心:谁在算计消费者?谁又在守护诚信?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