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财经 05-30
从Manus到Neo,国内Agent创始人“狂飙”英文抢海外资金背后:是捷径还是赌注?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新闻 5 月 30 日讯(记者 朱俊熹)5 月的 AI Agent 市场炙手可热。大厂们冲在前列大造声势,海外微软、谷歌先后举办以 Agent 为核心的年度大会,国内继字节、百度后,腾讯也推出了智能体开发平台。此外,各类五花八门的 Agent 创业项目纷纷冒出头来,抢占科技社区的关注焦点。

从 Manus、Genspark 到 Neo,这些带有中国背景的创业项目在产品面世时大多遵循着相似的范式:创始人或 CEO 坐在镜头前,操着一口流利的英文,展示新的 Agent 能够实现哪些通用或垂直的任务。许多 Agent 产品在刚上线时,还会采用邀请码的机制,并不是所有用户都能立刻体验上。

图片来源:Flowith Neo 网页

在这之中,Manus 掀起的水花无疑是最大的。以至于有人笑言,Agent 赛道上 " 只有第一名能吃上肉 "。自 3 月初上线后,尽管 Manus 很快就官宣了与阿里通义千问团队的战略合作,称 " 致力于在国产模型和算力平台上实现 Manus 的全部功能 ",以满足中文用户需求。但截至目前,Manus 中文版本仍在开发中。

图片来源:Manus 中文版网页

对 Agent 创业公司来说,应该先在国内,还是海外市场打响第一枪?瞄准出海又是否更容易取得成功?这个赛道还处在群雄逐鹿的早期阶段,但从这些走入大众视野的 Agent 中,或能一窥创业者们选择背后的考量。

海外市场?全球市场。

Manus 面世前,创始人兼 CEO 肖弘在接受访谈时曾提到," 今天的中国创业者就应该更激进的全球化。大家应该到国际市场去历练一下,需要去参与全球的竞争了,而不是在我们习惯的市场里竞争。"

肖弘称,他们没有任何一个创始人有长期海外生活的经验,英语巅峰水平大概还是在高中。但一个朴素的观念是,全球市场应该更大,会为创始人提供学习的 " 学费 "。

Agent 创业者 Jilong 有着类似的看法。在他看来,这波 AI 浪潮是全球的机会,没有必要一定得局限在国内市场。特别是像 AI Agent 这样的软件产品,很多当前都以网页的形式存在,比起实物商品来说,更适合被推向全球市场。

Jilong 正在做的创业项目 SynthMind AI 是一款市场营销类的 Agent。在网页上设置好该智能体后,它就能接管 X、领英等海外社交媒体的账号,帮助客户实现增长、获客等服务。据 Jilong 介绍,其现有客户包括国内和国外的公司,例如一些外贸型的中国企业。

但在和蓝鲸科技的交谈中,Jilong 反复强调,他们的 Agent 产品面向的是全球市场,而不是划分为国内或海外市场。他表示,创业公司的资源有限,因此在产品启动时会先切入一类细分的用户群体,但这个划分标准往往不是按国家地区来界定的。" 比如全世界小型的 B2B SaaS 公司,它们的需求和痛点可能是差不多的。" 他举例称。

以当下涌现的部分垂直类 Agent 为例,Lovart 的定位是 " 全球首个设计 Agent",服务的是设计师、创作者这类人群,让智能体来完成创意设计的任务。创业公司 Flowith 推出的 Agent Neo 虽然覆盖的任务场景更像是通用型的,但其团队强调产品定位和 Manus 并不一样,他们想做的是面向创作这个垂直领域的工具。

" 今天全球任何一个 AI 产品,中国用户应该都会占到一定比例。Manus 面向的其实也是全球,它肯定不是一个拒绝中国用户的产品。"Jilong 说。

一位关注 Agent 赛道的投资人也对蓝鲸科技表示,国内和海外市场并非必须二选一的关系。从品牌宣发的角度,创业团队自然可以全球同步开展。但从商业化的角度来看,海外市场往往具有更高的优先级。其所在的战投机构在看投资项目时,也会更偏好于主推出海的 Agent 或其他 AI 应用。

该投资人解释称,其中一个核心原因还是在于,无论是 To B 还是 To C,海外用户的付费意愿整体要高于国内。例如 Manus 在 3 月底正式公布了其收费方案,总共包括三档,对应的月费为 19 美元、39 美元、199 美元。积分是 Manus 的标准计量单位,任务越复杂或越耗时,所需积分越多。

