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离家23岁拿影后,她自带高级感
她是《前半生》的女强人唐晶,她是《后会无期》的刘莺莺,她也是《大上海》的叶知秋......她是袁泉,眼角眉梢里都带着高级感的气质美人。当剧情落幕,回归生活,她其实就还是那个11岁离家、梨园求学7年的小姑娘。
在《朗读者》的舞台上,袁泉用一段汤显祖的《牡丹亭·惊梦》,回望自己的求学时光,感动了无数观众。
作为影视剧演员,袁泉有着很高的起点:参演的首部电影就获得了金鸡奖,第二年又拿下了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但就在所有人都追着她拍影视剧的时候,她却一转身将更多时间倾注在了话剧上。鲜为人知的是,袁泉有着梨园求学七年的经历。这次朗读有着戏曲《红楼梦》之称的《牡丹亭·惊梦》,袁泉坦言是弥补了遗憾。
您第一次听到《朗读者》这档节目是在什么时候?
袁泉:我是在去年《朗读者》第一季开播的时候知道这档节目的,从那时起我就是它的忠实观众。
是什么原因让您乐于接受《朗读者》节目组的邀请,选择登上《朗读者》的舞台?
袁泉:因为在看过第一季节目之后我觉得这真的是一档很有品质,很有良心的节目,它能够让你从各种各样的人生中感受到平凡中的伟大。同时我本人也非常的欣赏董卿,所以在今年节目组邀约的时候我就答应来参加。
您此次在节目中朗读的《牡丹亭·惊梦》是一部著名戏曲作品,被誉为戏曲中的《红楼梦》,您作为自幼学戏之人,在您看来戏曲与其他文学作品有哪些特质是一样的又有哪些是不一样的?
袁泉:最初想到这个题材的时候,是因为我学过七年的戏曲。而《牡丹亭》也一直都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部作品。但是因为我当时学戏的时候是十一岁到十八岁,而实际上《牡丹亭》是要读了大学以后才有机会去学的,所以我虽然一直很喜欢,也在台下看过前辈们的表演,但却没有机会作为戏曲演员真正学习表演《牡丹亭·惊梦》这个片段。
这次因为这一期节目的主题是想念。当时我也回忆了很多在戏曲学院附中上学时候的思乡之情,就觉得如果能够把它朗读出来,也算是弥补自己的一个遗憾了吧。
因为《牡丹亭》的唱词,昆曲曲牌里的唱词,从小就在我心里,所以我非常能够体会得到它其中的每一个字所表达的意境,在字和字组成词句之后,会有戏曲的那种韵律在里面,这次在《朗读者》中也算是一个尝试,就是把本来有旋律的一段戏曲作品的唱词,用朗读的形式呈现出来。
您作为一名优秀的演员,台词功底也是相当扎实,那么您在参与《朗读者》的录制前是否仍提前做了一些功课准备呢?
袁泉:确定要朗读《牡丹亭》选段之后,我又回去听了曾经一位已经过世的老先生对于《牡丹亭》这一段在昆曲曲牌里面的非常细腻的逐字讲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唤起了我当年学习戏曲时候的很多回忆。因为当时每当我们学习一出戏的时候,戏里每一句的唱词,唱词中的每一个唱腔,老师都会去指导你,她会指导你的吐字,指导你所有音符的起承转合。所以说在这样一个为录制节目做准备的过程中,不仅是对过往的回忆,同时也让我不由得再次赞叹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博大精深。
您是如何选定哪个片段进行朗读的?是在几种不同类型的文本中进行甄选的吗?是几经沟通的结果吗?此番在《朗读者》舞台上捧书而读,您对于自己在节目中呈现的汤显祖的《牡丹亭·惊梦》的朗读是否满意?
袁泉:对,这也要非常感谢《朗读者》的导演组。导演组负责和我对接的导演叫佳佳,我们也是经过了多次的交流沟通,之前确实也考虑过其他的文学作品,但是到最后还是确定下来选定汤显祖的《牡丹亭·惊梦》作为朗读文本。
当我到了节目录制现场之后看到了节目舞台对于这个片段所制作呈现的舞美效果,看到了舞台上有杉木还有亭台楼阁的一个一个庭院的时候,真的感觉非常的兴奋。因为当音乐响起,当你置身于这样一个如此有意境的景象之中的时候,你的朗诵便会自然而然的带出那种韵味,所以即便当我录制完节目过后也还是感觉到意犹未尽。
ZAKER娱乐独家出品
未经授权 谢绝转载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