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知远:它像音乐、酒精
或许你从《那些忧伤的年轻人》认识他,
或许你从《十三邀》中认识他,
又或许你从单向空间认识他......
他是许知远。
自带两米八的气场,
却也带着一丝意想不到的可爱;
办公室里几乎堆满了书,
却喜欢在流动中阅读。
他是作家、出版人、单向空间的创始人......
但他也是一个大男孩,一直保持着十六七岁时的习惯,
是一个踩着自行车上班的老板,更是一个极爱阅读的人。
ZAKER带你独家走近许知远,
从他推荐的书里,看看他在看的世界;
从他的阅读习惯中,学学我们该有的沉淀。
他 | 荐书
《印度:受伤的文明》奈保尔
它就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但对我影响非常大。写印度的,我看它就像看到中国的过去和现在的断裂感。
《Reappraisals》Tony Judt
他是我很喜欢的一个纽约的历史学家,英国人。他对20世纪的描述,对知识分子独立精神的批判意识的分析,都非常动人,而且写得也非常漂亮。
《单独16:新北京人》吴琦
这不是我们自夸,这是我的同事吴琦编的。我觉得它是中文世界少见的具有开阔性和独立思考的人文杂志。
对话 | 许知远
最近在读什么书?
最近在读一个加拿大人写的关于明治维新的这段历史,怎么样从1868之前的倒幕运动开始,一直到日本怎么变成一个现代社会的过程。是一群志士们怎样在其中做出自己的努力,他们身上的勇气,他们身上的牺牲,包括他们身上的矛盾和冲突。我在读一本这样的书。
喜欢在什么地方读书?
我喜欢在移动中阅读。可能是个大巴,可能是个火车。我喜欢在一个陌生的地方阅读。所以我基本上在我们书店里都读不下任何东西。(笑)
喜欢什么类型的书?
各种各样的。昨天晚上我在读《废都》,这是我小时候读的书,很多年没读过了。那时候我是个少年,十六七岁嘛,它在某种程度上像是启蒙读物一样,有好多空格。现在读,是一个中年人了嘛,在某种意义上的中年人(强调)。然后你就可以体会贾平凹当时在写是怎样的感觉,挺微妙的,你可以读出那种弥漫的,封闭的气氛,挺像中国文化的一个缩影的。
最喜欢的一位作家是?
奈保尔。(不假思索)奈保尔对我影响非常大,他的身份焦虑给他带来了看世界的一种独特的方法。
个人的读书小习惯或“小怪癖”?
会把书揣在背后的裤兜里。这是我中学时候就开始有的习惯。因为我们中学的时候就喜欢把自己看的课外书卷成一卷,放在屁股兜儿里,所以我就好像好几十年一直保持这个习惯,没有变。(小编:很酷)也不是酷吧,因为我出门的时候,有时候会很很多闲散的时间,那怎么打发呀?所以手边有一本书对我来说是一个分散注意力的,或者说是比较安全的东西,因为我不喜欢老拿着手机嘛。
阅读带给了你什么?
我可以打发大量的无聊的时光啊。要不我怎么克服那些时光啊?它像音乐、酒精一样对我来说很重要。Killing time。当然了它帮我拓展了一个特别丰富的世界。因为仅仅自我的经验是很狭窄的,你渴望更辽阔的经验。
更多内容尽在ZAKER x 许知远的专访中,敬请期待。
ZAKER独家出品
未经授权 谢绝转载
更多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