图片来源:Manus 收费方案

很快在国内社交平台上,用户就开始讨论起 Manus 的付费标准。" 积分不经花 "、" 复杂任务积分消耗量大 "、" 免费额度太少难以建立忠诚度 " 等声音层出不穷。在一些二手网站上,甚至出现了大量低价转卖 Manus 成品号的生意。这些账号积累了 Manus 官方赠送的数千积分,吸引了不少想要节省成本的用户。

图片来源:闲鱼

在前述投资人看来,先从海外市场切入,跑通了商业模式或验证了 PMF(产品市场契合度)后,再移到国内市场来做同样的事情,这套商业逻辑同样适用于 Agent 领域。" 比如像现在,海外跑得最快的是 Coding Agent。在已经有类似 PMF 验证的情况下,我们觉得,国内一些配置较好的团队可能也有机会。"

该投资人指出,如果说在 Agent 项目的早期阶段,他们做投资决策时更关注的是创业团队本身的能力和想法。那么进入到后期阶段,最核心的观察指标就是产品的留存率和复购率,以反映用户的实际认可程度。

海外的钱好拿吗?

即便在初期阶段,创业团队能够通过邀请码机制来限制用户规模。一旦 Agent 产品走入聚光灯下,激增的用户数仍将带来一个无法轻易忽视的问题:成本的快速上升。

这些创业公司的 Agent 基于的大多不是自研模型,而是 OpenAI、Anthropic、谷歌、DeepSeek 等第三方厂商的模型。Manus 的首席幕僚 Parker Lyman 曾在社交平台上透露,在内测的前两周,Manus 就在 Anthropic 的 Claude 模型上烧掉了超过 100 万美元,还有 260 万人在等待邀请码。

不同于百度等大厂,创业公司很难对 Agent 产品采用完全免费的策略。一方面,付费订阅制成为了转嫁成本的途径之一。另一方面,不少创业团队也将寻求融资视为一种解决方式。于是,究竟要拿哪里的钱成为创业者面临的又一抉择。

前述投资人告诉蓝鲸科技,即使是优先出海的 Agent 项目,如果团队成员都在国内,或者之前在国外缺少一定的资源积累,想获得纯海外背景的资金也会比较困难。" 所以很多想做海外市场的创业者,最开始会先找一些美元基金、双币基金,或者本身在海外但在国内也设有团队的机构,会容易一些。"

如果透过明星 Agent 来看其背后的公司,Genspark 由前百度集团副总裁、小度科技 CEO 景鲲及原小度 CTO 朱凯华联合创立,团队主要分布在美国和新加坡。去年 6 月,Genspark 完成了一轮 6000 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领投方则是蓝驰创投,其管理合伙人朱天宇曾在百度做过并购投资业务。今年 2 月,Genspark 再完成 1 亿美元的 A 轮融资,由一批来自美国和新加坡的投资者领投。

Manus 母公司的融资历程同样颇受关注。天眼查信息显示,Manus 的第一轮投资人是真格基金,此后又获得了腾讯、红杉中国的注资。包括肖弘在内的几位核心成员,最初也是在真格的撮合下,完成组队开始这段创业的。另据多家媒体报道,Manus 母公司 4 月获得了由美国风投机构 Benchmark 领投的一轮 7500 万美元融资,推高公司估值增长近 5 倍至 5 亿美元。

前述投资人对蓝鲸科技指出,出海的 To C Agent 产品会面临的一个风险是,在接触用户数据过程中的数据合规和隐私风险,而海外对此通常有较为严格的监管要求。

即便存在风险,但 Manus 似乎并未放缓向外拓展的步子。团队仍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开展线下的见面活动,和不同国家地区的 Manus 用户聚会交流。

图片来源:Manus 官网

前述投资人称,海外 Agent 领域的竞争本身就很激烈,如今许多国内创业者又竞相涌入这一赛道,进一步加剧了内卷。" 大家都有机会来做这个市场,更多的是在拼时间。" 其表示,"Agent 是一个短时间内就能看到竞争格局的赛道,方向选对的产品很快就能跑通 PMF 并实现商业化。"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创始人 neo ai 创业者 ceo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