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02-22
YY一下,未来AI手机会是啥样?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最近,有手机厂商表明未来将加码发力 AI 手机。那么,AI 手机真的可以带来颠覆式创新吗?本篇文章里,作者作为一个产品人,谈了谈他的看法,一起来看一下。

一、手机厂商纷纷选择 "AI 战略 "

最近,OPPO 和魅族纷纷宣布,发力 AI 手机,魅族更是宣称要 "All in AI",All in 是德州扑克的一个术语,表示全押上,不给自己留后路,搏一搏,单车变摩托。

这已经不记得是我见到过的第多少次有公司要 All in 某个赛道或者某个方向了,当然,此前的经验,一般口头上说 All in 的结果都不咋好,不知道有没有例外,至少我记忆中是没有的,希望这次有好运。

我之前也玩过德州扑克,一般是筹码不够或者超级超级坚定自己的牌很好,才会选择 All in,赢了当老板,输了睡地板。

除了公开出来表态的,其他家手机厂商或多或少也在布局 AI,前不久也有新闻报道苹果想在手机上实现本地化的 AI 计算,为啥在这个时间点上各家会有这样的举动?

我的理解是传统手机的故事没得讲了,资本是嗅觉最灵敏的,哪里有机会往哪里钻。现在的资本市场,你不提 AI 两个字,都不好意思见人。

沿用手机厂商的说法,2023 年是 AI 元年,那么 2024 年是 AI 手机元年。

那么,在这个时间点上 OPPO、魅族还有其他手机厂商会有共识,而不是 2023 年,或者 2025 年,这是为什么呢?

我的理解是,一方面 2023 年 AI 技术取得突飞猛进的进展,以 ChatGPT、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 等文生文、文生图甚至前几天发布的文生视频模型的表现,更加让各大厂商坚定了 AI 技术的确是能提供生产力的,而且就在未来几年将得到很大的发展和应用,再不上车就晚了。

另一方面,我们所知道的这几家公司都是体量比较大的企业,一般大企业制定战略需要时间去准备,包括决策者想清楚以及团队形成共识,而对于 AI 的投入不是几百万、几千万的投入,肯定需要是十亿、百亿甚至更多的投入,这不是一个容易的决策,虽然看起来挺简单的,"All in AI",实际上在人、钱、物各方面的准备,内外部各种阻力的疏通,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选择这个方向的背后一定是大量的思考及沟通,最后拍板下来,对外公布。

所以我们至少可以赞赏中国手机厂商的勇气,虽然未必最后能 AI 成啥样。

二、手机发展历程

回到主题,作为一个产品人,我忍不住会去想,到底 AI 手机长啥样,跟现在的手机有哪些方面有差别,真的会有颠覆式的创新吗?

我来 YY 一下。

我首先会思考手机这个产品的价值,手机其实以前更通用的叫法是 " 移动电话 ",我列了一个表格归纳手机的演进历史:

总结手机过去的发展历史会发现,手机的价值在于:

提升人和人,人和网络的连接效率。

个体解决问题的工具(保存资料、获取信息、学习技能)。

之前有个说法是手机现在越来越像是人的一个器官,通过这个器官连接其他同类,感知世界,也扩展自己作为个体的能力。

我是挺认同这个总结的,现在大家中午在食堂吃饭,看看有多少人是一边玩手机一边吃饭,坐地铁、走路、睡觉…如果一个人不是在看手机,就是准备看手机。

三、未来 AI 手机畅想

沿着这个思路,那么 AI 手机应该要提供什么样的能力?

