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贺晴
9 月 26 日,沃尔沃全新 XC70 以 26.99 万 -34.99 万元的售价正式上市。此前,该款新车以 29.99 万元起的价格开启预售,预售 85 分钟小订破 5000 辆。
图片来源:沃尔沃
从预售和上市两场发布会释放的信息来看,沃尔沃 XC70 厂商建议零售价都在 40 万元级别,而预售价与正式售价均下探至 30 万元内,不难看出沃尔沃在中国市场求变的决心,希望用技术豪华替代品牌溢价,以 26.99 万元起的价格卡位豪华插混。
" 豪华插混第一车 ",发布会上,沃尔沃高层频频喊出这句话。当前,豪华车市场新能源渗透率还有较大增长空间。根据乘联会数据,今年 8 月,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 31.9%;自主品牌这一数据已经达到 76%。
此外,BBA 旗下的新能源 SUV 价格多集中在 35 万 -40 万元区间,甚至更高。如奔驰 EQB 指导价 35.2 万 -42.8 万元,奔驰 EQE SUV 指导价 48.6 万元起;宝马 iX3 指导价也在 40 万元以上;奥迪 Q6L e-tron 售 36.98 万 -39.98 万元。
不过,尽管 BBA 尚未 " 杀到 ",但沃尔沃全新 XC70 切入的 25 万 -35 万元的插混市场将与自主高端新能源车正面竞争。
图片来源:沃尔沃
根据懂车帝披露的数据,这一价格段内的插混市场,比亚迪旗下的方程豹豹 5(23.98 万 -32.98 万元)以及长城汽车旗下的蓝山(29.98 万 -32.68 万元)近一年销量均突破 5 万辆,位列销量榜单前二。此外,同属吉利旗下的领克 900(30.99 万 -41.69 万元)也是月销榜单上的常客,8 月销量突破 7000 辆。
沃尔沃全新 XC70 要在插混市场站稳脚跟,还得用产品力说话。据悉,新车是基于 SMA 超级混动架构打造的首款车型,其 1.5T 混动专用发动机,最大功率可达 120kW,热效率超 44%。而当前,部分主流豪华品牌的混动系统热效率仍低于 40%。
新车的 3DHT 混动专用变速箱,可实现电机与发动机的灵活动力输出和能量管理。此外,新车还搭载 P1+P2+P4 高性能电驱系统:P1 电机(最大功率 60kW)高效发电 + 参与动力输出,保障能量循环;前 P2 电机(最大功率 107kW)驱动前轮 + 动能回收;后 P4 电机(最大功率 156kW)驱动后轮 + 动能回收,实现智能四驱。
全新 XC70 拥有超 200km(CLTC 工况)的纯电续航里程,以及超 1200km 的综合行驶里程;可切换 7 种混动工作模式。
智能化方面,沃尔沃全新 XC70 搭载 NPA 智能领航辅助系统:0-150km/h 全速域驾驶,可应对避让大车、超越慢车、上下匝道及弯道调速等长途高速场景;拥有 92 寸 AR-HUD,除了常规的驾驶信息(车速、限速、辅助驾驶状态),AR-HUD 还支持智能辅助驾驶状态显示,车速、车距调节等,便于用户掌握当前智驾状态,支持亮度、高度、角度等调节;新车的泊车辅助功能,则支持一键泊入车位。
数据显示,去年沃尔沃新能源车型销量占沃尔沃汽车全球销量的 46%。其中,插混车型销量 17.76 万辆,同比增长 16%。
沃尔沃汽车亚太区总裁兼 CEO 袁小林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燃油、插混、纯电三种动力方式,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共存,因为它们能适应不同的情况。" 袁小林称,纯电的愿景和市场的现实情况需要平衡。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在这个平台的生命周期内,目前的解决方案会是市场最需要的一种产品形式。
目前,沃尔沃电动化战略转向务实,其放弃了 2030 年全面电动化的激进目标,而是至少 90% 销量由电气化车型支撑。此外,沃尔沃会坚持 SPA2 架构(纯电)与 SMA 架构(混动)双线并行。
不仅是沃尔沃,混动技术正逐渐成为跨国车企转型 " 良方 "。
今年 5 月,本田宣布削减 3 万亿日元纯电投资,转而加码混合动力技术,计划 2027-2030 年间推出 13 款新一代混动车型。公司预计 2030 年,纯电动汽车销量占比将会低于此前设定的 30% 预期目标。根据新计划,力争 2030 年混合动力车型销量达到 220 万辆。
大众品牌首席执行官施文韬在今年 4 月的上海车展上表示," 近年来,插混技术的发展势头迅猛,在多个市场取得了显著进展。相比之下,增程式技术的发展速度虽然没那么快,但也已经步入正轨,特别是在中国市场,其接受度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 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上汽大众发布了首款增程式全尺寸 SUV 概念车 ID.ERA。
此外,福特由于电动汽车业务部门持续亏损对电动化战略做出调整,决定到 2030 年为旗下所有燃油车型推出混合动力版本,并推迟部分电动车型的上市计划。
五矿证券在研报中指出,插混产品定位的空间来自纯电和燃油车的价差。随着车辆尺寸的增大,纯电动汽车需要的电池容量快速增加,从 A 级(紧凑型)汽车开始,纯电动汽车的制造成本开始超越燃油车。插混汽车的定位就处于紧凑级以上燃油车和纯电车的中间地带,其驾驶体验、购买成本、使用成本均介乎两者之间。
在纯电与燃油的过渡期,混动路线或成为跨国车企更好应对中国新能源市场竞争的一大 " 利器 ",纷纷转向加码混动后,能否为其注入更强的竞争力仍待市场检验。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