第一,从人找信息,向信息找人演化

这个是个大趋势,字节系的产品都是沿着这个大逻辑在做的,不论是抖音、今日头条还是淘宝的推荐电商,都是这个逻辑,AI 只会使这个趋势更加明显。

AI 手机相比于现在的手机,一定要更加懂你,我举个例子,现在我们定闹钟都是要自己手动去定,或者通过 Siri 这种语音助手去给它下指令,遇到特别的节假日比如春节假期,为了享受假期睡懒觉还得自己去把闹钟关闭,未来的 AI 手机应该是要自己识别出来主人今天休假了,闹钟咱就不响了。当然,这只是一个很细分的 Case,其他的场景类似,手机应该像一个贴身的智能助理一样,帮助我们提高生活体验,而不是添乱。

不负责任地再 YY 一下,当你在看某个视频节目的时候,AI 手机的摄像头发现你盯着某个角色的衣服看了好一会儿,可能看完视频 AI 手机就给你推一条相同款式衣服的链接,并问你是否需要帮你下单,如果你确认,那么手机号码、物流地址这些都帮你自动填好,等着收货就行了。。(当然,也有可能其实你是在看美女或者帅哥)

第二,个人强大的工作基站

手机的迭代演进过程,是逐步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演化的(事实上任何产品都是这样,从简单到复杂),功能越来越强大,从电话功能为主变得越来越像计算机,之前有个巧妙的等式:

1 台 iPhone= 电话机 + 电脑 + 游戏机 + 计算器 + 录音机 + 收音机 + 手表 + 遥控器 + 电视机 + …

未来增强 AI 能力的属性只会在这个基础上演进更加丰富、复杂的专家级能力。

例如,现在处理图片、视频最好的还是在配置强劲的台式机上处理,因为台式机一方面可以做到配置高性能好,另外一方面空间够大,在以点击、拖拽的人机交互时代,空间大在交互效率上有优势。

未来这些事情都可以在手机上完成,而且可能是通过直接给 AI 下指令的方式让 AI 帮助完成。我的判断是交互越简单的东西,可扩展的场景越多。现实世界中,只要你能准确地用语言表达你的意图,以及足够多的资源(钱、时间、其他),通过借助其他人的力量,理论上任何人类目前能做到的事情你都有可能做到。

这句话很绕,但是意思是清楚的,就是你不必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AI 能力能够帮你做到专家能做到的事情,你只需要掌握跟 AI 的交互语言即可。

我的想象力有限,所举的例子也是沧海之一粟,不过目前来看最有可能成为 AI 载体的设备的确还是手机。

第三,虚拟世界的入口

前两年元宇宙非常地火,火到大家以为风口已经到来,最后潮水退去之后,我们才发现大家都在裸泳。我们不用过于乐观,也不应该过分悲观。我个人还是非常认为,世界越来越数字化、虚拟化,这是发展的趋势,不是人为可以阻挡的。

但是中间还存在极大的 GAP,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其中很关键的一点是虚拟世界应该和真实世界很像,否则人的感知是会有明显的差别,认为这就是假的,不是真的,体验上是不可能达到足够好的程度的。

而从 " 假 " 到 " 真 " 之间就需要非常强的计算能力。我们现实的世界,每一个物体,每一个点上面都有无数的信息,高度、温度、密度、形状、大小、味道、颜色、时间位置、空间位置、环境信息…目前的人脸识别技术之所以能区分出来每一张人脸,就在于我们脸部的信息实在是太多了,在物理上是不可能有两张一模一样的脸的,只要精确度足够都可以区分出来,这个道理用在虚拟世界也是一样,越是接近于真实世界、真实物体,信息量越大。

而基于强大的 AI 计算能力和数字化创造能力,是能够将虚拟世界做得越来越真实的。这也是为什么前几天 Sora 推出之后我觉得很兴奋的原因,因为 AI 的计算能力和数字化创造能力已经被拔高到 N 个台阶了,虽然我们离完全仿真的虚拟现实世界还有很大距离,但是这个方向已经是很清晰了。

也许未来虚拟世界终极的入口不会是手机,但在更优形态的设备出现和普及之前,手机还是可以作为一个改良的解决方案,不是吗?

我会认为 AI 技术将在游戏领域取得突飞猛进的进展,而游戏将作为虚拟世界的软件载体存在,然后是手机这样的硬件设备作为硬件载体。

以上观点为个人思考,仅供参考,谢谢大家。

本文由 @李明 Bright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智慧云

智慧云

ZAKER旗下新媒体协同创作平台

相关标签

ai 魅族 oppo 德州 资本市场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